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建筑减震产品行业产品概况 减震措施通常是借助于建筑物以外的部件去增加建筑物的阻尼, 通过消耗地震传递给建筑物结构的能量, 避免建筑物因地震而受到损害. 消能部件的布置需要经过分析确定. 设置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 可以使两个方向均有附加阻尼与刚度;设置于结构变形较大部位的时候, 可以更好的发挥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 减震措施不但能用于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采用特殊处理、新建结构的减震设计之外, 还能借助消能减震元件或者装置削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迟也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特殊的隔震装置. 但是在建筑物建
2、成之后, 如果想对其进行抗震加固, 就需要采用增加阻尼的方法, 在建筑物的结构上重新添加消能减震装置. 对于适用的部位而言, 也是非常广泛的, 它能应用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 同时, 为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 也能用于建筑物的隔震夹层. 消能减振技术是用特别设置的机构和元件将地震动的能量加以吸收耗散. 当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时, 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可以适当的降低. 降低程度可根据消能减震结构地震影响系数与不设置消能减震装置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确定, 最大降低程度应控制在1度以内. 通过消能器的设置来控制预期的结构变形是消能减震的基本要求, 可以使得主体结构在重大地震灾害下不发生严重
3、的破坏. 建筑减震产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天然橡胶、铅芯等;下游主要为医院、学校、通讯、消防、电力、金融、博物馆、核电站、公路、铁路、桥梁等建筑物. 建筑减震产品行业产业链公开资料整理 建筑减震产品上游原材料的供给变化以及价格波动对于建筑减震产品存在较大影响, 现阶段, 国内橡胶材料供给充足, 合成橡胶价格有所下降, 有利于中国减震建筑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量扩张. 下游市场则是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 中国建筑领域一直保持大规模稳定增长, 保障了建筑减震产品行业的市场空间以及发展前景. 二、中国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 (1)建筑减震新产品推动产量提升 近年来, 中国减震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 涌
4、现出了许多新型减震产品, 加上减震产品的不断研究和推广, 减震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减震行业的主要参与企业有: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等. 中国建筑减震产品主要生产商一般采用以销定产, 并保持合理库存的模式, 计划部根据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生产计划, 再根据实际发货需求对生产计划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更. 2017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产量为36979套, 2018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产量增长至40982套. 2014-2018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产量走势图 (2)产品更新刺激建
5、筑减震产品消费大增 2017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需求量为35409套, 2018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需求量增长至39002套. 2014-2018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需求量走势图 2018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市场规模为10.06亿元, 其中学校领域需求规模为1.13亿元, 需求占比为11.2%;医院领域需求规模为1.01亿元, 需求规模占比为10.0%. 2018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需求领域结构比重 (3)中国建筑减震产品规模突破10亿 近几年, 国内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从2014年的12600万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00624万元, 2014-2018年中国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市场规模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减震 产品 行业 发展 现状 趋势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