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一、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消费金融产业链及分类 消费金融是指为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借贷融资服务。消费金融的参与方包括终端消费者、资金端企业、消费场景入口及征信、第三方服务企业等。消费金融服务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核心,它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消费金融产业链以消费金融公司为核心消费金融市场产品分类 2、我国消费金融消费群体收入及用途分析 显示:从消费群体看,我国消费金融用户整体具备年龄偏小、收入偏少、学历偏低等特点。根据易观2018年的调研数据,消费金融用户主要集中
2、于18-40岁,且男性居多;用户平均月收入较低,月收入3000-8000元的用户占比达62.5%。近半用户借款用于资金周转,用于日常消费、购物、旅游、装修等场景的消费贷款占比分别为14.5%、8.5%、5.0%、4.0%。消费金融用户月收入消费金融用户借款用途 二、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1、银行/产业/电商系三足鼎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金融公司可分为持牌系与非持牌系两大类。两类消金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产品类型(消费贷与现金贷)相似,但持牌系相比非持牌系在资金来源与获客渠道上更具优势,且非持牌系只能通过与持牌系合作放贷或利用银行额度放贷。持牌系与非持牌系的主要区别消费金融市场持牌系与非持
3、牌系代表企业情况 对比小贷公司,拥有更高的合法杠杆率和更广的资金来源是持牌消金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相比持牌系消金公司,小贷公司受限于2.5-5倍杠杆率,其规模扩大必须依靠注册资本金的持续投入。此外,消费金融公司由银保监局直接监管,在同一监管体系下与银行、信托等合作相对容易,资金来源更广。2019年监管进一步收紧,P2P公司将在未来几年中被完全取缔而退出竞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网贷平台业务对比 持牌消金公司呈现银行系、产业系、电商系三足鼎立的格局。银行系由银行主导或参与设立,资金规模大且成本低,风控经验丰富,但在客户体验和场景拓展方面缺乏竞争力;产业系由零售企业主导设立,在线下场
4、景具备规模优势,获客成本较低,通常选择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电商系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为代表,依托自身庞大的平台业务所建立起的大数据体系,通过风控、技术的升级,实现业务由赊购向消费信贷(线上/线下)延伸。三大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比 国内消金市场巨头林立,持续发挥规模优势;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发展,加剧行业竞争程度。国内消金巨头规模稳步提升,同时以高拨备率从容应对强监管下的新型竞争格局;中小消金公司增势迅猛,海尔、锦程、哈银、杭银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110.3%、118.9%、221.3%、341.0%,强势介入分享消金市场蓬勃发展红利。2019H1主要消费金融公司净利/营收
5、比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对比(2018、2019H1)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对比(2018、2019H1) 2、行业监管收紧,利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银保监会批复持牌消费金融牌照的速度明显减缓。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消费金融行业面临出清和洗牌。持牌系消费金融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非持牌系疲态渐显。每年新增获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文件 持牌系消费金融企业体量大、发展势头强劲。招联、马上、中银、湖北等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营收体量的迅速扩张,实现了量与质的同步提升;非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趣店的营收规模与利润水平在行业中仍占据较大席位,在大环境的压力下,宜人金科净利润
6、同比延续2018年的负增长。持牌与非持牌企业2019年营收净利对比(亿元)持牌与非持牌企业2019H1资产情况(亿元) 三、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 1、新生消费群、技术、政策驱动行业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我国短期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4.1万亿上升至2019年的9.92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4.72%;整体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18.95万亿升至2019年的43.97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3.42%。人民币信贷消费贷款余额(短期)人民币信贷消费贷款余额(整体) 新生代群体消费能力与需求不匹配,催生消费信贷快速发展。随着80/90后消费群体逐步
7、占据主导地位,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一群体消费需求旺盛,而财富积累较为薄弱。数据显示,我国相关年龄人群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比例远小于美国。数据显示,我国18-40岁人群绝大多数拥有较强烈的超前消费意愿,这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中国18-40岁人群超前消费意愿比例中美相关年龄人群向金融机构借款率对比(2017) 技术进步是消费金融的核心支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得以解决消费信贷中核心风控的痛点,降低行业壁垒,并创造便捷、普适的消费支付体验,是消费金融发展的核心支撑。 政策利好消费金融规范化、普惠化发展。2009年至今,国家以实现普惠金融为战略目
8、标,以消费金融为主体,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接触消费金融的地域和参与主体限制,将消费金融试点推广至全国,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互联网平台等参与,倡导数字化技术应用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不断为消费金融发展注入催化剂。2017年起现金贷监管趋严,有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支撑消费金融发展的核心技术政策促进消费金融规范化、普惠化发展 2、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 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强监管态势依然不变,整体增速将不断放缓,银行、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电商消费金融平台的领先地位依然突出,尾部玩家将被自然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9年我国住户部门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9.90万亿元,同
