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县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发言材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副县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副县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把在思品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望大家不吝斧正。 第一:对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分段指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指导下,我校校领导与老师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与发展理念:为学生三年打基础,六年做准备,使其一生有作为。 初一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真正把教师当作
2、知心朋友,喜欢这位教师,自然而然就对这位教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授其业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教师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通过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思品课老师们更是精诚合作打好团体战。思品课教师每周都要集体备课,共同商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演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通过校模拟法庭、焦点访谈、辩论会、演讲比赛、说三道四
3、、饰演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理解生活与社会,从而对思想品德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入道,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初二重点抓能力培养。通过初一一年左右的兴趣培养,到了初二开始有梯度的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的学习,但不是孤立的学生行动,不时抛开教师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它只是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
4、件、营造恰当的 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自主学习建立在扎实学科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后天习得,通过课上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落实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学案导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分析、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深入落实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是应付,流于形式而是让这种方法讲究实效性与常态化。其实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关键就在于落实!即完成学习的根本目学以致用。学习的实质在于促进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知
5、识,指导实践,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初三升学做好了殷实的铺垫。 初三,前半程在进一步抓能力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的基础上,后半程重点强化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时时把控中考动向,号准中考脉搏。为此学校给每位老师都了几十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让老师亲自做一遍,然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并且落实到书面上。使老师们由原来的单纯理论的指导变为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通过做大量中考题,能够去粗精,变中考的被动牵制为主动出击,紧扣中考的脉络。这样经过老师自己对大量中考题的的消化吸收后,再去资料,整合试题,使得学生训练的每一套试题都是高水平的中考真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
6、升,应试水平与能力也水道渠成。同时,初三还狠抓了讲评课的落实,全体毕业班老师互听互评讲评课,取长补短,水平有了整体质的飞跃,有时一堂精彩的讲评课,老师与学生几乎能把初中三年来的重点知识集中复习一遍,学生们基本都能形成对知识的前挂后连,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第二授人一鱼,不不如授人一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从初一入学一开始,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师生通过合作、探究、训练,逐渐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选择题,我们总结了排除法、比较法、筛选法;对于出题者意图的把握,我们掌握了熟练记忆带关键词的重点语句(如:带有最,基本,关键,基础,中心是);排
7、除绝对表达法(如带有:一定,必须,完全,只要就当然客观规律除外);预防陷井法,如 偷梁换柱(把一句背的很熟练的语句内的中心词换掉);答非所问(设置的问题与选项没有关联);迷魂阵(所给的选项表述完全正确,但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去伪存真)等多种答题规律与技巧。 在做材料题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子诀,读看找联答。读是读材料,看是看针对材料提出的相应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顾材料,把握本质,找是找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有用信息,联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答是经过理解、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思考打好腹稿后,作出精准的答案。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还总结了很多材料题答案要点中带有共性的
8、要点进行了归纳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 当然,除了方法之外思想品德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我常和学生说:思品你背过了不一定得高分取得好的成绩,但背不过就一定考不了高分。在以前的阅卷中时常看到有些学生把试卷上的题目都答得满满的,尤其是材料题猛的一看满眼答案,再仔细一看全是胡编;还有的答案是张冠李戴,课本上的识记知识点也背过了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导致考试时把储备的这些知识随便乱放,有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再者就是有些同学教材的识记知识没有记住
9、,答题时虽然没有胡编但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没有用相关思品术语做答。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本身没有记住教材中必须识记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源自学生对教材的不了理解囫囵吞枣。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结合 生活与社会对教材知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强化记忆,接下来再通过相关的对应训练完成对知识的运用即用所学教材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相关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再者,充分把握时政热点。对于时政教育,毕业班再像初一初二那样不行了(临近考试时找些时事资料给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对重大时事政策问题毫无所知,更谈不上联系教材分析时事政策了),初三思想品德
10、课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往往依托时事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 当前的社会热点。而由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者说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现实性与针对性更强。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事思品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呢?我们通过中学生时政报、互联网、电视新闻、手机报等多种途径获得时政热点材料,结合课前五分钟新闻(每堂课课前5分钟有小组轮流播报近几天内重大的国内外新闻,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做一下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用时政材料编题,变原来中考的猜题者为出题者,使学生提前对中考的相关时政都热了身,有的学生还大胆创新,把一道老师编的时政材料变换多层次
