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pdf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实验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2-2023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三语文试卷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题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材料一: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来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原因在哪里
2、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阶级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迁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3、,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道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还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说,春
4、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奈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么?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漠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
5、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阮籍、陶潜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材料二:人生到底是什么呢?苏轼在想:就像鸿
6、雁飞在茫茫的天空中,偶然在雪地上停息,留下一些印迹,而后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吗?走过的路上那些模糊的印痕,星星点点,似断似连,又能够说明什么?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呢?年轻的苏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不管怎样,人总还是要辛勤地努力吧!当年父子三人走在崤山道上,风雪交加,路途崎岖,蹇驴在颠簸中发出长长的嘶喊。这就是路。如今兄弟俩都考上了进士,从小官做起,跟各样的人打交道,疲惫、厌倦总是难免,但总还要努力走下去,这就是路。在苏轼的诗中,“飞鸿雪爪”的比喻从情感上说带有惆怅的意味,不像“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那样表现得洒脱。但在哲理上,它也体现着佛禅的无常
7、观。人世无常,虽然也可以导出某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但若是以“无所住”的态度去应对无常,也可以引导出超越的旷达。在这首诗里,两种情绪同时存在。正像前面说过的,无奈也罢,旷达也罢,对苏轼来说,这些都不妨碍在人生道路上总须有所努力的积极态度。我们看苏轼的一生,一方面喜好老庄与佛禅,能够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但作为一个官员,他却始终是正直和富于责任感的。他任徐州太守时,黄河决堤,大水围城数十天,徐州城岌岌可危。苏轼住在城墙上的小棚子里,有家不回,以安定民心,终于率士民顶住了洪水的侵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任杭州太守时,他为了兴修水利而疏浚西湖,留下了一条风光绮丽的苏公堤。他绝不会把自己“空”成一个对
8、现实世界毫无意义的虚壳。(摘编自骆玉明诗里特别有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诗文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还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因此,这种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的“退隐”更深刻更沉重。B.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的关键,是因为苏轼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C.阮籍、陶潜对政治杀戮都感到恐惧哀伤,但并没有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D.朱熹、王船山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因为他们觉得苏轼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
9、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些,但在中国文艺史上的影响却略胜一筹。B.红楼梦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种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苏轼的影响。C.人世无常,可以生发出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以生发出超越的旷达,这些都不妨碍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持有的积极态度。D.喜欢老庄与佛禅,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与始终正直和富于责任感是不可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3下列诗文中不能透露出人生空漠之感的一项是()(3 分)A.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C.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请简要
10、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飞鸿雪爪”,但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 分)(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 ”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
11、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
12、吾儿收。”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
13、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了”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
14、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实验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中 阶段 测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