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参考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参考样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参考样本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1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魅丽、惨重、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2、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质疑引入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
2、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2、启发表达。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3、出示课文题目,质疑问难。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板书课文题目: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起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课文题目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生质疑: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
3、”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学习提示:(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思考提出的问题。(2)认读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2、出示词语: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1)指名认读。(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自由选一个词语说话。(3)学生齐读。3、通过读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行了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事。)三、深入挖掘,研读感悟(一)出示探究提
4、示:1、默读课文思考:这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提示:古人万户)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呢?2、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二)学生交流汇报: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愿望2、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1)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2)万户的火箭飞行是以失败告终,那么炎黄子孙放弃了这飞天梦想了吗?出示句子: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这句话有几层意思?(两层意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火箭飞行的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
5、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3、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1)载人航天工程是怎样的工程?出示句子: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三个“最”字可以体会到这项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决心非常坚定。“跨世纪重点工程”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重要的。)(2)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了完成这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工作者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出示句子: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
6、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一百一十多个单位”“三千多个”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民是非常团结的。)出示句子: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夜以继日”这个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苦战情景,体现出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出示句子: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从“积劳成疾”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出工作人员为了研究,
7、长期劳累,几次住进医院。可能还没有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从“风华正茂”“华发早生”可以看出他们本应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却长出了白发,他们付出了太多。从“猝然长逝”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中国航天人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惜付出仅有的一次生命,他们太伟大了。从这个排比句可以体会到为了实现梦想,航天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忘我地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板书:默默奉献)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1)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2)孩子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你们找到了吗?出示句子
8、: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3)杨利伟在告诉我们什么?(三)情感升华1、提升感悟:“神舟五号”的成功航天飞行,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许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么多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需要的是什么精神?(勇于实践、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2、小结:是啊,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2跟祖父学诗教学目标: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2.
9、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一.导入新课: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二.指名读全文:1.听听生
10、字的音发准了没有。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三.全班交流: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2、提出问题。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五.细读文章1-10段: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六,课时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文章
11、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1.指名读1117段。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4.谁有感
12、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全班交流)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
13、同步教案3夏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
14、班交流)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三.理清文章条理。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
15、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四.指名读文章13段:1.儿
16、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2.学生反馈:重点句子的赏析:“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C指导朗读。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是下文的总起)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
17、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A“野花图“片断精读:“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
18、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B“戏蚁图”片断精读:“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
19、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C“菜园趣“片断精读:“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让我一起享
20、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2.你从中体会
21、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说说喜欢的理由。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
22、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四.全文小结: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五.课后练习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4离别的礼物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3.学习彼得从小就
23、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课前准备: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1、悭吝()2、喋喋不休()3、尴尬()()4、戛然而止()(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24、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三、新授: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3、归纳全文的主题: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
25、作了无情的谴责。四、质疑: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五、积累感悟: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5藏戏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
26、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黑格尔的话: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黑格尔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
27、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二、读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味,了解藏
28、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2.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问号背后的东西?(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2.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
29、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四、了解藏戏的形成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