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1丁香结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教学准备:1.准备丁香的图片。
2、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二、初读课文,
3、学习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参差(cnc)芭蕉(b)衣襟(jn)妩媚(w)“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2)指导易混淆的字。“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案”是上下结构,上
4、面是“安”,下面是“木”。“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3)理解较难的词语。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参差”的意思:是指不齐;早晚相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愁怨”的意思是:忧愁怨恨。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三、再读课文,整
5、体感知。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描写了丁香花。(主体是写丁香花的外形)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以及由丁香结谈感受。(主体是写丁香花的感悟)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诗句入手,由微雨引发丁香“结”,从而感悟生命总有“结”,需要有豁达的胸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6、.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总结,老师概括:赏花、悟花3.导入新课。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
7、词语呢?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老师相机出示语句。(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4
8、)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韵味。“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你是如何理解的?(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
9、她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2.总结课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呢?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三、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内涵。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1)发挥想象,找出原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2.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结”
10、常常表达什么?(1)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2)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生: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3)明白作者将丁香花与细雨迷蒙连在一起写的妙处。通过写丁香花,通过写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无限的忧愁。(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3.作者不仅仅借花抒情,而且借花喻理,在丁香花里,作者又有什么生活感悟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11、。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1)自由朗读,轻声说一说你的理解。(2)交流:阅读这一段话,你获得了哪些生活感悟呢?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
12、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4.出示古诗句,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与感悟。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文后的题目。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2丁香结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幽雅、浑浊、笨拙、参差、愁怨”等词语。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4.品味、积累文章优美而富有哲
13、理的语言,学习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雅”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划分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丁香的特点。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仔细观看,交流感受,
14、进入本课的学习。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
15、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红豆,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紫藤萝瀑布等。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宅院缀满幽雅断断续续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模糊恍然愁怨顺心平淡需注意的字音:“缀”和“拙”是翘舌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作b;“恍”是后鼻音,注意不要读错。需注意的字形:“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或“佳”;“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2)理解词义。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不
16、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预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记生字、理解词义的方法,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对生字、新词的学习。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1)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主要写了什么。(2)了解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主体,即描绘丁香的特点及阐述作者的独特感悟。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17、):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姿态、花的气味、花的形貌、花的颜色等方面描写了丁香。(主体写丁香花。)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诗中的丁香结、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感悟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结。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点明中心,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的胸怀面对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感悟。)2.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初步感知丁香花的特点。(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再全班交流。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它们有什么特点?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交流预设:生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城外校园里的丁香;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斗室外的三棵
18、白丁香。生2:我知道作者从视觉、触觉、嗅觉等角度具体描写了丁香花的色彩、形貌、姿态和气味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如结合“雪白”“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词可以分析出来。生3:我知道作者赋予了丁香花灵动幽雅、纯洁无瑕、可爱芬芳的特点。(2)教师指导朗读。过渡: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角度展现了丁香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吗?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留下悬念。过渡:今天这节课
19、,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学完这节课,大家是不是也喜欢上了作者笔下的丁香?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丁香花的?作者又从丁香结中生发了怎样独特的感悟?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主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感受丁香的特点,学习多
20、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关人生的感悟。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本文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分主要写的是“赏丁香花”,作者分别写了城里、城外校园里和斗室外三个地方的丁香,从视觉、触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色彩、形貌、姿态和气味,让读者对丁香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中能感受到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后半部分主要写“悟丁香结”,作者从有关丁香结的古诗开始,写到了微雨中格外妩媚的丁香,并引发了为什么叫“丁香结”的思考,进而联想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
21、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整合文章各部分大意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待学生思考后指名发言,被指名的学生说完后,如果没有说完整或说得不太准确,其他学生可补充。通过自主思考、互相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本文的作者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纯洁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阐述了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以豁达的胸怀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的感悟。)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丁香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最喜欢哪里的丁香?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2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段。)作者笔下的丁香美得脱俗,美得优雅。那么作者是怎样将丁香的美表现出来的?又是怎样联想到丁香结并生发感悟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2.品读课文,欣赏有关丁香的画面,感受丁香的特点。(重点句课件出示。)(1)学生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描写丁香的几幅画面,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2)小组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结果。(有这样几幅画面:城里丁香图、城外校园里的丁香图、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雨中丁香图。)(学生也可有其他概括,言之有理即可。)(3)师生共同欣赏这四幅画面,感受丁香的特点,体悟作者赋
23、予丁香的品格。画面一:城里的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教师出示丁香花开满枝头的图片,让学生对比自己想象的画面来感受丁香花缀满枝头的姿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思考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把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点。拟人“探出”和“窥着”都是人的神态和动作,作者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动地刻画出伸出宅院外墙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复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