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的特点与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的特点与趋势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培训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教育政策对于教育实践具有导向、服务等功能, 一个阶段的教师教育政策反映了该阶段教师教育实践的现状, 并对教师教育提出方向性要求. 对中国教师培训政策演进的脉络、政策导向进行分析, 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中国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 能够掌握教师培训工作的未来趋势. 一、教师培训政策 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 尤其是进入 21世纪后, 随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教师队伍建设被置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战略地位, 教师培训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文件, 有力推动了教师继续教育实践的开展. “中小学教
2、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由教育部和财政部于 2010年全面实施,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国培”计划相关政策的实施, 分为三个阶段:国培 1.0(2010-2014)、国培 2.0(2015-2018)、国培 3.0(2019-). 在国培 1.0 阶段, 呈现出“全面实施”的特征, 覆盖了教师培养的各个层级, 从职前培养到职后新手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层级的培训;同时, 在关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同时兼顾了特殊教育等教师的培训. 在国培 2.0 阶段, 突出了“乡村教师”群体, 并且逐渐分层明确、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在国
3、培 3.0 阶段, 加速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利用政策配合与推动教师培训的全面改革. “教育信息化”首次出现在中国的中央政府文件中, 是在 1999 年 6 月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政策的实施上, 呈现出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特征. 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由起步、应用阶段转向融合、创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加高水平的要求, 由要求教师具备基础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深化至要求具备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和创新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学前教育阶段参训教师地域占比 学前教育阶段的参训教师规模, 华东地区、
4、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位列前三位, 分别占到当年参训教师规模的 30.31%、16.88%、14.50%;其后是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分别占到 12.08%、11.53%、10.11%;东北地区占比最少, 仅占4.60%的比例. 学前教育阶段学历占比 学前教育阶段的参训教师以大专/高职学历占比最高, 达到 48.99%;其次为39.57%的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比例总和仅为 0.52%. 专科/高职以上学历占 89.08%. 大专以下学历参训比列为 10.92%. 学前教育阶段参训教师任职学校所在地占比 学前教育阶段的参训教师任职学校分布在乡、村的较少, 各自比例为 9.31
5、%、9.29%. 城市、镇区和县城的学前教育参训教师比例都在 25%以上, 分别为 28.20%、27.68%、25.51%. 这反映出乡、村两级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培训力度相对较弱. 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聚焦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保育、保教能力. 在提升学前教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同时, 借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园本研修、教学研究等的培训, 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训 1、特征小学阶段参训教师地域占比 小学阶段的参训教师以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小学教师所占比例较高, 分别为 24.43%、19.36%、14.01%;其次为西
6、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分别为 13.97%、10.31%. 相较之下,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小学参训教师比例较低, 只占到 9.24%、8.68%. 初中阶段参训教师地域占比 初中阶段参训教师以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人员比例最高, 分别为22.81%、19.51%、15.46%;其次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 分别为 13.26%、11.71%, 西北地区(9.47%)、东北地区(7.75%)成为中学参训教师比例偏低的地区. 高中阶段参训教师地域占比 高中阶段参训教师中, 全国七个大区的规模比例相对比较均衡, 可见在高中阶段教师的培训上各个地区还比较重视. 东北地区占比最高, 为 18.86%,
7、 这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后, 依次为华北地区(17.63%)、华东地区(15.07%)、华中地区(15.04%)、华南地区(12.47%)、西南地区(10.72%)和西北地区(10.21%). 2、学历分布 小学阶段的参训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 占 55.36%, 大专/高职学历占 39.93%, 大专以下学历占 3.91%.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小学参训教师总占比依然较低, 比例为 0.81%. 小学阶段参训教师学历占比 初中阶段的参训教师本科学历占比达到了 82.61%, 大专/高职学历比例为14.63%, 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提升至 1.
