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参考样本.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参考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参考样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参考样本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在山的那边一、素质教育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对无数座山的理解。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但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在山的那边,相信这首诗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示。(二)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
2、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2、学习生字词:痴想ch隐秘yn铁青ti凝成nng诱惑yu喧腾xun扎下zh漫湿mn一瞬shn间注意:扎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分别是zh(刺,钻)、zh(挣扎)、z(捆,缠束:扎辫子),在诗中应读zh,“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同学们回去以后还要去查查字典,记在你的笔记本上。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三)朗读1、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2、在诗人王家新笔下,那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
3、中去找寻答案吧。有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吗?3、大家评评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指导: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四)内容分析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我再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海。“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2、从时间
4、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3、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经失望,也决不放弃,百折不回。(五)品读语言在诗中,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
5、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六)总结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最后,我为同学们朗诵一下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山高路远作为这节课的尾声,让好诗伴你健康成长!山高路远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
6、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七)作业1、抄写生字。2、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3、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再塑生命的人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二、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
7、理重塑生命的历程。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活动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视频、歌曲等。2.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海伦凯勒和安妮莎利文的资料。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
8、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搜集有关爱的名言。3.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注意用笔勾画疑难点。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4.学生分组提出疑问。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感体验游戏活动导入(一)情感体验活动一让同学们蒙上眼睛,塞住耳朵,排好队伍,手搭在前面一个同学的肩膀上,由教师在前面引路走楼梯。(二)情感体验活动二让学生体验用手“听”话。让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耳朵,邻桌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先写09这10个简单数学,再写“aoeiu”这几个拼音字母,后写“山、水、土、木、石”等独体字。(三)导入今天我们也来看看这么一位,虽然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可仍挡不住对健康人格和生命的热爱追求的女性海伦
9、凯勒。二、人物介绍(一)“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二)“教育的奇迹”莎莉文老师简介那么,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
11、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三、整体感知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由“再塑生命”、“关于爱的含义”两部分组成。课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一)利用
12、题目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请同学们联系作者生平想一想:“再塑生命”的近义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标题,看看重音应落在哪里?谁再塑了谁生命?“再塑生命”=“再造”;“再造”:重新给予生命(多用来表示对于重大恩惠的感激)。2.“再塑生命的人”=再生父母=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重音落在“再”字上。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3.海伦凯勒在这篇文章里把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言下之意是把安妮老师视作为重新给予生命的人。4.那么安妮对海伦到底有什么恩惠呢?安妮老师教会了海伦这个既盲且聋又哑的残疾人学习知识,认识世界
13、,爱和被爱。(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1.主要写了两件事: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老师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2.文章的纲领句是:“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1.生命的原貌黑夜“我的生命像大雾中的航船。”“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的同情。”2.生命的火光莎莉文老师走进我的世界希望的起点:相识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文字3.生命的光明生命中拥有了爱(四)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
14、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利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使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四、品读安妮老师教“我”学习“水”这个词(一)以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为例,说说“再塑生命”过程中遇到的挫折。1.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2.海伦对待挫折:“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3.莎莉文帮助海伦战胜挫折:“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体现了莎莉文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
15、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体现了莎莉文老师的教学技巧高超。4.效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三、新课学习:(一)李大
16、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阻抑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
17、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三)揣摩文章的语言: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人教版 语文 下册 教案 参考 样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