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发展机遇及行业发展方向分析.docx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发展机遇及行业发展方向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发展机遇及行业发展方向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发展机遇及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一、服务机器人:5G商用时代下有望诞生的千亿级应用市场 1、5G如虎添翼,云、网、端三位一体服务机器人或迎发展机遇期 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94.1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59.2亿美元,占机器人市场份额的54%;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占机器人市场份额的32%;特种机器人40.3亿美元,占机器人市场份额的14%。2019年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结构 显示:2019年,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42亿美元、25.8亿美元和26.8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45%,分别高于
2、医疗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18、17个百分点。2019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结构 2019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6.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66%;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25%;特种机器人7.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的9%。2019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结构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机器人不仅在制造业上正在替代工人,还将在军事、服务、娱乐等领域取代人类,“钢铁侠”已不仅仅存在于美国科幻电影中,而正走入生活。 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老龄化加剧;2)劳动力成本上升;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4)科技进步拓宽应用边界。2018年
3、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8.51万元,2008-2018年CAGR达到10%,劳动力的匮乏、人口红利的消失致使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服务机器人的出现将逐步替代人们普遍不愿意从事的程序化、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岗位并提高效率,如快递分拣、餐厅前台咨询等工作,已有较为成熟的服务机器人应用。2008-2018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工资CAGR达到10%2018年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率情况 2、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的发展痛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的机器人企业相对于国外同行来说,普遍处于做大集成销售规模、但牺牲现金流,或持续研发提升标准品技术能力、但收入规模较小的两难困境,而产生的这种困境的主
4、要痛点和问题如下: 其一:竞争高度同质化,相比海外龙头而言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布局和积累仍然有限。上游核心零部件行业格局:伺服系统与控制器市场较为集中,减速器寡头垄断。数据显示,机器人的成本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端,其中核心零部件的比例在70%左右,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占比分别为36%、24%、12%。控制器领域,“四大家族”(ABB、库卡、发那科、安川)全部实现自给自足。伺服电机领域,安川是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2018年在中国伺服系统销量份额达到15%,与松下同处第一阵营;发那科掌握核心技术,无需外购;欧系的ABB和库卡由外部供应。减速器领域,技术含量最高,“四大家族”尚无突破,市场主要由日本的
5、纳博特斯克和哈默尼克两家企业把控。“四大家族”通过掌握零部件端、本体、集成应用端的技术,建立对成本和产业链的把控力。 中国智能装备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以精密减速机、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关键部件长期依赖于向国际厂商外采购。关键零部件产业被国外厂商把持使得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提高了国内自动化单元产品和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成本,削弱了国内厂商的综合竞争力。与西方传统机器人强国相比,中国工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高精度和超高精度数控机床加工能力较弱,产业发展时间短、高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为智能装备提供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材料的工艺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服务 机器人 行业 市场规模 发展 机遇 发展方向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