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优秀语文授课教案范文五篇.docx





《五年级上册优秀语文授课教案范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优秀语文授课教案范文五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优秀语文授课教案范文五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五年级语文教案1彩色的非洲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4个生字,正确认读“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4.引导学生练习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非洲的认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教学难点: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知识,自学课文内容,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离开了万象之国泰国,我们仍深深地陶醉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今天我们要走进辽阔的非洲,去欣赏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教师板书课题:28彩色的非洲)2.齐读课题,对课题质疑。二、自主学文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课文中边读边作批注。)3.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三、全班交流“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2.朗读句子。3.默读课文,思考:
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3)非洲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4)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5)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四、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画一画: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1)重点交流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
4、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2)分小组交流非洲其他方面的“多彩”。
5、(3)小结:作者写非洲,紧紧抓住非洲的特点“多彩”展开笔墨,从天空、植物、动物、非洲人的生活、艺术五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写出了非洲特有的风情特色。五、总结非洲风情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着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2.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3.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4.学生自找答案:回到课前学生的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为什么
6、课文要以“彩色的非洲”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六、拓展、延伸1.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搜集到的非洲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如,画一幅画,写一段话,写一首小诗等。2.全班交流。七、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五年级语文教案2孔明智退司马懿学习目标:1.能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粗浅读懂文言文的大意。2.通过认真品读文本,感受孔明的“智”。3.通过文本的阅读,感受三国演义的魅力,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课前准备:阅读马谡拒谏失街亭,预习课文。教学流程【课前谈话】:意说。师引入课文。一、故事导课、激发兴趣1、刚才
7、我们大家谈的故事是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上部分内容即马谡拒谏失街亭,正是失了街亭这一咽喉之路,所以孔明_安排撤兵。也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板书课题:孔明智退司马懿。司马懿的“懿”笔画很多,大家不妨跟着数空一下。它是一个书面用语,现在只有在名字中用到或者是皇太后下的旨叫“懿旨”。(生齐读课题)二、粗通文本、了解大意1.这是六百多年前的古白话文,预习了吗?请生读词:旌旗、隐匿、笑容可掬纶巾、鹤氅、麈尾(看图理解)2.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难懂?一般来说故事都分为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能不能每一个环节都用一两句话概括,然后串起来说说故事大概讲了什么?现在能说说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吗
8、三、紧扣题眼、品读文本(一)找出句子1、同学们刚才已经较好的说出了课文的大意,这大意在课文的题目就已经做了精炼的概括。再读课题,你们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为关键?(圈“智”字)3、交流。(二)聚焦“计”。1、出示句子: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2、请生读,断句。3、你能借助下面的注释,读懂这段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4、孔明说“吾自有计”,板书:计,那他究竟是怎样设计的呢?他第一步做的是什么?师生
9、一起标出第一步:将旌旗尽皆隐匿,板书:隐匿旌旗。接下来几步又是什么呢?请自己读一读,标一标,概括一下。A、孔明将旌旗隐匿,叫诸军各守城铺,严明军纪是为了B、孔明大开四门,叫军士扮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在城楼焚香操琴是为了6、集体交流:将旌旗尽皆隐匿旌旗指什么?a、代表一个部队的方号,部队的人数有多少。b、为什么要尽皆隐匿?为了迷惑敌人,让司马懿摸不清虚实。诸军各守城铺按兵不动,不让司马懿发现,也为了做好最后一搏的防范。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妄行出入,高言大语者”,就是高声说话者,擅自出入的人。为了不漏破绽,保证计划顺利进行。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为了让司马懿
10、起疑。孔明正襟危坐、焚香操琴也是为了引起司马懿的怀疑。7、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孔明布下的这一计,他是将(自己的兵力)隐匿,将(一座空城)展现在司马懿面前。孔明是想告诉司马懿:我只有一座空城。你信还是不信?“好个我自有计”,孔明这是唱得什么计啊?(板书:空城)8、孔明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布下这一计的?出示: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往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你看到的情况是(十万火急、千钧一发、命悬一线)力量悬殊十五万对二千五百,且是文官。众官尽皆失色笑容可掬_你看到了一
11、个怎样的诸葛亮?(板书:临危不乱)师:孔明设下空城计,如此周密的布局课文仅用了短短百十来个字,可谓字字珠玑。这也是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语言极其凝练。_再读孔明布局的整段话。(三)聚焦“人”1、孔明为何敢如此设计?2、出示: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出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意思是说:司马懿此人心里多猜忌,但对人却装的很宽容,用人颇多疑而但又能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可见司马懿此人生性多疑,处事谨慎。懿看毕大疑,究竟在一些什么呢?出示
12、京剧唱词:我们不妨来欣赏一段京剧唱词。现在,你能读出司马懿见到这番景象时的心情吗?请一生读。师生对读,生读:孔明部分,师读:司马懿部分。司马懿举棋不定,最终决定退兵,说:出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在司马懿退兵之后,孔明这边的众官也是不明所以,丞相为何不用一兵一卒就将仲达退之呢?诸葛亮也有一言。补充出示:亮曰:“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此规模,疑有伏兵,故退去也。”可见:诸葛亮敢用此计正是料定了司马懿生性多疑必中计。你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明?(板书:深谙人心)四、补充结尾,拓展延伸:1、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尾?出示故事结尾,生阅读。2、师小结:这真是“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13、。”诸葛亮是指挥如意笑谈中,难怪人们把他说成是智慧的化身。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诸葛亮,了解那一个风云际会的三国时代,建议同学们课后再读三国演义,感受经典的魅力!五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
14、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走进那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德国。2、齐读课题。抓住“自己”、“别人”读好课题。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4、板书:奇丽奇特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那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二、品味“奇丽”1、找出描写景色
15、奇丽的句子,圈出句中体现景色奇丽词语并在旁边写写批注。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齐读3、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4、预设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1)理解“花团锦簇”:让学生说说所想到的画面?(许多花儿成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非常的华丽。)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2)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图片理解。这里侧重写花的色彩。(3)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4)你还从哪些词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优秀 语文 授课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