8、99%. 大专以下和博士研究生的总占比为0.77%. 初中阶段参训教师学历占比 高中阶段参训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继续提升. 本科学历教师占比 89.35%, 硕士研究生学历达到 8.33%, 大专/高职学历比例为 1.98%, 博士研究生学历比例提高至 0.25%, 大专以下学历的教师人数降至 0.09%. 高中阶段参训教师学历占比 小学阶段的参训教师任职地分布相对均衡. 村小任职的参训教师最多, 比例达到了 28.21%;镇区的次之, 比例为 25.98%. 县城、城市、乡的任职比例分别为 17.58%、14.94%、13.28%. 小学阶段参训教师居住地占比 镇区的初中参训教师所占比例最高,
9、 数值为 37.43%, 县城、城市随其后, 各自比例为 23.66%、16.89%. 乡、村学校的总参训教师比例达到了 22.02%. 初中阶段参训教师居住地占比 高中阶段的参训教师任职区域主要集中在县城, 比例高达 50.53%, 城市比例为 30.35%, 镇区为 16.42%, 乡、村学校任职教师加起来才占到 2.70%. 高中阶段参训教师居住地占比 三、职业教育领域教师培训 职教参训教师中, 地区之间在参训教师规模上呈现出了较大的区别性, 其中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占比最高, 分别为 26.81%、24.62%;东北地区占比最少, 仅为 0.37%;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比例接近, 分别为
10、18.25%、15.26%;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分别为 9.72%、4.97%. 职业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地域占比 2020-2026年中国教师培训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职教阶段的参训教师, 71.67%为本科学历, 25.11%为硕士研究生学历, 大专/高职学历的职教教师占 2.57%, 博士研究生学历占 0.42%, 大专以下学历仅占0.23%. 职业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学历占比 职教阶段的教师任职学校主要分布在城市, 比例高达 68.74%, 县城还有21.90%的分布比例, 镇区学校任职教师占 6.46%, 乡、村总比例为 2.90%. 分布状况与职业院校自身的分布有一
11、定的关系. 职业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居住地占比 四、教师专业化方面教师培训成效的现状 部地区知识维度的成效最高为 4.45, 中部地区的知识成效次之(M=4.35), 西部地区的知识培训成效相对较低, 为 4.21. 三个地区的知识培训成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p0.001).东、中、西部地区的总体知识成效 东部地区理论性知识的成效最高(M=4.44), 中部地区的理论性知识成效次之(M=4.32), 西部地区的理论性知识培训成效相对较低, 为 4.19. 三个地区的理论性知识培训成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p0.001). 东部地区实践性知识的成效最高(M=4.46), 中部地区的理论性知识成效
12、次之(M=4.35), 西部地区的理论性知识培训成效相对较低, 为 4.22. 三个地区的实践性知识培训成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p0.001). 东部地区技术知识的成效最高(M=4.45), 中部地区的理论性知识成效次之(M=4.35), 西部地区的理论性知识培训成效相对较低, 为 4.22. 三个地区的理论性知识培训成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p0.001).东、中、西部理论性知识成效东、中、西部实践性知识成效东、中、西部技术知识成效 东部地区技能维度的成效最高(M=4.43), 中部地区的技能成效次之(M=4.31), 西部地区的技能培训成效相对最低(M=4.17). 三个地区的技能培训成
13、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p0.001).东、中、西部总体技能成效 东部地区能力维度的成效最高(M=4.33), 中部地区的能力成效次之(M=4.20), 西部地区的能力培训成效相对最低, 仅为 4.06. 三个地区的能力培训成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p0.001). 东、中、西部地区的总体能力成效 东部地区教育观念维度的成效最高(M=4.47), 中部地区的教育观念成效次之(M=4.41), 西部地区的教育观念培训成效相对最低, 仅为 4.26. 三个地区的教育观念培训成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区别(p0.001). 东、中、西部地区的总体教育观念成效 中国教师培训的整体成效比较理想, 尤其表现在教
14、育观念、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 尽管如此, 但能力方面的培训成效相对不高. 能力是教师最为核心的专业素养, 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培训目标. 相较单纯的某一技能和某一知识, 能力是一种更加综合、更加高阶的成果, 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短周期的培训成效, 能力成效相对来说是最低的. 五、教育信息化方面教师培训成效的现状 在信息化技术知识、信息化与课程融合的知识、混合式教学技能、应用技术辅助教学技能、利用技术管理教学能力这 5 个主题,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两两之间的区别是显著的(p0.05);“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意识”两个主题的培训成效, 东部与西部、中部与西部地区间
15、仍存在显著区别(p0.05). 在信息化技术知识、信息化与课程融合的知识、混合式教学技能、应用技术辅助教学技能、利用技术管理教学能力、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认识、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意识这 7 个主题, 城区与乡镇、城区与城乡结合部之间的区别是显著的(p0.05);“独立信息化教学能力”主题的培训成效, 城区(M=4.17)、乡镇(M=4.11)和城乡结合部(M=4.08)三者两两之间区别不大(P0.05). 六、教师培训的特点与趋势 1、突出服务大局, 示范引领新时代教师发展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教师培训工作需要服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大局. 以新时代中