11、的考查,多角度的问法,从而使中考变成了我们实践检验的好战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思品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方法不能熟视无睹,若仍然固守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不及时学会使用新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求新变异,恐怕你说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怨声载道。因此我认为为要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善于创新教学,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不断积累有效教学经验,才能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在广大同行面前无异为班门弄斧,还望大家不吝珠玉为盼!谢谢大家! 副县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
12、研讨发言材料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校开展有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是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探索中,是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研讨会以精雕课例、集体研讨、探索模式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地感悟新课标、聚焦课堂、理解有效、提升质量。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我们就通过上周六县实小四位教师的四节课进行此次研讨活动
1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研讨会以这四节示范课,引起大家的争论和思考,以期探索出一种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为了突出有效这一概念。我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必将增进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学习和思考,必将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 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在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学校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进行了前期的较深入的探究,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教学必将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这一结论。关于有效教学我们可以大体这样认定:有效教学是效果优良的教学;有效教学是互动的教学,简言之,课堂要动起来,课堂教学既包含教更
14、蕴含学,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有效教学是教师高素质的展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和谐关系,让教师具有诱导学生使其想学,指导学生让其会学,辅导学生令其能学的技能。 总之,我们要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坚持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副县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课堂是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要真正、充分地发挥这个主阵地。 1、注重学生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的
15、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老师在学生习字课和作业要求中,提出书写的具体的要求,并长期严格训练而形成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1)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书写规范。(2)会写1000个常用汉字。(3)有写字的兴趣。(4)重视用眼卫生。(5)注意握笔姿势。(6)注意写字姿势。的要求,要求学生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学生在开始习字的时候,容易把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等弄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清字的位置,一笔一画地教。直至学生养成自觉正确写字的好习惯为止。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
16、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上,在商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汉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见,除了语文课本,生活就是识字的好课堂。要把课外的识字活动和平时的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科学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其实是一种小型图书馆,也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使学生正确使用;还要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
17、时查生字词语;在课堂上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查找工具书;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要求学生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3、质疑问难的好习惯的培养。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质疑本来就是创新的基矗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质疑;在深究课文局部时,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细节描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方面质疑;在课文结束时,可进
18、行创造性质疑。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操之过急,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4、朗读背诵的好习惯的培养。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百来篇课文,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
19、可错过。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及时纠正和表扬,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二、在语文活动中辅助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树立大语文观,广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老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从形状、声音、
20、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比如,出去旅游看风景、在去动物园看动物等,老师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老师要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笼统地只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孩子说说杏与桃有何异同。长而久之,学生自然形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用心去体验,进行认真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写出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和练笔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习作训练落在实处。常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实地观察,领略大自然的美。例如,三年
21、级第二学期的第一课信,为了让学生能表达真情实感,带他们到附近的野外去寻找春天。让学生像一群出笼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在稻田边,在小河边,在树林里寻找春天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最美的礼物。然后回课堂仿写,在他们的习作中每个读者都可以美美地欣赏他们从野外带回来的那份最真实、最有魅力的情感。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的培养。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在初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动笔圈点出不理解的词,叫不准的字音,再次读文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精彩。感受深刻的地方,随时可以写上自己的批注,三言两语,一句话都可以;同时在讲解文章时,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重点词句,条理清晰的板书学生也应随时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我称为基本型;有时根据文章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的有关段落进行练写,针对文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事件还可以阐述自己的看法集中写在积累观点本上,这是外延型。在刚刚进行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教师也会觉着很慢,耽误时间,可时间长了,形成了习惯,速度也就提高上来,这最主要的是为孩子复习提供了便利,否则轰轰烈烈的一节课,老师讲得无论如何精彩,学生听得无论如何认真,时间久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引领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 14 页 共 1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