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5篇.docx





《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5篇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1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
2、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二、指导看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3、图上画的有谁?(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3、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三、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3、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读音。硬朗便懂(2)字形难点。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县:里面是两横。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3)理解词语。硬朗:指老人健壮。灵便:灵活。毕竟:到底,究竟。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照顾:照料。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四、试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
4、读几遍。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2)出示这段话。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分组讨论思考题。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b、说说
5、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集体汇报讨论结果。(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
6、到老奶奶家去看看。(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讨论归纳为: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
7、在哪里。(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课
8、内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齐()更()其一()争()奂()董一()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朗”字共笔,第六笔是。“换”字共笔,第九笔是。“及”字共笔,第二笔是。“顾”字共笔,第四笔是。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三年级小学语文
9、人教版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
10、吗?(出示课件:秋景)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
11、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三、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课件出示:出示范文四、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3、学生写作。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五.小结延伸: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
12、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板书设计:看图知中心观察有顺序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作有条理用上好词句三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教案3教学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
13、学习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二.初读课文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4.词语解释。憧憬:向往。凌空:升,高出天空。垂头丧气:情绪低落。三、学习课文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3)我们都哭了(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心情
14、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
15、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48自然段。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3.交流,教师出示。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4.朗读这些句子。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6.学生汇报。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小学语文 人教版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