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指南.doc
《质量改进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改进指南.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四局部 质量改良指南引言在实施质量体系如GB/T 19004ISO 9004所述时,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其体系能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良。争取使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良应是组织各级管理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产品和效劳的质量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有必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良。应强调的是,开发新产品、新效劳或新过程技术与持续的质量改良都值得加以考虑。向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和使他们满意是实施质量改良的原动力。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均应认识到每个过程都能通过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以更好的效果和效率运行。效果和效率的提高通常对顾客、组织及其成员以及社会都有利。持续的质量改良可以提高
2、组织的竞争能力并为其成员做奉献、求进步和争先进创造机遇。1 范围本标准为在组织内部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良提供管理指南。采用和实施本标准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组织的文化、规模和性质,所提供产品和效劳类型以及所效劳的市场和顾客。因此每个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资源特点开发相适宜的改良过程。本标准不适用于合同、法规和认证时使用。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有关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将进行修订,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GB/T 6583ISO 8402质量术语3 定义本标准使用本标准使用
3、GB/T 6583给出的定义及以下定义。3.1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注1:资源可包括人、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3.2供给链接收供方的输入使其增值,并为顾客生产输出的一组有关联的过程。注:2 输入和输出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效劳。3 顾客和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4 图119表示了供给链单元。3.3质量改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3.4质量损失由于没有认识到过程和活动中资源的能力而导致的损失。注5:质量损失的例子有:顾客满意度损失,因失去为顾客、组织或社会进行更多增值的时机而导致的损失,以
4、及资源浪费等。质量损失是质量本钱的组织局部见4.3。3.5预防措施为了消除已存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再发生而采取的措施。注6:纠正过程输出的措施包括为纠正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过程输出和进行的返修、返工或调整。4 根本概念4.1质量改良原那么组织的产品、效劳或其他输出的质量是由使用他们的顾客的满意度确定的并取决于形成支持他们的过程的效果和效率。质量改良通过改良过程来实现。组织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过程。质量改良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质量改良工作应不断寻求改良时机,而不是等待出现问题再去抓住时机。通过纠正过程的输出来减少或消
5、除已发生的问题。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或减少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再发生。因此,预防和纠正措施改良了组织的过程,对质量改良是至关重要的。4.2质量改良环境4.2.1管理者的职责和领导最高管理者负责并领导创造持续质量改良的环境。名级管理者应通过以身作那么、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为创造质量改良环境履行必要的领导职责并承当义务。各级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手段来领导质量改良工作:传达质量改良的目的和目标;持续地改良自己的工伤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个人的环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并有权改自己的工作过程。4.2.2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质量改良的环境通常要求有一套新的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
6、为即强调满足顾客需要和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持续质量改良所必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包括:重视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使质量改良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给链;展示管理者应尽的义务、领导职责和参与情况;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始终强调质量改良是每人工作的一局部;通过改良过程来解决问题;持续地改良所有的过程;建立广泛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流渠道;促进合作和尊重个人;依数据分析进行决策。4.2.3质量改良目标应在整个组织内确立质量改良目标,他们应与总经营目标紧密结合,并注重提高顾客满意度及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应规定质量改良目标以便能测量其进展情况。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富有挑战性和效率。为到达这些目标而需
7、共同工作的所有人员应理解实现目标的策略并取得共识。应定期评审质量改良的目标使其反映顾客不断变化的期望。4.2.4交流与合作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能消除影响过程效果、效率和持续改良的组织的人员障碍。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应延伸到包括供方和顾客在内的整个供给链。交流与合作需要信任。如果要每个人都参与识别和寻求改良时机,信任那么是必须的。4.2.5认可通过对质量改良工作的认可来鼓励与质量改良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相一致的行为见4.2.2。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人个的开展和成长,并考虑到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因素如时机、组织、环境。此外,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集体绩效和对集体的认可,并鼓励经常性和非正式的信息反应。注7:奖
