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复习教案设计参考五篇.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复习教案设计参考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复习教案设计参考五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复习教案设计参考五篇老师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书写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1月光曲教学目的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堂1、同学们,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渡这短暂的四
2、十分钟。今天,老师带来一件礼物送给你们,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播放:月光曲)2、听了这首曲子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首曲子叫作月光曲。点击课件传说它是贝多芬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即兴创作的。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第26课月光曲。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月光曲情景的段落。二、直视课题,重点研读第9自然段。(读中悟,读中体会)1、学生自读,体会其中的意境。2、指名学生读。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悟。(1)现在,请听老师朗读,大家一边听一边体味其中情景的变化。(2)学生汇报:先是月亮升起,海面呈现一片微波粼粼的景象,再是月亮升高,穿过了微云,最后是月亮
3、照耀在海面上,海面上风起浪涌。(3)这些变化情景源于什么?(源于贝多芬所弹奏的曲子的曲调的变化。)(4)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谈谈曲调的变化吗?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屏幕,自己领悟曲调的变化。3、教师指导朗读根据曲调的变化,在朗读的时候,前面的部分可以读得徐缓、抒情些,随着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节奏越来越快,这时语调就应该慢慢高昂起来。4、学生朗读(1)请同学们根据你理解自由地练习朗读。(教师巡视并指导)(2)请同学们齐读该段。要求:读出情景的变化,意境的美。5、你们读得真棒,听着你们的朗读我已经陶醉了。看来贝多芬先生弹的这首曲子真的很美妙。难怪,皮鞋匠在听着贝多芬先生的琴声时,眼前会出现这样
4、的画面(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的妹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光汹涌的大海。)6、请同学们再听第9自然的朗读,思考.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1.过渡:这么美妙的曲子,让人陶醉,学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曲子,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创作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找出来。2.创造性地阅读。(要求:先自读自悟,再前后桌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四、作业布置1、背诵第9自然段,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收集并欣赏贝多芬的
5、音乐作品。3、有条件的,听一听月光奏鸣曲。五、结束六年级语文教案2一面教学目的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教学设想一、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二、本文语言生动,饱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三、补充有关背景,以便分析课文。四、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课内预习;三、研习第一部
6、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书,下同)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憎恶()虐()待摩su()jing()相抖擞()颓()唐chuch()不能自y()2.口头回答“理解分析”中的第一、三题。提示:第一题见课文;第三题(C)。三、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8节1.根据“揣摩运用”中的第四题,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
7、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提示: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谈笑。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读,教师作适当讲解。提示: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教师讲解: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近景: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教师讲解: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
8、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啊!”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教师讲解: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提示:“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
9、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提示: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2.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
10、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3.小结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揣摩运
11、用”中的第五题。2.预习第二部分,划分层次。第二教时教学要点一、检查旧课作业;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三、总结课文;四、讨论练习题。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旧课检查“揣摩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1.集体有表情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3.阅读讨论。(1)“我”为什么能
12、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讨论、小结: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
13、量,这才是对先生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归纳: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远影响。三、朗读、背诵第二部分方法:先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让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当堂能背诵,最后检查背诵情况。四、总结课文1.师生共同归纳中心思想。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2.教师归纳写作方法。(1)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例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高效 复习 教案设计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