抗菌药物pkpd的临床应用-0416赖国祥课件讲解学习.ppt
《抗菌药物pkpd的临床应用-0416赖国祥课件讲解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pkpd的临床应用-0416赖国祥课件讲解学习.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抗菌药药物物PKPD的的临临床床应应用用-20160416赖赖国祥国祥课课件件 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峻,但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峻,但给药方式对耐药产生的影响给药方式对耐药产生的影响我们我们却关注甚少;却关注甚少;优化给药方式优化给药方式,可以减少耐药产生!,可以减少耐药产生!新常态下,如何阻止细菌耐药的进展?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3;36(Suppl 1):S42502005年年4月月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杂志提出了杂志提出了 优化抗菌治疗优化抗菌治疗的概念的概念旨在优化抗菌药物旨在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2、给药方案根据根据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的意义原理,制定给药方案的意义更有效地清除病原菌,更有效地清除病原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产生耐药性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是防止细菌耐药的有效策略PK:药代动力学 PD:药效动力学2010IDSA 2003新英格兰杂志短期:短期:MICMIC长期:长期:MPCMPC优化给药方式带来的获益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频率增加给药频率延长延长输注时间输注时间优化给药方式临床获益提高临床治愈提高临床治愈减少耐药发生减少耐药发生降低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细 菌人 体 耐药性耐药性药效
3、学药效学感染感染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疫)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体内处置体内处置抗菌药物、细菌、人体相关示意图药物药物血浆血浆蛋白质结合药物游离药物代谢物肾脏肾脏排泄作用部位作用部位游离药物受体结合药理学效应组织贮存组织贮存游离药物组织结合肝脏肝脏代谢物吸收重吸收药药 物物的体内过程的体内过程剂量方案剂量方案血清药物浓度血清药物浓度 vs.时间时间吸收吸收分布分布清除清除 -代谢代谢 -排泄排泄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 vs.时间组织和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vs.时间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PK)抗微生物效应 vs.时间药理学或毒理学作用药效学药效学(PD)Adapted from Craig WA.Cl
4、in Infect Dis 1998;26:1-12.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PK/PD)9药代动力学(PK)lCmax(血药峰浓度)lCmin(血药谷浓度)lAUC24h(药时曲线下面积)lT1/2(半衰期)lV(分布容积)lCL(清除率)药效学(PD)MIC(最低抑菌浓度)MBC(最低杀菌浓度)PAE(抗生素后效应)MPC(防耐药突变浓度)PK/PDCmax/MIC90 AUC24h/MIC90%TMIC90抗菌药物的选择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MBC、PAE等为指导然而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但由于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度中测得的,而体内抗菌
5、药物浓度实际上是连续变化的,因此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参数合二为一PK/PDPK/PD参数决定临床疗效浓浓度度TimeCmax=峰浓度Cmin=谷浓度MICMICPAET MICAUC/MICCmax/MICBeta-内酰胺类四环素恶唑烷酮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酮内酯类糖肽类Rybak MJ.AUC=area under the curve;Cmax=maximal plasma concentration after drug dose;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PAE=postan
6、tibiotic effect.PK/PD的重要意义n治疗细菌性感染时,除根据患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治疗细菌性感染时,除根据患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种类选用抗菌药物外,度和病原菌种类选用抗菌药物外,还应参考抗菌药物的还应参考抗菌药物的PK/PDPK/PD参数制定给药方案参数制定给药方案n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需基于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两者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需基于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缺一不可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缺一不可n只有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只有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K/PD)(PK/PD)两者结合,才能制定两者结合,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临床和细菌学
