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4).ppt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4).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本章重点阐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类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政府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以及通货膨胀理论的拓展。本章提要第一节第一节 失业理论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一)失业的定义 失业就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的现象。简单说,个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两者之和是一国的劳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二)失业的衡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8.2)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十失业人口 (8.3)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 (8.4)三、充分就业与
2、失业的经济成本(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的失业人口均为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而不存在任何的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二)失业的经济成本1产出的减少奥肯定律阿瑟奥肯(Arthur MOkun)曾在19681969年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奥肯定律可以用更一般的表达式可以表述为:(8.5)其中,y为实际产出,yf
3、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为大于零的参数。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速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率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第二节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衡量与类型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才是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指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Deflation),代表平均价
4、格水平的下降。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水平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作为一个总量指标,价格水平是用所谓价格指数来衡量的。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记为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记为PPI)。(二)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第二,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第三,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第一种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
5、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第二种为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3.按通货膨胀表现形式分类(1)公开的通货膨胀(OPen inflation)(2)隐蔽的通货膨胀(Hidden inflation)(3)抑制的通货膨胀(Repressed inflation)4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一种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另一种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5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划分(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
6、n)(3)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如下所示的交换方程:(8.7)(8.7)式中M为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它被定义为名义收入与货币量之比,即一定时期(如一年)平均一元钱用于购买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次数;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收入水平。由方程(8.7)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8.8)(8.8)式中为通货膨胀率;为货币增长率;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为产量增长率。(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
7、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图8.2常被用来说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P1y1E3yP图图8.2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E2E1E4ASP2y2yfP3P4AD4AD3AD2AD1(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他们把这种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叫做工资推动通货膨胀,以区别于利润提高造成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
8、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可以用图8.3来说明。图图8.3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P1OE3yPE2E1ASP2y2yfP3ADy3y1AS1AS2AS3(四)结构性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作结构性通货膨胀。(五)预期与通货膨胀持续在大多数情况
9、下通货膨胀似乎有一种惯性。如果经济有了8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8的通货膨胀率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这种情况被称为通货膨胀螺旋。图8.4进一步说明了通货膨胀螺旋。在(a)图中,经济初始时处于均衡点E0,它位于总供给曲线比较陡的部分。(a)OyPE0ASP0yP1AD0AD1E0(b)OyPE0ASP0yP1AD0AD1E0AD2E1E1AS2AS1图图8.4 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螺旋说明:图中E0E0及E1E1为超额需求。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是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的。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
10、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最后,还必须补充两点:一是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第三节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通货膨胀缺口与GDP缺口BADEEEEOyyyC450线y图图8.5
11、通货膨胀(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紧缩)缺口二、菲利普斯曲线(一)原始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的解释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有这样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当失业率为5.5时,工资率保持不变;第二,通过对统计数据离散点的研究,菲利普斯断言,在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环形圈。这就是说,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增长加快,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下降缓迟。可用图8.6来说明这两个特征。在图8.6中,横轴u为失业率,纵轴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PC为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为5.5(即图上a点)时,货币工资不变,即货币工资变动率为0这就是第一个特征。WO图图8.6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图原始菲利普斯曲线图OOa
12、OBOAOPCOuOOORO2.利普西的过度需求模型这一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工资的增长可以用劳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需求来解释,而失业率则是衡量过度需求的一个指标。(8.10)(8.9)在(8.9)式中,劳动的供给包括已受雇的劳动力(N)与失业者(U)。在(8.10)式中,劳动的需求是已受雇的劳动力(N)与工作空位(V)。劳动力的过度需求(X)为空位与失业之差:(8.11)从劳动力供给来看,过度需求率xX/Ns为工作缺位率V/Ns与失业率U/Ns之差:其中,v为工作缺位率,u为失业率。可用图8.7说明劳动市场均衡与需求增加时的情况。Nd0Nd1NsWW1W0N0N1N8.7 劳动市场均衡及变化劳动市
13、场均衡及变化ABC在图8.7中,Nd0与Ns相交于A,这时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决定了就业量为N0,工资率为W0。劳动力过度需求可以表示为因此,劳动需求越大,货币工资率上升越快。这样,工资调整函数可以写为:这个公式表明,货币工资率的变化是与过度劳动需求的变化成比例的,即两者之间的比例为k。利普西建立了两个函数:第一,新古典工资调整函数,即过度劳动需求与货币工资变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第二,Xu函数,即过度劳动需求与失业率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为了说明过度劳动需求,利普西又把过度劳动需求与失业率联系起来,建立了第二个函数:Xu函数。可以用图8.8来说明Xu函数。u0u0图图8.8 劳动的过度需求率
14、与失业率劳动的过度需求率与失业率XXu在图8.8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X代表过度劳动需求,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如向右下方倾斜的Xu曲线所示。Xu曲线与横轴在u0点相交,u0点为摩擦性失业水平。3.萨缪尔森与索洛的发展萨缪尔森和索洛在1960年发表的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中对菲利普斯曲线做出了重要发展。首先,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其次,他们使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决策的工具。(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考虑到通货膨胀预期的请况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函数应写为:该式中,e为通货膨胀预期,从上式中可以得出两点重要
15、结论:第一,不同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有着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第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将引起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将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图8.9来说明以上两个结论。PC2PC0PC1e20ee1uu0图图8.9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还可以用图8.10来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如何引起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ECAu0uDB10u1图图8.10 预期通货膨胀率变动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预期通货膨胀率变动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LPCPC0PC1PC2在图8.10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PC0,经济的均衡点为A,这时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16、u0,通货膨胀率为零。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把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函数写为:(8.12)在这里即可以把(8.12)式改写为:(8.13)根据适应性预期假设,可以写出:(8.14)(8.13)式与(8.14)式组成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函数。将(8.14)式代入(8.13)式可以得出:(8.15)用科伊克(Koyck)变换,使方程式(8.13)滞后一期,并乘以(1-),则有:(8.16)(8.17)(8.15)式减去(8.16)式,并整理可以得出:将(8.17)式整理,可以得出:(8.18)3、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通货膨胀率完全可以预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情况之下
17、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可以用图8.11来说明三种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1LPC2LPC3u0uO图图8.11 三种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三种长期菲利普斯曲线4、弗里德曼的三阶段论在197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奖会上,弗里德曼以通货膨胀和失业为题论述了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这种观点在60年代受到普通承认,并被用于政策选择。第二阶段:自然率假说,即考虑到通货膨胀预期,区分了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这种观点在70年代之后也受到普通承认。第三阶段:斜率为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通货膨胀率加速,而失业率上
18、升。(三)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方程式和三个内生变量:自然失业率假说的菲利普斯曲线(8.19)过度需求方程(8.20)理性预期(8.21)将(8.20)式代入(8.19)式:(8.22)将预期E代入(8.22)式运算,因为E(et)=0,bE(t)=0,所以得出:(8.23)(8.24)于是可以得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公式:(8.25)把(8.25)式代入(8.22),得出实际通货膨胀率为:(8.26)假定货币当局可以完全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率,并提前一期公布,这样,公众就可以正确预期货币供给增长率:(8.27)这样就可以得出:(8.28)(8.28)式表明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失业 通货膨胀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