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宽带道通信卫星系统行业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低轨宽带道通信卫星系统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轨宽带道通信卫星系统行业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低轨宽带道通信卫星系统行业分析 低轨宽带道通信卫星系统由大量(通常为数百或数千颗)低轨道小型通信卫星组成卫星系统/星座, 通常使用Ku、Ka、Q/V等高频频段进行宽带通信. 部分低轨宽带道通信卫星系统中包含少量中高轨卫星, 其多作为节点/中转星, 大部分通信数据链仍在低轨卫星和地面之间完成.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产业链主要由卫星制造、火箭发射服务(包括火箭研制)、地面设备制造、卫星系统运营与服务四大环节组成. 其中, 卫星系统建设初期涉及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两大环节, 而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系统运营环节处于产业链下游, 需求变化滞后于卫星制造和发射. 一、发射数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低轨宽带通
2、信卫星系统开始受到各国广泛关注, 但由于发射成本、建设成本高, 推进缓慢. 近年来, 随着卫星小型化、轻量化、低轨道发射成本的大幅下降, 以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低轨通信星座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以L、S、VHF等低频段为主的Iridrum、“全球星”(Globalstar)、“轨道通信”(Orbcomm)系统等传统低轨移动通信星座已经完成升级换代, 并向高频飞速、多功能综合、物联网方向发展;以Ku、Ka频段甚至Q/V等更高频段的宽带互联网星座计划呈现爆发式增长, 如OneWeb公司、SpaceX公司、低轨卫星公司(LEOSat)、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相关计划. 高频飞
3、速已成为低轨道通信卫星未来主流发展方向. 2009-2018年全球通信卫星入轨数量/颗(按轨道) 目前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正处在发展初期, 全球通信卫星入轨情况, 其下游应用主要分为民用/商用领域和政府/军用领域, 其中民用/商用市场更为广阔. 2009-2018年全球通信卫星入轨数量/颗(按用途) 2018年, 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 同比增长3%. 其中卫星产业规模主要来源于地面设备和卫星服务收入, 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产业规模较小. 卫星服务实现收入1265亿美元(其中卫星电视等卫星通信业务收入占比高达83.4%), 同比减少1.7%, 占卫星产业收入的45.6%. 2018
4、-2027年, 全球将发射超过7000颗卫星(2008-2017年共发射约1200颗), 其中通信小卫星约4350颗(宽带通信卫星约3500颗), 数量占比62.14%. 随着各大低轨通信小卫星系统的陆续组网, 低轨通信小卫星市场有望迎来广阔的市场. 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结构(单位:亿美元) 近年来, 中国卫星产业蓬勃发展. 2012-2018年, 中国卫星产业收入从1209亿元增长至3746亿元, 年均复合增速为20.74%, 高于全球增速4.81%. 2018年, 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约为610亿元, 占中国卫星产业市场规模的16.3%(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约占卫星产业总市场规模的4
5、0%). 预计2020年中国卫星通信全产业链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 2018-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4.5%. 2012-2018年中国卫星产业产值及增速 2018年, 中国共发射卫星91颗, 其中通信卫星4颗, 占比为4.4%;2019年中国共发射卫星54颗, 其中通信卫星12颗, 占比为22.22%, 比例快速提升. 目前中国通信卫星数量占比、卫星通信市场占比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通信卫星规划数量低于美国, 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随着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成熟, 以及火箭发射能力逐步提升、成本不断下降, 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市场空间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9年中国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宽带 通信卫星 系统 行业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