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医保支付、网售处方药、互联网问诊数量及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医保支付、网售处方药、互联网问诊数量及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互联网医保支付、网售处方药、互联网问诊数量及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诊疗的发展与政策支持息息相关。2018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医疗健康政策,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态度,互联网医院迎来了极大的发展。在互联网诊疗政策逐渐明晰的背景下,了解作为一般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提供主体互联网医院是有必要的。根据互联网医院的运行主体及互联网企业服务方式不同,互联网医院大体形成了一下模式:1、大型三甲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该模式以阿里健康与浙江邵逸夫医院的合作为典型。围绕
2、线下的浙江省邵逸夫医院建设,阿里健康提供包括在线挂号、在线续方等的多种互联网医疗服务,同时平台方提供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病例质控、医生在线培训等多种深度服务。在这种模式中,大型三甲自医疗资源实力较强,开展互联网医院更多是提高院内就诊效率和完成医院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更多日常诊疗和慢病复诊,并且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医生完成诸如患者初始导诊、临床病人招募等工作,提升医生效率。2、区域性的互联网医院:该模式以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为典型(邵逸夫医院由阿里健康与卫宁健康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以由具有实力的三甲医院自建)。浙江互联网医院平台为云平台,帮助浙江省数十家二三级医院实
3、现诊疗、咨询、购药三大环节上“云”,大幅简化就医流程。该种模式一般以省或者市一级的医联体和医共体为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实现各层级医疗机构与医院的互通,有助于分级诊疗的实施。3、入驻第三方平台:该模式以平安好医生为典型,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医疗资源不够充足的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入驻三方平台来节省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上的费用,同时,平台可以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综合而言,互联网医院在模式的梳理上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各地均已开始摸索适合当地医疗资源条件的模式。在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和医生工作效率上互联网医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续需要做的是向处方端延伸,打通医疗机构对处方的控制、线下药店资源整
4、合和网络认证与安全三个环节,使平台能够在处方药配送甚至销售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互联网医保支付医保支付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的一大痛点,医保方出于防止“盗刷”的目的一直对互联网医保支付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同时医保本身也没有完全打成全国省级统筹、“个人账户、家庭账户、统筹账户的综合管理”等问题,但这一大困境在近一年内取得了极大的突破。目前包括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院开展的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以及部分轻问诊、远程医疗都已加入了医保覆盖范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指导意见,将互联网医疗正式纳入医保,将为互联网诊疗的全面发展奠定
5、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如果未来网售处方药全面放开,互联网医保支付的跟进将极大地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网售处方药关于网售处方药细则的讨论不知贯穿了2019年,从互联网医疗概念提出伊始,对于网售处方药的讨论就不绝于耳。监管难度大、用药风险高是支持政策屡次难产的主要原因。处方药属于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商品,必须凭处方调剂,还需药师进行用药合理性审查,本身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目前药监部门对于互联网售药的监管仍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加上现行法律法规对网售处方药的处方力度较轻,无法起到震慑违法犯罪的后果。目前,合法的模式仅限于“网订店送(取)”,但网上药店实质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较为普遍,多有媒体报道
6、不凭处方就能在网上药店买到处方药,说明监管漏洞的确存在。2019年12月11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尽管最终发布的版本没有对网售处方药做任何细致说明,但也未像从前那般明确“禁止网络销售处方药”,加之前两年各地政府的有益尝试,网售处方药模式可期。这两年,“网订店送”模式相继写进了众多省份鼓励“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的政策中,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重视,甚至今年浙江省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将“建成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500家”列入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同时,全国各地区处方流出平台以及处方监管平台的建立也给监管层逐步放开网售处方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本次Covid19疫情的发生,提速了各地互联网送药的推进
7、速度。如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探索开展“网订店送”药店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启动“网订店送”药店建设,打通送药“最后一公里”;山东泰安开出全省首单互联网诊疗医保支付处方药,30个慢病病种开通在线医保支付,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得到药品处方,并通过线上医保支付平台完成了付款。假设网售处方药政策能够得以推行,将创造每年数千亿的销售市场,按照医药流通行业平均2%净利润率的中性预期,并根据30倍PE测算,将增厚互联网医疗行业千亿市值。网售处方药影响巨大且深远,因此对于各国网售处方药市场的分析是有意义的,对各主要国家网售处方药规模及监管政策进行了梳理。因此,在消费市场规模与互联
8、网普及程度与中国更类似的美国,其发展经验对我国借鉴意义更为重大。美国的网售处方药主要通过MailOrder的形式进行,邮购药房在Internet上运营并通过邮件、运输公司或在线下药房实体向客户发送订单的药房。三、现状响应国家政策,更为应对疫情期间各地居民新增的对于远程医疗、在线咨询的需求,全国各地医院纷纷设立在线义诊平台,提供在线诊疗、防疫咨询等服务。截至2020年1月31日,广东、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开设在线义诊平台的公立医院数量已经达到166家,有大批的医院都是于疫情期间上线了互联网医疗平台。2019年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量约为2000-3000次/天,按照这个数量推算,2019年互
9、联网医院问诊量约为2.1-3.2亿次,均值为2.7亿次,呈现倍增式发展。四、展望2020-2026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随着2019年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受疫情冲击,互联网医疗资质以及医保支付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同时,在疫情期间,网售处方药政策也得到了发展的机遇。预计,我们预计后续网售处方药将逐步放开。届时,互联网医疗的三大支柱“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网售处方药”将逐步建立健全。尽管目前互联网巨头均有布局互联网医院,可以通过自身合法合规的执业医师通过远程问诊的方式为消费者(特别是复诊的慢病患者)开具处方,但互联网医院一般轻问诊为主,对应的医生资质和水平相对线下大医院要更差,无法成为主要的处方来源。在以药补医机制未能完全破除的情况下,实体医院对于推动处方信息共享就动力不足,对于完全剥离门诊药房而不从中牟利,更是难上加难。同时,监管方还要考虑获得处方的平台方能够做到依法依规。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特别是在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发挥了极大的抗疫作用、用户习惯有了很好地形成,互联网医疗必将在中国蓬勃发展。并且,我们预期网售处方药将逐步解绑,让互联网医疗的生态更为健全。未来随着产业的成熟,互联网医院政策有望进一步方框,产业成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突破940亿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