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docx
《2022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母校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
2、)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4、请同学们注意,“蓬”(pn)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二、导入揭题。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
3、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2、板书课题:36母校(齐读)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
4、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
5、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没变”放大)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让我们随作
6、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2、生答:过渡节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5、学习课文第3小节。(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学生交流(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指名读句子
7、: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三)学习课文58小节。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1
8、、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
9、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四)学习课文911小节。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_,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2、引读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
10、都是因为“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
11、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贴板书:主要内容)2、学生交流。六、情感升华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2烤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2.理解重点句子,揣摩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引题同学们都吃过鸭子,鸭子怎么吃吃?(生:略)那么哪里的烤鸭吃?(生:北京)是啊,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今天我们就走入北京,来细细地了解和品味一下这道北京特色的名菜烤鸭。(出示烤鸭图片)师生书写课题。二、初读,感知1.既然大家都喜欢烤鸭,那你知道正宗的北京烤鸭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了解烤鸭的历史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通过读文,你
13、都知道了烤鸭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交流)三、品读,感悟(一)焖炉烤鸭法:自由读第2自然段,简要地说说焖炉烤鸭的制法。(出示图片,便宜坊)(二)挂炉烤鸭法:1.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相比,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更具特色(出示挂炉烤鸭图片)。所谓“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那么全聚德的挂炉烤鸭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自学第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一)2.汇报交流。(根据汇报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光洁、闪亮、细腻、香酥)3.(出示烤鸭的图片)一盘盘烤鸭,光洁,闪亮,色泽诱人,看了让人馋涎欲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想吃、美味等。)4.品读重点句子:
14、是啊,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出示句子: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腻、香酥、皮脆、肉嫩。)(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鸭子的美味的?生: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出炉的烤鸭比作枣红色的绸缎,将鸭子的色泽外观描绘得很形象、很诱人。师:说得好,抓住了说明文学习的重点。生:这句话中使用了“细腻、香酥、皮脆、肉嫩”这几个生动的词语,把烤鸭的口感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禁不住想流口水。师:大家同意吗?看来,咱们班有很多爱吃的孩子。(2)指导朗读:面对这么香酥、美味的烤鸭,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5.小结:我们通过学习、欣赏,已经对挂炉烤鸭的过程了
15、解得很清楚,那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究竟按照什么顺序把文章写得这么清楚的呢?(按照原料、燃料、过程、出炉的顺序一一介绍)(三)烤鸭的吃法。1.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之所以驰名中外,除了它独特的制法,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么香的鸭子怎么吃呢?谁能说说你打算怎么吃?2.地道的北京烤鸭,地道的北京人怎么吃呢?轻声地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吃时的情景。指名读。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北京人怎么吃烤鸭?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3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16、: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三、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_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四、朗读这首诗五、对诗句的理解句:在无边
17、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六、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
18、,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七、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八、小结全文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九、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4景阳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抓耳挠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19、朗读课文。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4.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设计理念: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冀教版五 年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