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刚线发展现状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金刚线发展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刚线发展现状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金刚线发展现状分析 金刚线切割比砂浆切割方式切割速度更快(4-5倍)、出片率更高(+1520%)、环境污染更小,2015-2017年先后在单晶、多晶领域开始加速渗透。 渗透初期以低价树脂金刚线为主,但其细线化瓶颈90微米左右,现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电镀金刚线通过规模化已实现价格与性能的全面赶超,目前为市场主流。 金刚线在单多晶硅片总成本中占比58%,在非硅成本中占比1520%。虽然成本占比较小,但金刚线线径和品质是减少切割损失、实现硅片薄片化以及提升良率的关键,对单位硅耗有决定性作用。 硅片成本构成 光伏晶硅切割占金刚线下游需求的90%以上,光伏下游需求对金刚线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甚至会进
2、一步联动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目前金刚线毛利率水平较高,主流企业毛利率3065%,已吸引大量厂商扩产,规划产能显著大于需求,预计2019-2020年其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此外,成本占比最大的母线尚未完全国产化,随着母线进口替代进行,原材料成本预计仍有下降空间。 金刚线:2015年实现国产突破,目前技术及产能已基本完成国产替代。母线:成本占比约46%。粗母线生产加工较容易,国内供应充足。50-70um母线早期主要从日本进口,近年宝钢集团开发成功,开始国产化。金刚石微粉:成本占比约13%。行业相对成熟,上游供应厂商较多,供给能力较强。 电镀金刚线成本结构金刚线切割下游应用分类 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迅速
3、扩产抢占市场规模,目前杨凌美畅为金刚线领域的绝对龙头,市占率超过50%,与东尼电子、岱勒新材、三超新材合计市占率接近70%。主要金刚线厂商在光伏晶硅切割领域的市占率测算 金刚线切割环节的优化仍可为硅片带来约0.4元/片的降本空间。其中细线化、薄片化及硅料需求萎缩降价对硅片成本下降的贡献最为显著,目前硅片总成本约2元/片,意味着成本降幅空间20%左右。若进一步考虑电池片效率由21.5%提升至23%,则电池片降本约0.1元/W幅,降幅27%。 硅耗下降及效率提升约变相减少约20%多晶硅需求,带动硅料跌价,本节约成本0.12元/片。若未来2-3年,金刚线线径降至50微米且硅片薄至160微米,则单片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金刚 发展 现状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