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docx
《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无论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以群体的方式存在,都需要和社会生活中的成员建立社会联系,发展人际关系,产生人际互动。网络像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和发展空间,又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极其复杂,表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了解人际互动及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群体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是广西师范大学德育科研基金项目校级课题寓教于情 基于
2、“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师政科技201413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B844.2 引言 任何一个人都在特定的社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社会群体的一员。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渗透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学生更是受网络影响最明显的一个 群体。大学生这个群体反过来也影响着其他群体和成员,并由此对社会产生作用。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特征及功能 大学生网民在网上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在虚拟世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群体活动。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概念 广义上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是指由全体大学生网民所组成的集
3、体。狭义上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是指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且彼此间互动的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目的而聚集在网络虚拟社区如网络班级、网络学校、网络论坛、网络团购团体、大学生网络社团、大学生QQ班级群等开展活动。群体虽然是由个体组成,但并不是所有在群体里的个体都是群体成员之一,比如有些群体里的个体只是为了某目的而加入了网络群体,但却从未曾在群体里发表言论的个体不能称其为网络群体中的成员。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特征 1、共有心理 一般来说,具有群体归属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该群体的规范和群体所遵循的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自觉维护本群体的利益,使群体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整合性的集
4、体。大学生参加并属于某一群体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自觉地遵循所参加群体的规范,与其他成员在情感 上产生共鸣。 2、认同心理 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形成,主要是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利益、兴趣和目的。一旦群体思想认同意识形成后,往往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在对待群体外部的一些重大事件或原则性问题时,个体一般都自觉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看法和情感,即使群体认识不一定符合客观事实时,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往往会服从或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达到思想上的认同。 3、连动心理 所谓连动心理就是说在网络群体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的一种情况。大学生网络群体更加富有想象力,群体幻觉与现实相互影响,正所谓“人云亦云”“随波逐
5、流”。 (三)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功能 1、使成员产生归属感 大学生网络群体归属感是指个体在行动中表现得和群体要求协调一致,个体对群体有强烈的依恋感,在群体中氛围欢快或群体中发生争吵,个体会有相应的情感体验。群体心理作用于群体成员的情感层面表现为使群体成员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摆脱孤独感和恐惧感,感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 2、使成员产生认同感 大学生网络群体的认同感是指大学生群体成员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网络群体中的一员,在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上,都能保持和群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群体心理会作用于群体成员的认知层面,使群体成员在认知上与群体保持一致。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使得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网络 群体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