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docx





《2021年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优秀指南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习。六年级语文教案1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4、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动物的可贵精神,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快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
2、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复习,质疑导入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下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板书课题:最后一头战象)。3、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战象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补充战象的小知识: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
3、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读词:课件: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都写了嘎羧的哪些事情?说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5、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标题:板书: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归去6、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7、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
4、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边写出自己的感受。2、生自由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并交流体会。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五、交流品读,深化情感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句子:(出示课件)1、出示第五自然段预设学生会抓住下列词语体会到
5、战象嘎羧的衰老。“衰老”“打瞌睡”“艰难地睁开眼睛”2、指名读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战象的过去以及现在3、“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指导学生抓住三个动词“吼”“踏”“指”等词语体会战象的急切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嘎羧急切的心情。4、“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
6、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嘎羧对象鞍的留念,实际是对往事的怀念,对战友的怀念,让我们读出嘎羧的这种情感。5、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5句。师评价引导: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它临死前要披挂象鞍是因为什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6.“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
7、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师指导朗读:这样悲壮,这样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地方我们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以及死去战象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请带着这种感情朗读句子。六年级语文教案2月光曲教学目标:1、正
8、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4、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摘录笔记独立识字。教学重点: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2、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难点:1、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教学准备:1、贝多芬的资料。2、奏鸣曲月光
9、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瞧,你们一个个坐得多有精神呀!老师相信,今天的你们,一定是最棒的!对自己有信心吗?非常好!俗话说: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皎洁的月光总能引起人诵出来吗?听了你们的诵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月光如水,轻轻地洒在床前;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课文-月光曲(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步感知,学习新课在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过许多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那么,这首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1页,齐读第一自然段,并
10、说说从第一自然段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讯息。学生交流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并进行小结。贝多芬资料: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十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幸福!”那么,他是不是真的这样做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学习2-3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段落,并拿起你
11、们的笔,写出你们的问题。(教师提示朗读要求:一是把音读准;二是读得流利;三是不断地诵读,直到明白为止。)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问题,教师补充说明。(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结合上下文理解“幽静”的意思)(2)抓住“断断续续”来理解: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到什么?(3)“断断续续”的琴声吸引了贝多芬“驻足倾听”,却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有没有同学愿意扮演两个兄妹进行分角色朗读?其余学生思考:你从两兄妹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4)驻足倾听的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心中会有什么想法?(5)教师板书:听曲2、学习第4-6自然段(1)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是怎样做的呢?(推
12、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2)贝多芬要做什么?(教师板书:演奏)(3)他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呢?(4)盲姑娘听完以后,心情怎样?(激动)她是如何评价贝多芬的演奏的?(指导朗读。)为什么她能如此地断定演奏者就是贝多芬本人?(弹奏纯熟,感情深厚)这说明了什么?(5)贝多芬听到盲姑娘这样说,心情起了什么变化?(深深打动如大海的波涛)(与穷人的心意相通,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使他与兄妹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于是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指导学生朗读)3、学习第7-10自然段正在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的清
13、幽。)(教师指导朗读)这一切使贝多芬觉得心中充满了温馨和祝福,也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教师板书:创作)那么贝多芬创作了什么曲子?究竟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语句。学生浏览课文查找有关内容。汇报查找结果,教师出示相应语段。(1)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明确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月光下大海的景色。)(2)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从第九、十自然段中找出有关语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3)教师出示上面两段文字,提问:这两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4)学生自读这两段话后进行四人小组讨论。(
14、5)师生交流找出如下四个画面: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引导学生简要概括后教师板书:月亮升起)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教师板书:月亮升高)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教师板书:风起浪涌)画面四: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教师板书:风平浪静)(6)随着乐曲的旋律,月光照耀下的海面这样变化着。你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这个变化表现出来呢?放开声音,各自练一遍,把海面上的四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开始。(7)学生各自读练习读课文。
15、化。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评议朗读,体会句意。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指名读,提问: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此处描写的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曲子的旋律是激着岸边涌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教师板书:激昂)风停了,浪息了,月光下的大海无比安详和美丽。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此时海面已经风平浪静,乐曲将要结束,所以语调要柔和、缓慢。教师板书:舒缓)(9)教师:月光曲的旋律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再一次去欣赏这首曲子。(10)配乐朗诵这两段文字。学生
16、小声地练习自读。(11)教师: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不是,是联想)谁的联想?(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12)教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他们的联想?(13)出示句子比较: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为什么要加上“仿佛也看到了”?(因为景象不是真实的,是妹妹的想像,同时妹妹是个盲人,她看不见。)教师与学生采用接读的方式体会破折号的作用。(师)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生)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部
17、分展开的联想和想象)练习用“仿佛”造句。看着那一轮明月,我仿佛。(14)全班朗读。4、学习第11自然段这美妙的月光曲使兄妹俩深深地“陶醉”了,(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以致于贝多芬已悄悄地离开了,他们还不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不辞而别?(教师板书:谱曲)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传说”与第一自然段的“传说”起了什么作用?(首尾呼应)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出示句子:假如贝多芬,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假如贝多芬不会作曲,音乐记忆力不强,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假如贝多芬没有丰富的想像力,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总结:从听兄妹俩的对话,听盲姑娘弹琴,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
18、,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六年级语文教案3金色的脚印一、开门见山,进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板书: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2、这篇课文的作者叫(椋鸠十)。大家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吗?(学生汇报)3、师补充:他是一位专门写动物的作家,他写了很多有名的关于动物的文章。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写的角色有几个吗?(板书:角色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2、(出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六年级 苏教版 上册 语文教案 优秀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