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雎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2021关雎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关雎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关雎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关雎教案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
2、,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
3、”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二)理解主题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整体感知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
4、出?(多媒体显示)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
5、明确:追求(多媒体显示)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7.有感情地朗读。(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
6、用)1.兴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
7、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3.
8、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四、欣赏音律(音韵美)1.重章叠唱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
9、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2.偶句入韵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3.双声叠韵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
10、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四)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多媒体显示)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秋浦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红烛闻一多红烛啊!这
11、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关雎课堂实录(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生:春天。生:希望。生:爱情。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12、,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生:关雎。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一唱三叹吟诵关雎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生:朗读。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九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