7、疗效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基于PK/PD的抗菌药物管理IDSA和SHEA指南:基于患者特点、导致感染的病原体、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的抗菌药物给药剂量优化是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A)Dellit TH 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7;44:15977IDSA: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SHEA:美国健康护理流行病学会美国健康护理流行病学会抗菌药物管理包括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管理的目的:主要目的:
8、优化临床结果,使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毒性、二重感染和病原体耐药性)降至最低次要目的:减少治疗费用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时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续时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间较长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时间依赖且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甲硝唑多数多数-内酰胺类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链阳霉素、四环素链阳霉素、四环素碳青霉烯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
9、、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AUC0-24/MIC(AUIC)Cmax/MIC 主要参数TMIC和t1/2主要参数 TMIC、PAE、T1/2浓度依赖性浓度依赖性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应用l包括氟喹诺酮类、包括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甲硝唑和两性霉素氨基糖苷类、甲硝唑和两性霉素B B等等l其对致病菌的杀菌活性取决于峰浓度其对致病菌的杀菌活性取决于峰浓度l可以通过提高可以通过提高CmaxCmax来提高疗效,但不能超过最低毒性来提高疗效,但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剂量l其体内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与其体内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与AUC/MICAUC/MIC、Cmax/MICCmax/
10、MIC呈正相关呈正相关l多数药物具有较长的多数药物具有较长的PAEPAE该类药物的PK/PD特征决定了较大剂量较少的给药次数是最佳的给药方法时间依赖性抗菌素的应用l这类药物疗效的评价参数为这类药物疗效的评价参数为TMIC(TMIC(或或%TMIC%TMIC)l要清除病原菌,治疗药物浓度必须维持在要清除病原菌,治疗药物浓度必须维持在MICMIC以上,以上,维持的时间即浓度在维持的时间即浓度在MICMIC以上的时间甚为关键以上的时间甚为关键l在一般情况下,在临床当在一般情况下,在临床当40406060时间体内血药浓度时间体内血药浓度超过了超过了MICMIC时,药物的疗效达到最佳,但不同的药物各时,
11、药物的疗效达到最佳,但不同的药物各有差异有差异肺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肺泡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结构图毛细血管屏障的结构图抗菌药物的组织分布l肺肺泡泡上上皮皮细细胞胞间间连连接接致致密密,是是抗抗菌菌药药物物进进入入肺肺部部组组织织的的主主要要屏障。屏障。l肺肺泡泡-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屏屏障障的的存存在在,可显著降低水溶性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水溶性抗生素(如(如-内酰胺类)在肺部的浓度内酰胺类)在肺部的浓度43.Marta uLldemolins et al.CHEST 2011;139:12101220.44.TuLien Textoris,et al.Eui J Anaesth
12、esiol 2011;28:318-324.-组织药物浓度是决定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组织药物浓度是决定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组织药物浓度是决定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组织药物浓度是决定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特性和影响因素l肺泡上皮细胞连接紧密,可影响抗生素在细胞间的被动扩散;肺泡上皮细胞连接紧密,可影响抗生素在细胞间的被动扩散;抗菌药物必须通过血抗菌药物必须通过血-肺泡屏障才能够到达肺部组织。肺泡屏障才能够到达肺部组织。l抗菌药物被动扩抗菌药物被动扩散通过肺泡上皮散通过肺泡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感染部位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炎症感染部位的pH值抗菌药物的极性和扩散性
13、:脂溶性抗菌药物能够较好的通过肺泡上皮细胞脂质膜,水溶性抗菌药物通过肺泡上皮细胞较困难蛋白连接的程度:仅游离的抗菌药物能够在血清和间质液之间平衡,蛋白连接可影响间质液和肺部组织中的抗菌药物浓度43.Marta uLldemolins et al.CHEST 2011;139:1210-1220.44.TuLien Textoris,et al.Eui J Anaesthesiol 2011;28:318-324.特性和影响因素按照理化溶解特性抗菌药物的分类43.Marta uLldemolins et al.CHEST 2011;139:1210 1220.44.TuLien Textoris
14、,et al.Eui J Anaesthesiol 2011;28:318-324.水溶性抗菌药物:脂溶性抗菌药物:优先分布血管内和间隙体液中,不能够通过脂质细胞膜,细胞内不能通过优先分布血管内和间隙体液中,不能够通过脂质细胞膜,细胞内不能通过渗透到达有效的浓度,渗透到达有效的浓度,不能杀灭细胞内的病原菌不能杀灭细胞内的病原菌,ELF/ELF/血浆浓度比率血浆浓度比率111脂溶性抗生素脂溶性抗生素VdVd依赖于脂肪组织的量,脂肪组织的量通常与总体重成比例依赖于脂肪组织的量,脂肪组织的量通常与总体重成比例 有较大的有较大的VdVd值;主要在肝脏代谢值;主要在肝脏代谢主要内容l 基本概念、药物体内