8、励制度应与认可过程相符,特别是奖励制度应防止有害的内部竞争。4.2.6教育和培训继续教育和培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教育和培训大纲在创造和保持质量改良环境方面是重要的。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均应在质量原理和实践以及在质量改良方法的应用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训。其中包括质量改良工具和技术见附录A补充件的使用。所有教育和培训大纲均应经过评审,以使之与质量原理和实践相一致。对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应定期评估。脱离应用的培训是不会奏效的见7.3。4.3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损失是质量改良努力的方向。质量损失应与损失产生的过程相联系。对于那些难于测量的质量损失至少要做出估计是重要的,诸如信誉损失和没有充
9、分利用人的潜力等等。各组织应有利用每次改良质量的时机来减少质量损失。5 质量改良的管理虽然通过运用附录A中阐述的任一种技术都可以促进改良,但是只有组织结构内部协调地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要求对质量改良工作进行组织、筹划和测量,并对所有的质量改良活动进行评审。5.1质量改良的组织组织质量改良的有效途径是从两个方面识别质量改良的时机,即有组织内部纵向分层次进行和在横向跨部门过程中进行。组织质量改良时,应明确以下方法:提出方针、策略、质量改良的主要目标,总的指导思想,支持和广泛协调组织的质量改良活动的方法;确定跨职能局部的质量改良需要和目标,以及为满足需要和实现目标而配置资源的方法
10、;通过在负有直接职责和职权范围内的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良目标的方法;鼓励组织内每一成员开展与其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良活动和协调这些活动的方法;组织内纵向分层次的质量改良职责包括:对过程进行管理,如确定本部门的任务,制订战略筹划,明确作用和职责,获取和配置资源,提供教育和培训以及认可等方面;确定并筹划本部门各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良;确定并筹划本部门后勤保障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良;测量并跟踪质量损失的降低情况;创造并保持一个使部门内全体人员有权力、有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良质量的环境。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良职责包括:规定每个过程的目的以及它与本组织目标的关系,并就此达成共识;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联系;识别
11、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并确定他们的要求和期望;把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转化成具体的顾客要求;识别各过程的供方,并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传达给他们;寻求各过程的质量改良时机,配置改良所需的资源,并监督改良的实施。5.2质量改良的筹划质量改良的目标和方案应是组织经营方案的一局部。管理者应在广义上制定质量改良目标,包括减少质量损失。应在经营筹划范围内制定质量改良方案,以便为满足质量改良目标和实施质量方针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这些质量改良方案应注明最主要的质量损失,并在组织的所有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中开展开。组织的每个成员以及组织的供方和顾客应参与质量改良方案的制定。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改良时机。质量改良方案一般通过一
12、系列具体的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来实施。管理者应注意监视和控制这些实施活动,以确保他们都纳入组织的总目标和总经营方案。质量改良方案的重点是新发现的时机和改良后未取得充分进展的领域。筹划过程的输入来自组织的各个层次,来自对已取得结果的评审,还来自顾客和供方。5.3质量改良的测量组织应开发一个与其运作性质相适用的测量系统。建立一个客观的测量系统应是为了识别和诊断改良时机,同时也为了测量质量改良活动的结果,一个良好的测量系统应能满足单位、部门、职能部门间和整个组织各个层次上的测量需要。测量对象涉及到与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和社会损失有关的质量损失。a) 测量与顾客满意相联系的质量损失可以依据的信息来源包括
13、:对现有和潜在顾客的调查,对竞争产品和效劳部门的调查,产品或效劳的性能记录,收入变化,效劳人员所进行的常规检查,来自销售和效劳部门的信息,以及顾客抱怨和索赔等等。b) 测量有关过程效率的质量损失可依据:劳动力、资金和物资的利用,产生、分类,纠正和报废不满意的过程输出,过程的调整,等待时间,周期,所提供的性能,不必要的冗设计,库存规模以及过程能力的过程稳定性的统计测量等等。C测量社会质量损失可依据:未能发挥人的潜能如职员满意度调查所示,污染和废物处置造成的危害,以及稀有资源的减少等等。所有的测量普通存在的变异现象,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表达测量结果所反映的趋势。除了建立并满足定量化的目标外,进行测
14、量并与过去性能“基线进行比拟分析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测量增强了识别问题的客观性。对测量结果进行报告和评审应作为本组织管理核算和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局部。参与改良过程的人员和组织应通过他们认为是重要的和可定量的形式了解他们的进展情况。5.4质量改良活动的评审应在各级管理层定期评审质量改良活动,以确保:质量改良的组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质量改良的方案是适宜的的并正在落实;质量改良的测量是适宜和充分的,并显示出令人满意的进展;将评审结果反映到下轮筹划中去。在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应采取当适当的措施。6 质量改良方法当组织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根底上,按照一致而严格的步骤开展质量改良工程和活动时,质量改良就会
15、逐步取得效益。6.1全组织参与当组织在质量改良上进行了很好的发动和管理时,该组织的全体人员及各管理层就会持续地承当并实施许多复度程序不同的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质量改良工程和活动会成为每个人员工作的一项正式内容,这些工程和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有些需要组织跨部门的小组甚至要由管理者参与实施,有些那么由个人或小组承当。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通常始于改良时机的识别,而改良时机的识别那么基于对质量损失的测量和/或与同领域占领先地位的组织进行比照分析。一经确定,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步骤向前推进,并通过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得以完成,最终使该过程到达和保持新的、更高的水平。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完成后,应
