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百年历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质量管理百年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百年历程.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别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30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代 美国贝尔 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 美国军方资供给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2、Z1.3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根底。 1950年代 戴明提出质量改良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
2、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良;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 开始开发提高可靠性的专门方法可靠性工程开始形成 1958年 美国军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并在西方工业社会产生影响。 1960年代初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本钱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筹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 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良。 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制定了AQAP质量管理系列标准AQAP标准以MIL-Q-9858A等质量管理标准为蓝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设计质量控制的要求。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其中,轿车、家用电器、手表、电子产品等占领了大批国际市场。因此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极大开展。日本企业的成功,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百年 历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