15、过程基本概念、药物体内过程l 抗感染治疗的基本要点抗感染治疗的基本要点l 碳青霉烯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PK/PDPK/PD特点特点l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比较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比较Pea D,Viale P.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 2006;42:1764-71感染的部位感染的部位抗生素抗生素致病菌致病菌MIC病人的病理病人的病理生理学状况生理学状况抗感染治疗基本要点抗感染治疗基本要点脓毒血症病理生理学以及抗生素药理学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增加心指数增加心指数毛细血管漏以及蛋白结合毛细血管漏以及蛋白结合的改变的改变终末器官机能终末器官机能障碍障碍增加清除率增加清除率分布容积
16、增加分布容积增加清除率降低清除率降低低血清浓度低血清浓度高血清浓度高血清浓度Roberts&Lipman Clin pharmacokinet 2006病理生理学或医源性条件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病理生理学或医源性条件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病理生理学或医源性条件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病理生理学或医源性条件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Pea D,Viale P.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 2006;42:1764-71胸水胸水大量输液大量输液腹水腹水纵隔炎纵隔炎 水肿水肿术后引流术后引流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药物滥用药物滥用增加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增加血流动力学的药物烧伤烧伤肌活动过度肌
17、活动过度 白血病白血病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透析透析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减少减少抗生素稀析或流失抗生素稀析或流失考虑增加剂量考虑增加剂量抗生素肾排泄加快抗生素肾排泄加快考虑增加剂量考虑增加剂量抗生素肾排泄减少抗生素肾排泄减少考虑减少剂量考虑减少剂量危重病人危重病人细胞外液改变细胞外液改变肾脏清除率肾脏清除率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抗菌药物治治疗的的10大大误区区忽视了药物的PK/PD特性忽视肾脏替代疗法对抗菌药物剂量的影响分布容积改变者,未调整剂量忽视当地耐药现状不必要地延长抗菌治疗时间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仅根据体外活性选择抗菌药物低估了急性败血症患者的
18、肌酐清除率使用高蛋白结合率抗菌药物时未考虑血清白蛋白水平在重症患者中使用标准剂量和治疗方案,可能存在剂量不足未根据临床反应终点确定抗菌治疗疗程10大误区Thiago Lisboa,et al.Rev Bras Ter Intensiva,2011,23(2):120-124.主要内容l 基本概念、药物体内过程基本概念、药物体内过程l 抗感染治疗的基本要点抗感染治疗的基本要点l 碳青霉烯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PK/PDPK/PD特点特点l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比较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比较碳青霉烯疗效最大化所需要的%TMIC1.Drusano GL.Clin Infect Dis.2003;36(suppl
19、 1):S42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Lamoth F et al.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9;53(2):785787碳青霉烯优化给药方案:增加给药次数或延长静脉滴注时间增加给药次数或延长静脉滴注时间药物药物获得较好杀菌活性获得较好杀菌活性所需所需%TMIC%TMIC碳青霉烯类30-40%青霉素50%头孢菌素60-70%延长-内酰胺类药物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内酰胺类药物治疗重症感染内酰胺类药物治疗重症感染(粒缺伴粒缺伴发热发热)时,应维持时,应维持TMICTMIC时间达时间达66%-
20、66%-100%100%对于耐药菌感染,当对于耐药菌感染,当 内酰胺类药物内酰胺类药物TMICTMIC时间达时间达90%-100%90%-100%时可获得更好时可获得更好杀菌效应杀菌效应碳青霉烯的杀菌作用与%TMIC 30%增殖抑制增殖抑制 Bacterial stasis 50%最大杀菌效果最大杀菌效果 Maximal bactericidal effect 100%耐药耐药 Mutant pervertion 比较比较1000010000例例 ,美平,美平0.5g,q6h0.5g,q6h与亚胺培南与亚胺培南0.5g,q6h 0.5g,q6h 给药时对给药时对肠内细菌科、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
21、单胞菌的药效学肠内细菌科、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效学碳碳青青霉霉烯烯给药方案:0.5g q8h,分别点滴1小时,2小时,3小时 TMIC MIC值值 1小时小时 2小时小时 3小时小时32 0.0 0.0 0.016 6.9 0.0 0.08 18.8 22.3 21.64 29.6 35.8 42.62 41.5 48.3 55.91 54.0 61.0 68.80.5 66.5 73.7 81.60.25 79.0 86.3 94.30.125 91.5 98.8 1000.0625 100 100 1000.0313 100 100 100美平每日剂量:美平每日剂量:1.5g红色
22、是红色是TMIC%达到达到40以上以上推荐推荐给药方案1:每日4次0.5g q6h,分别点滴1小时,2小时,3小时 TMIC MIC值值 1小时小时 2小时小时 3小时小时32 0.0 0.0 0.016 9.3 0.0 0.08 25.3 30.3 30.24 39.8 48.3 57.82 55.5 64.8 75.31 72.3 81.8 92.60.5 88.9 98.7 1000.25 100 100 1000.125 100 100 1000.0625 100 100 1000.0313 100 100 100美平每日剂量:美平每日剂量:2g推荐推荐红色是红色是TMIC%达到达到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pkpd 临床 应用 0416 赖国祥 课件 讲解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