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pdf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镇江市 20222023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地理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323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4646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伊瓦洛小镇位于芬兰北部(72N 附近),图为“伊瓦洛某度假酒店圆顶小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屋的屋顶采用透明玻璃材质,主要是为了()A.防寒保暖B.抵御强风C.欣赏极光D.便于排水2.小屋周边的植被,大部分为()A.云杉B.苔原C.桦树D.樟树3.小镇最繁忙的时期出现在()A.4 月-6 月B.7 月-8 月
2、C.9 月-11 月D.12 月-3 月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光伏电站周边,往往建设水电站以实现“水光互补”发电。图为“我国某光伏电站瞬时输出功率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光伏电站最可能位于()A.帕米尔高原B.柴达木盆地C.黄土高原D.东北平原5.此时,正值()A.芒种时节B.夏至日前后C.春秋分前后D.大寒节气6.“水光互补”发电,说明光伏发电()A.需水量大B.耗能较大C.易发火灾D.稳定性差冰雹是一种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是我国
3、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图为“冰雹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冰雹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8.冰雹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主要是因为此阶段()A.对流运动显著B.高压脊控制C.准静止锋过境D.反气旋强盛9.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多集中在地方时()A.6:00-8:00B.8:00-10:00C.14:00-16:00D.18:00-20:00“地盾”指地台中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地盾长期处于上隆,平面呈盾状。圭亚那地盾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广泛发育古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良好的金成矿床。图为“圭亚那地盾北部地质概况图”。
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圭亚那地盾中的花岗岩源自()A.火山喷发B.外力沉积C.高温变质D.岩浆侵入11.图中主要的断裂构造带大致呈()A.北西南东向B.北东南西向C.东西向D.南北向12.图中,主要金矿床的年龄最接近于()A.古元古代高级变质岩B.古元古代花岗岩类杂岩体C.古元古代低级绿岩带D.古元古代罗雷马组沉积岩黄河入海口有时会出现“黄蓝交汇”奇观,海面上一条黄蓝相间的飘带,把浑浊的河水与碧蓝的海水分开,河黄海蓝、泾渭分明。图为“黄蓝交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的蓝色海域指()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4.观赏“黄蓝交汇”奇观,一般选择()A.4 月B.5 月C.6
5、 月D.7 月15.“黄蓝交汇”区域的海岸带,多()A.基岩型B.淤泥质C.砂砾质D.生物型我国于 2000 年、2010 年、2020 年分别进行了第五次(“五普”)、第六次(“六普”)、第七次(“七普”)全国人口普查。图为 2000 年2020 年我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跨省人口流入强度省际分布模式及其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五普”到“七普”,人口流入率变化幅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A.内蒙古B.黑C.皖D.湘17.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流入率的共同特点是()A.“五普”到“六普”时期,高于其他省份B.“六普”到“七普”时期,增幅逐渐趋缓C.“六普”时,均高于新疆D.
6、“七普”时,均高于 5%1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最大支流。她汇聚着秦岭的清流,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一路奔涌,汇入黄河。图为“渭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渭河的支流()A.北岸含沙量较小B.北岸先进入汛期C.南岸无结冰期D.南岸源短流急20.渭河流域“夏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小麦C.甜菜D.大豆窑洞的产生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早在 4000 多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就凿洞而居,窑洞逐渐成为繁衍生息的一种选择。图左为“我国窑洞分布区示意图”,图右为三门峡地区“下沉
7、式窑洞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我国的窑洞主要分布在()A.干旱区B.中温带C.地势第二级阶梯D.地势第三级阶梯22.图示地区窑洞广布,主要是因为土壤()A.湿度较大B.直立性强C.碱性较强D.呈浅黄色23.图右中,窑洞院坑上方与地面衔接处设置女儿墙的主要功能是()A.传承古建筑风格B.方便参观C.降低强风沙侵蚀D.防洪防涝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3 3 题,共题,共 5454 分。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隆河冰川位于罗讷河源头。图为“隆河冰川位置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材料二为了研究冰川的运动,1874 年 9 月,地理学者在隆河冰川部分区域打上系列木桩。原始
8、位置的木桩按直线分布,并在地图上标注了木桩的位置。之后,每年定期对木桩移动的位置进行了跟踪观察并进行了记录。图为 1874 年、1878 年和 1882 年“木桩及冰川前缘位置示意图”。(1)分析罗纳河源头发育冰川的原因。(2)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在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出甲虚线框内两河源的分水岭;结合木桩位置的变化,描述隆河冰川木桩观察区域冰川的运动特征。(3)概括 19 世纪末期,隆河冰川前缘的发展趋势,说明此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省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山东省,泰山雄踞中部,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
9、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图为“浙江地形图”。材料二 2021 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居全国第三、第四位。图为“2021 年浙江省和山东省各地级市 GDP 统计图”。(1)归纳浙江省的地形特征。(2)在与山东省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3)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为浙东北和浙西南提出合理建议。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马铃薯又称土豆,属根茎类作物,喜光,耗水,喜冷凉,含大量的淀粉,可以为人体提供热量,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黑龙江省克山县地处小兴安岭南缘,松嫩平原北部,五大连池西南部,其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东北马铃
