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授课样板教案五篇.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授课样板教案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授课样板教案五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授课样板教案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苏武牧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思路:前二十分钟(一)教学目标: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教学过程: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
2、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四十分钟。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
3、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教学过程: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1.出示两组词语(组):突然翻脸宁死不受辱抽刀自尽派人翻脸怒目圆睁痛骂叛逆读词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2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参考:又生一计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忍受折磨生死置之度外盼望回国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二、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3.出示第五小节。4.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
5、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5.交流: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幻灯突出来(换色)感情朗读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联系“旌节”,练习朗读。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朗读句子整体朗读第五节。三、(机动)情景练笔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4.交流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苏武牧羊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
6、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苏武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4.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2.交流板书(1)
7、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理解:旌节板书板书:接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板书:握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板书:举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
8、能读懂些什么?(2)学生交流。(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板书:饿渴冷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
9、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理解:置之度外(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四、学习第六节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
10、,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再改成反问句五、总结课文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小学五年级语文教
11、案3苏武牧羊教案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积累8个生字和10个认字。2、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3、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2、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聆听音乐,导入新课1、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苏武思乡,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12、通句子。2、出示词语:旌节玷污地窖门缝毡片毛穗忍饥受冻旷无人烟意志坚强念念不忘忠贞不屈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4、指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苏武是一个()的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苏武的看法,并且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看法。三、品读意志,领会坚强1、学生找出体现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句子。2、出示句子: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指名读。师生共同交流读这句话的语气。讲解词语“玷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3、出示句子“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
13、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指名读,师恰当评价学生的朗读。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苏武的意志坚强。受尽折磨的苏武有没有动摇?出示句子:“想让我投降,办不到。”4、对比刚才的两句话: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想让我投降,办不到。”老师指导学生学法:一个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总是重复出现,那这个词语一定很重要,因此老师在这儿作了批注。5、出示语句:“单于从来没有见过像苏武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没有办法,就派人送他到北海边去放羊。”指名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导学生把重复出现的词语重读,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四、紧扣课题,感悟牧羊。1、出示句子:“苏武赶
14、着羊群来到了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羊的体温取暖。”2、启发学生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苏武牧羊”。3、聚焦“北海”这个地名,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海自然环境的恶劣,并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有关自然环境恶劣的词语,生自由积累。文中用的是哪个词?旷无人烟。讲解“旷无人烟”。4、苏武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苏武没有,也没有只能。用上关联词再读这句话。苏武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饿了,他就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5、讲解“旌节”这个词语。学生自由讨论“旌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上册 授课 样板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