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数学与文化高三上册语文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数学与文化高三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数学与文化高三上册语文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数学与文化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数学与文化教案【教学目的】1.概括文中所述数学文化的特点,掌握提炼文章要点的方法。2.领会作者对数学的高度评价,以及从文化兴衰、民族兴亡的高度认识数学的思想。3.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认识数学文化的特点。2.揣摩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分析并理解其含义。3.掌握并学会运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从解决文中疑难语句入手,逐层深入地分析文章。2.学生自读,归纳阅读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2002年8月,世
2、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然而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数学,你又了解多少呢?罗素在100年前说了一句经常被人引用的俏皮话:我们不知道数学研究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研究的结果是真是假;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外尔给数学下定义说,“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这些都让人们渴望了解数学,今天我们就学习数学与文化一课,来真正认识数学这门无穷的科学。二、解题课文节选自数学与文化一书的绪言,是全书的总论。课文论述了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数学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几个特点,高度评价了数学在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使人类摆脱宗教迷信等方面的历史功绩,认为它
3、最根本的特征是“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并把数学提高到文化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作者齐民友是当代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以及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明确:成语:泽被天下、风调雨顺、淋漓尽致。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a.首先,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b.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c.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以上三点说明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下面两点则需要细读文章来概括:a.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
4、工具。b.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解说:课文虽较长但语言通俗,适合学生自读。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一方面标示出成语,一方面将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画出来。重在引导学生自读并摘取要点。)(2)划分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第2-5段,分析数学影响人类生活的几个特点。第三部分:第6-8段,评价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刻影响,指出数学表达了一种探索的精神,并从文化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数学。(解说:把握文章层次结构,是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列出文章结构提纲,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
5、2.具体研习,攻克重难点。(1)第1段中哪些语句能说明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重要地位?明确:“它几乎是任何科学所不可缺少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它的思想是许多物理学说的核心,并为它们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它曾经是科学革命的旗帜”,这些语句都能说明数学在文化中的地位。而最直接的是“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提炼主要信息并进行筛选的能力。也许有学生会找到“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这一句,教师要适时引导:这一句只是形象的描述,不是确定的结论。)(2)第2段中,“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
6、”一句中,用了“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在某种误差范围内”的限制语,从语言的表述上看严密而准确,但这为什么不是数学追求的“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明确:数学追求的“完全确定、完全可靠”不同于语言表述的严密与准确。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含义。)(3)“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公理方法”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怎样?“数学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三个概念都是一个含义,数学方法指的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以达到正确的结论的理性
7、思维的过程。(解说: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清晰认识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和标准。)(4)“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以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结合上下文,说明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明确: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只有用这种求真的态度才能解开“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是什么?”这样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迷。此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正是数学所具有的这种求真态度使人类摆脱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到思想解放。(解说:这是一句很难理解的话,首先要搞清楚“习俗、权威”等
8、对什么是没有用的是对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然后确定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正是这种求真的态度使人类思想得到解放,并摆脱宗教等方面的影响。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上下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筛选整合,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理解。)数学与文化课堂实录教育部对完成高中学业的设计是三年。各地的教学实际并非如此,大部分学校是尽量在一二年级将三年的教材进行完毕,进入高三即开始复习。由于教材的发放时间限制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学校将五册、六册语文教材的处理放在了高三前的暑假和高三第一个学期。时间的不足,心态的匆忙造成五、六册教材的处理相当粗糙,尤其是六册教材,往往是文言文一讲就弃置不顾了。这种作法却
9、必须要改一改了。人教版2002年审查版的六册一单元课文很有重量,尽前端的科技类文章。这种充满了科学精神的文章,它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提要钩玄(出自第一单元提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哲学层面完善学生的思维机制,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科学的思维意识。像数学与文化一文所倡导的求真、探索精神,像宇宙的未来所表现出的科学的毫无偏见的推进,对于我们这个缺席了科学意识的科举考试影响下的民族更是有无法估量的意义。所以,在有一些教师因种种原因,避而不讲的氛围中,我特意将数学与文化和宇宙的未来的课堂实录做一整理,供同志者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讲课一般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读懂课文,二是体悟精神。在读懂课文中提
10、高阅读能力,在体悟精神中,增强科学的思维意识。数学与文化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主要是读懂数学与文化这篇文章,更重要的是体悟数学的文化意义。请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说明写作目的的内容。生:我这里并不想概括什么是数学文化,而只是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师:请你用自己的话一遍。生:作者要表达的是数学对人类精神影响最突出之的一些看法。师:让我们时刻牢记王晶同学的这句话。现在,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讲到了数学的几个特点,都是什么特点。生:作者讲了数学的三个特点。分别是,第一,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第二,数学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
11、的根本。第三,数学研究它自己,并在不断的反思、批判中,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师: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第一个特点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是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作者是如何说明的。生:举例说明。作者举的是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师:注意到作者在强调其不是“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也没有误差了吗?这是为什么?生:为说明其“完全确定、完全可靠”。师:你能够举个数学追求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的例子吗?生:如1+1等于2,决不可能是等于3,等于1.9999999不行,等于2.00000001也不行。师:这个例子真是简约而有力。真聪明。那么,就请你回答下一个问题:数学的这个追求完全确定、
12、完全可靠的知识的特点和文化有什么有关系,或者说,它对人类精神有什么影响。生:数学对象是明确无误的,数学方法也必须是明确无误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师:完了吗?生:完了。师:真的完了吗?那么请将“人们自然会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么做”朗读一遍。生:(读完)说:还有。就是数学方法即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以外,无论是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还是几千年的旧俗、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师:能不能用两个字讲一讲数学对人类精神的影响?生:求真。师:能不能
13、用一句话来概括数学的第一个特点及其文化意义?生: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的这一特点带给人们的是求真的精神。师:非常好。给大家三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剖析你在所知道的属于数学追求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的这一特点强化了人们求真精神的事例。生:无言。师:不好联系?学而不能用,就是没有理解。我给大家说一个现象:比如,我在改语文试题时,发现简答题中字数不多、得分不低的试卷往往是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仔细分析他们答案比较简洁,又十分明确。这应该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的求真的态度吧。生:你在说时间时总是爱说“半个小时吧”什么的,而数学李老师在说时间时总是爱说“几点几分”。
14、生:我想到了房龙的序言,序言所倡导的就是一种求真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因素本篇文章中的因素相对应。如守旧老人对应于“宗教的权威”,千年律令对应于“皇帝的敕令”“几千年的习俗”“流行的风尚”等,它们在漫游者的求真精神面前“统统是没有用的”。师:分析得非常好。而且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路:同学们可以再考虑一下,在课文中还有哪些文章体现了数学所带来的求真精神?给大家五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学生讨论(五分钟后)师:有说不完的话是个好事,然而课堂上的时间必然有限,希望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考虑,最好是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例子。现在,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数学的第二个特点上,要考虑的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想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数学 文化 上册 语文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