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7篇范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7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7篇范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7篇范文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2、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二)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
3、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三、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
4、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5、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六、课时安排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3、13、8)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3、93、27)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3、304、3)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4、74、17)五、混合运算7课时(4、204、30)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5、45、19)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5、206
6、、5)八、克和千克2课时(6、86、12)九、数学广角3课时(6、156、19)十、总复习4课时(6、236、30)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2一、教学内容:1数与运算(1)表内乘法(课本第1030,课本第4154,课本第7379)(2)用乘法口诀计算商和除数都是一位数的除法(课本第3139,课本第4148,课本第5560)在这些章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现实情景引入、建构最简单最典型的几种乘法、除法的数学模型。乘除法的引入都经历行为阶段、图的阶段和符号语言阶段。在行为与图的阶段,学生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添加,及利用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是:份数与一份量相乘
7、;面积(如:长方形面积长宽);倍。知道乘法是重复添加。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取走、分发,及利用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等量划分(包含);度量;平均分。知道除法是重复取走。将乘法作为同数连加的简化式而引入,而除法是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简化。在符号语言阶段,则是利用几个几、几的几倍构建乘除法的含义,利用乘法口诀、乘除法逆运算关系进行求解。现在,乘法口诀由师生共同编制已成共识。根据重视语言优先的原则,通过具体操作等活动,探究、编制乘法口诀。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推,并通过乘法表,探究表中相邻各项之间的关系,熟练口算表内乘法。2方程与代数求中的数“吃掉”的是
8、几(课本第8页)在通过把适当的数填到算式的中,进一步渗透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同时,初步感受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解下列类型的方程:a+=b,-a=b,a-=b3图形与几何(1)角与直角(课本第6263页)(2)正方体、长方体(课本第6468)(3)长方形、正方形(课本第6970页)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物体、模型的观察、操作、制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最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4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9、游乐场统计图(课本第1617页)借助儿童熟悉的情景和场面中,通过对参加各种游戏的人数进行整理、分类及统计,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与方法。5拓展内容幻方(课本第8083页)简单了解幻方的历史,通过填龟背上空格中的数,初步感受尝试、推理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2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3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4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5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6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
10、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7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题等活动过程,积累乘法、除法运算的感性认识。2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学习并掌握乘法口诀。3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4鼓励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初步培养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了解算法的多样性,提高计算的能力。5在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及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说出简单的推理思路。6获
11、得对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进行计算、检验的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表示生活情景中的事物,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简单数字运算和图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态度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2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的欲望。4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及数学的美。5培养学生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三、本册教
12、材的课时安排:一、复习与提高(5课时)二、乘法、除法(一)(16课时)三、乘法、除法(二)(12课时)四、几何小实践(6课时)五、整理与提高(10课时)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3一、本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认识乘法的过程,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把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数学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和整理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经历平均分东西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会写乘、除法竖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会
1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经历观察多边形的过程,能辨认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或用小棒搭出这些图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经历从前后左右面观察一个物体的活动,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对简单物体的视图能够辨认出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到的。在数学活动中直观认识线段,知道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具有1米、1
14、厘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能用“第几排第几个等词语描述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所在位置,能根据这类词语在给定的情境中找到应有的位置。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并能分辨东南西北等方向,会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经历从生活中收集资料和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的事情。2、数学思考方面在认识乘法过程中,感受用数学方法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
15、编制乘法口诀时发展抽象概括能力。认识除法过程中,发展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在认图形、观察物体、确定位置、量长度等内容中,进一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统计活动中,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6、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谓一举多得。二、各单元教学目标认识乘法的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积。2、培养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乘法口诀(一)的教学目标:1、在学习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掌握并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达到每分钟8题左右,平均正确率在94%以上;能用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
17、实际问题。2、初步感知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知道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会利用乘加、乘减帮助探索和记忆口诀。3、培养抽象、概括和发现规律的能力。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2、在折、剪、拼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认识除法的教学目标: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2、会根据具体情境,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口诀求商(一)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表内除法
18、计算方法的活动,理解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除法算式。2、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厘米和米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线段的数量,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2、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概念。3、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做单位测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位置和方向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
19、“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位置,能根据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2、联系实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在现实或图上辨认东、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3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的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79的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达到每分钟做8题,正确率在94%以上;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除法的含义。2、初步认识乘除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时、分、秒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
20、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2、回顾和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种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和空间观念。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会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结果,能利用方块统计图提出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统计意识。2、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
21、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二年级数学年度工作计划4指导思想: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学生40人,家住学校附近。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
22、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本期教学内容: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年度工作 计划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