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docx
《20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一、目标导学二、自主学习1、给生字注音并对加横线解词。畎()亩:曾()益:拂()士:拂()乱:胶鬲傅说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曾:衡:拂:3、词类活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必先苦其心志,()人恒过()入则、出则()4、古今异义词。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古义:)举于士(今义:古义:)5、多义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征于色(在)生于忧患而: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发:发于畎亩发于声拂:行拂乱其所为拂士6、重点词语解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行拂乱其所为、而后作、征于色、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7、重点语句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练习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A发:被任用B于:从C畎:田间小沟D畎亩:田地E举:被举用,被选拔F士:狱官G举于士: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故:所以B任:责任,担子C于:给D是:这样的E苦:使痛苦F心志:意志,感情G劳:使劳累H饿:使经受饥饿I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J拂:违背意愿K乱:使颠倒错乱L为:做M所以:用这些办法N动:使惊动O忍:使坚忍P曾:同“增”,增加Q曾益:增加R不能:本来不具备的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要点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首先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一、字1、读准字的音寡
4、()夫()域()戚()粟()2、通假字亲戚畔之畔:pn叛,背叛二、解词人和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域民域:限制。固国固:使巩固。失道道:天道,失道就是违背道义。学习本文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
5、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理解大概内容。一、字1、读准字的音畎亩()傅说()胶鬲()空乏()2、通假字法家拂士拂:b弼,辅弼。衡于虑衡:hng横,梗塞,指不顺。二、解词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而后作作:奋起,有所作为。学习本文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
6、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
7、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孟子二章测试1.朗读时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B.必先/苦其/心志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所以/动心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北师大 初一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