16、立即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6.2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的准备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应参与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的准备。对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的需要、范围和重要性应加以明确规定和论证。规定应包括有关的背景和历史情况,相关的质量损失以及目前的状况。如可能,用具体的、定量的形式来表述。应将工程或活动的范围、方案、资源配置和进展情况的定期评审也应作出规定。6.3调查可能的原因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通过数据的收集、确认和分析以提高对有待改良的过程性质的认识。应按照认真制定的方案采集数据。要尽可能客观地对原因进行调查,而不能去假设可能是什么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决策应以事实为依据。6.4确定因果关系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
17、,掌握待改良过程的性质,并确定可能的因果关系。区分巧合与因果关系是重要的,对那些所确定的似乎与数据保持高度一致性的因果关系,需要根据经认真制定的方案所采集的新数据加以验证和确认。6.5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在确定因果关系后,应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预防或纠正措施的方案并加以评价。组织中参与该措施的成员应研究各方案的优缺点。能否成功地实施预防或纠正措施,取决于全体有关人员的合作。注8:对过程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进行质量改良,可以产生更满意的输出和/或减少出现不满意输出的频次。那种完全依赖对过程的输出进行纠正的做法,如返修、返工或分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损失问题。6.6确认改良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后,必
18、须收集适当的数据并加以分析,以确认改良取得的结果。收集数据的环境应与以前为调查和确定因果关系而收集数据环境相同。对伴随产生的其他结果,不管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也需要进行调查。如果在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之后,那些不希望的结果仍继续发生,且发生的频次与以前几乎相同,那么需要重新确立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6.7保持成果质量改良结果经确认后,需保持下来。通常包括对标准和/或作业或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更改,以及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并确保这更改成为所有有关人员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局部。对改良后的过程那么需要在新的水平上加以控制。6.8持续改良如果所期望的改良已经实现,那么应再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
19、进一步改良质量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可以根据新的目标实施质量改良工程呀活动。要安排好优先次序,为每一质量改良工程或活动分配好时间期限,但时间期限不应限制有效的质量改良活动。注9:“方案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用于持续的质量改良。本标准中的质量改良方法重点放在该循环的检查处理阶段。7 支持工具和技术在质量改良工程和活动中,以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分析为根底进行决策是很重要的,正确地运用为此目的而开发的工具和技术有助于质量改良工程和活动的成功。7.1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质量改良的决策应尽可能地以数字数据为依据。应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对数字数据中所反映的差异、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7.2适用于非数据数据的工具某些质量
20、改良的决策建立在非数字数据的根底上,这类数据在营销、研究和开发以及管理者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应运用适当的工具正确处理这类数据,使其转化成可供决策用的信息。7.3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培训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接受工具和技术和应用培训,以改良其工作过程。脱离应用的培训是很少奏效的。本标准附录A中阐述了已被广泛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表115列出了这些工具和技术及其在质量改良中的应用。在特定的应用场合,可使用其他的工具或技术。序号 工具和技术 应用A1 调查表 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适用于非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A2 分层图 将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归类A3 水平比照法 把
21、一个过程与那些公认的占领先地位的过程进行比照,以识别质量改良的时机A4 头脑风暴法 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良时机A5 因果图 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病症、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A6 流程图 描述现有的过程设计新过程A7 树图 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求之间的关系 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A8 控制图 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及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良A9 直方图 显示数据波动的形态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决定有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良A10 排列图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工程对总体效果的作用排列改良的时机A11 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改进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