16、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重要论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 要仅仅围绕教育综合改革系统要求, 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 加强中小学重点领域培训, 倾斜支持国家统编教材及课标、教师信息素养、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领域. 落实中央关于学前教育的决策部署, 加大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力度. 设置师德师风、教育信息化等专题培训模块, 提升教师队伍的专项技能. 2、突出扶贫攻坚, 集中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 落实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 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培训扶贫攻坚行动, 优先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
17、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县, 通过国培、省培等各级培训, 确保 2020 年前完成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全覆盖. 各省(区、市)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国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培训台账, 作为下一年度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3、突出分层分类,遵循成长规律系统设计项目 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培训的分层、分类、分段施训体系, 准确把握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阶段, 通盘设计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提升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卓越教师领航等, 提升教师各阶段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施教机构严把授课教师资格,分类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开发数字化培训资源, 优选
18、教育实践基地, 严格执行培训计划. 有效记录教师培训效果和变化, 开展教师培训前后能力提升的对比评价, 作为培训机构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 4、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已经列入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战略任务, 这需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 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
19、, 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5、突出模式创新, 发挥培训品牌示范效应 教师培训需要建立培训机构对贫困地区全方位、常态化专业支持机制, 从培训规划制定、培训体系完善、培训项目实施、校本研修指导、训后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帮扶, 优化区域教师培训生态. 采取高等学校与项目区县“校地合作”方式, 共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区, 共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与示范团队. 教师培训承担单位要履行培训实施的主体责任, 将项目实施与培训研究、模式推广融合, 努力打造培训品牌基地, 建设精品培训项目, 生成优质培训成果, 为教师校长培训提供长线、持续的专业支持. 6、突出应用导向, 生成高质量培训成
20、果 教师培训需要强化应用驱动、实践导向、能力本位, 开展项目式、任务式、体验式培训,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确保每个教师深度参与培训,培训成果能用、管用、好用. 支持各地进一步探索教师培训自主选学制度, 研发、积累优质培训资源, 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定期交流与展示国培成果, 学习推广典型经验, 促进“国培计划”的深度交流与品质提升. 教育部将组织“国培计划”年度成果展示研修活动, 并遴选“国培精品项目”、“国培优秀课程”等, 示范引领全国教师培训工作. 7、突出管理效能, 切实落实“精细实”服务 各地对于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需要落实培训管理主体责任, 对项目申报、项目评审
21、、学员选派、项目实施、绩效评估、资金使用等进行全过程监管. 进一步严格培训机构资质要求, 重点遴选有实施经验、绩效评估结果为良好以上的单位承担任务. 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 实现学分合理转换, 强化培训学分应用. 需要把国培项目实施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 开展学员安全教育,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改善培训条件,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教育部定期组织“国培计划”专家工作组开展视导, 采取实地调研、推门听课、网络监测、学员评估等方式, 做到对培训机构与项目区县的指导与评估的全覆盖. 8、突出制度保障, 不断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加大教师培训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建设, 加强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和培训者队伍建设, 形成准入、推出机制. 按照“国培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关于培训费管理的相关规定, 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细则, 规范拨付流程, 严控培训定额标准,加强使用监管, 确保专款专用. 培训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培训组织机制, 严格按照培训需求调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