10、薯的知名产区,“克山土豆”享誉全国。下图为“克山县位置图”。材料二 2018 年,克山县总人口 50 万,其中农业人口 38 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95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乡村出现了聚落空废、人口减少、农业撂荒、社会资源浪费等“空心化”现象。下图左为“克山县空心化率分布图”,下图右为“克山县耕地禀赋状况图”。(1)分析克山县成为马铃薯知名产区的自然原因。(2)简述人口空心化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为实现克山县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空心化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0222023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地理地理一、单项
11、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323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4646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伊瓦洛小镇位于芬兰北部(72N 附近),图为“伊瓦洛某度假酒店圆顶小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屋的屋顶采用透明玻璃材质,主要是为了()A.防寒保暖B.抵御强风C.欣赏极光D.便于排水2.小屋周边的植被,大部分为()A.云杉B.苔原C.桦树D.樟树3.小镇最繁忙的时期出现在()A.4 月-6 月B.7 月-8 月C.9 月-11 月D.12 月-3 月【答案】1.C2.A3.D【解析】【1 题详解】读图可知,小屋屋顶呈圆形,而且是透明
12、玻璃材质,伊瓦洛小镇位于芬兰北部 72N 附近,极夜时期可以对着天空,可以欣赏美丽的极光,C 正确;防寒保暖、抵御强风不是屋顶采用透明玻璃材质的主要原因,AC错误;圆形透明屋顶的排水效果虽好,但是该地区降水以降雪的形式 较多,D 错误。故选 C。【2 题详解】读图可知,伊瓦洛小镇位于芬兰北部(72N 附近),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带,植被主要是针叶林,不是苔原,A 正确,B 错误;桦树属于温带阔叶林树种,C 错误;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D 错误。故选 A。【3 题详解】游客来伊瓦洛小镇主要是为了欣赏美丽的北极光,白天的时候是难以观赏极光的,只有到了深夜才有机会见到,因此在芬兰小镇欣赏北极光主
13、要是在北半球冬季,结合选项可知,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点睛】从理论上来说是每年的 9 月开始到次年的 3 月份,中间的几个月是观赏极光较好的时候。白天的时候是难以观赏极光的,只有到了深夜才有机会见到。一般来说,极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晚上 11 时到次日凌晨 2 时,有时候会持续一两个小时,有时候会一闪而过。如果旅行前往的纬度越北,看到极光的几率还会进一步加大。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光伏电站周边,往往建设水电站以实现“水光互补”发电。图为“我国某光伏电站瞬时输出功率曲线图”
1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光伏电站最可能位于()A.帕米尔高原B.柴达木盆地C.黄土高原D.东北平原5.此时,正值()A.芒种时节B.夏至日前后C.春秋分前后D.大寒节气6.“水光互补”发电,说明光伏发电()A.需水量大B.耗能较大C.易发火灾D.稳定性差【答案】4.B5.C6.D【解析】【4 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出现在北京时间 14 时左右,应该是当地地方时的 12 时,所以该地应该位于 120E 以西 30左右,柴达木盆地符合,B 正确;帕米尔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不符合,ACD 错误。所以选 B。【5 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为正值的时间
15、约为 12 小时,说明当地昼长约为 12 小时,该地为我国某地,所以应该是在春秋分前后,C 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 C。【6 题详解】光伏发电站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较强,稳定性较差,为了维持稳定的输出电量,需要建设其它方式的发电站进行调节,D 正确;光伏发电站需水量较小,A 错误;光伏发电站耗能较小,B 错误;光伏发电站不易发生火灾,C 错误。所以选 D。【点睛】光伏发电出力由于受气象环境因素影响而具有随机波动性特征,大规模接入会增加电网的功率波动,从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这是影响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光互补是促进光伏并网消纳的一种重要的运行方式,其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水电站
16、有效的调节能力平滑光伏发电出力的随机性特征,使其能够安全并网。冰雹是一种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图为“冰雹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冰雹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8.冰雹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主要是因为此阶段()A.对流运动显著B.高压脊控制C.准静止锋过境D.反气旋强盛9.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多集中在地方时()A.6:00-8:00B.8:00-10:00C.14:00-16:00D.18:00-20:00【答案】7.A8.A9.C【解析】【7 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冰雹是固
17、态降水,降水主要发生在对流层,A 正确,BCD 错误。所以选 A。【8 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冰雹一般出现在强上升气流之后,夏季或春夏之交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冰雹的形成,A正确;高压脊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不利于冰雹的形成,B 错误;夏季或春夏之交准静止锋、反气旋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影响较小,CD 错误。所以选 A。【9 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冰雹一般出现在强上升气流之后,午后 14 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14:00-16:00 对流运动最强,最有利于冰雹的形成,C 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 C。【点睛】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
18、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地盾”指地台中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地盾长期处于上隆,平面呈盾状。圭亚那地盾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广泛
19、发育古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良好的金成矿床。图为“圭亚那地盾北部地质概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圭亚那地盾中的花岗岩源自()A.火山喷发B.外力沉积C.高温变质D.岩浆侵入11.图中主要的断裂构造带大致呈()A.北西南东向B.北东南西向C.东西向D.南北向12.图中,主要金矿床的年龄最接近于()A.古元古代高级变质岩B.古元古代花岗岩类杂岩体C.古元古代低级绿岩带D.古元古代罗雷马组沉积岩【答案】10.D11.A12.C【解析】【10 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D 正确;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典型代表为玄武岩,A 错误;外力沉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镇江市 学年 高三 学期 期中 地理试题 答案 谜底 pd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