9、比上涨13%。2019年1月-12月,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增速不断放缓,从年初的23%下滑至年末的13%。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的扩张脚步放慢。2019年中国住户部分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及同比增长情况 2012-2018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为1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3%。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为13.34万亿元,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近14万亿元。2012-2019年中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 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2012-2018年我国消费
10、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为34.6%。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为26%。2012-2019年中国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情况(单位:%) 注:1)截至2020年4月初我国暂未公布2019年消费支出数据;2)2019年消费支出数据是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2018年消费支出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4.3%估算得出。 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信用卡发卡量为7.46亿张。 2013-2019年期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11.37%。2019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为7.46亿张,同比
11、增长8.75%。2013-2019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亿张,%) 我国央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数及信贷人数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央行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0.2亿。 2013-2019年期间我国央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数及信贷人数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央行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为9.9亿人,有信贷记录人数为5.3亿人。2019年央行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0.2亿人。2013-2019年中国收录自然人数及信贷人数情况(单位:亿人) 2、对标美国增长空间仍然广阔 对比美国成熟的消费金融市场,国内信贷消费余额占GDP的比重依然较小,但近些年的增速明显。我国信贷消费市场
12、正处于较低总量下的高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为9.8%,而美国为19.5%,提升空间仍然广阔。预测2023年我国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将达到2.96万亿欧元,2018-2023年复合增速达18.68%。美短期信贷消费余额及占GDP比重中国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以及循环贷款的未偿还余额(十亿欧元) 3、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互联网消费金融从无到有,使消费信贷渗透率大幅提升,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受众。商业银行加速零售业务转型, 大力发展短期个人贷款及信用卡业务。在居民杠杆提升的趋势下,个人消费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关注。2017年以来的金融强
13、监管整顿至今,消费金融行业已经从早期的疯狂扩张到现在发展回归理性。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由2013年的12.97万亿元增长至3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84%。至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至45万亿元,蕴含着巨大增长潜力。 2018年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不含房贷)规模达到13万亿左右,同比增长37.4%。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不含房贷)规模为8.45万亿元,市场渗透率为22.36%,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届时渗透率将达25.05%。从渗透率判断,我国消费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仍有
14、较大的增长空间。2013-2018年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单位:万亿元,%)2016-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单位:万亿元,%) 春节假期前,新型冠状病毒已有蔓延之势。为避免疫情蔓延,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宅”在家中,极大的减少外出消费的机会,包括餐饮、商超、旅游等行业都因此备受冲击。 同时,疫情也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危机,行业从业人员面临工资下降和失业的风险,整体来看在短期内国民消费预期会有所下降。而这一情况或将在疫情结束后有较为明显的延续。 作为国民消费重要支撑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将受到大幅度影响。尤其是一部分专注线下场景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业绩将承受较大压力。 随着疫情
15、形势的发展,企业员工复工时间在以往基础上延长,企业需要支付双倍员工工资,加之业务影响,营收下降,以及办公场所租金这一硬性支出,不少中小企业将会出现现金流不支的困境。 如今,春节消费增长难以为继,部分企业原有投入无法收回,比如餐饮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商超的房租及员工工资、旅游业的客流量大幅下跌,企业的利润负增长,资金链面临破裂问题。 企业的困境传导到员工,对工资及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员工的消费预期偏向悲观,消费意愿下降,商品分期、现金借贷行为也会减少。 为减缓借贷需求上升与信贷质量下降之间的冲突,风控能力弱的消费金融公司或将倾向于放弃收入相对较低或波动较大的消费者群体,向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定价更低的用户迁徙。 风控能力较强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得益于信贷方面的突出能力,更了解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偿债能力的消费者信用情况,维持客户群体广泛的优势,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居民消费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消费金融的支持,并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报告时提出四大亮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