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预习复习预习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预习复习预习资料整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范式实验范式: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 步骤。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范式: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 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 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StroopStroop 效应:效应:Stoop(1935)发现 red green blue gray yellow,这些单词分 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 “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 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 年代
2、以后,传统的 Stroop 效应与启 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 范式。 科学的方法的特征: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强调经验观察、可以自我校正。 科学心理学的目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运用经验观察的方法达到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描述、解释, 预测和控制的目的。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 1.1.观察法观察法 的三种量化方法的三种量化方法:频率法、持续时间法、时间间隔法 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观察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研究的早期阶段有用,了解感兴趣问题的广度和 范围;限定问题的范围,为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提供有趣的课题。 缺点: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资料不充足,不能再现、经常出现 对观
3、察结果的解释、观察会容易受到人们期望的影响。 2.2.相关研究法相关研究法 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或测量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用 r r 表示。 r r = = -1.00-1.00 +1.00+1.00。数字表示关联的程度,符号表示了关联的方向。 低相关并不是不存在相关,而仅仅是相关不显著。或者,反映了计算相关系数低相关并不是不存在相关,而仅仅是相关不显著。或者,反映了计算相关系数 所依据的前提假设没有满足。高相关可能说明一个因素可以预测另一个因素,所依据的前提假设没有满足。高相关可能说明一个因素可以预测另一个因素, 但对这种预测力的解释,一定要谨慎。本质上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但对这种预测力的解
4、释,一定要谨慎。本质上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 3.3.实验法实验法 操纵一个变量,观察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从而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与其他方法的差异)。(与其他方法的差异)。 实验法的优点:实验法的优点:采用控制方法,考察一个因素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为解释、 预测和控制行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经济。可以重复验 证。 实验法的逻辑:实验法的逻辑:控制一个变量,看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果另一个变量的 变化是因为前者,而不是随机因素的作用,就说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p p 值小于值小于 0.050.05 或者或者 0.010.01。就是说这种结果由于随
5、机因素导致的概率在。就是说这种结果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概率在 5%5%或或 1%1% 之内,就可以可靠的说,这种结果是控制条件造成的。之内,就可以可靠的说,这种结果是控制条件造成的。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确定课题,获得实验的 ideaidea、看看别人做 了什么?确定实验类型、确定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和实验控制、获 得、整理和报告数据、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 实验类型:实验类型:因素型(WHY)和函数型(HOW)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地收集观察资料而预先 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验设计的目的
6、:最大限度地减少额外的或未控制的变异,因而增加实验结果 的可靠性。#*变量:变量: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自变量: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操纵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 心理的变化。(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 操作定义:操作定义:心理学研究中,对于一种现象根据测定的程序下定义,这叫操作定 义。采用统一的明确的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定义。 因变量: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测量和观察的行 为变量。 选择因变量的标准:选择因变量的标准:a a、在一项实验中,如果两种量值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那 么两者都可以使用
7、。b b、如果其中一个量值对自变量的变化并不敏感,则应该选 用另一个反应敏感的量值。c c、如果两个因变量对自变量都有高敏感性,但两者 间没有相关,说明也许是自变量中有额外因素在起作用,或者自变量不是以同 样的方式影响两种反应测量。 额外变量:额外变量:研究者不拟研究的,但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或对因变量产生作用 的变量。 控制额外变量的具体方法:控制额外变量的具体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或匹配法、低效平衡法和 随机化 实验设计类型实验设计类型 1.1.被试间设计(独立组设计):被试间设计(独立组设计):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或者不同的 自变量上。每个被试在实验中只接受其中的一种处理
8、。 优点:一种处理(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 种处理或实验条件,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处理做反应。缺点:个体间的差异 可能会影响到结果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处理个体间的差异。(克服方法:随机 组设计、匹配组设计) 2.2.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在不同实验处 理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又叫组内设计,有时候叫重复测量设计。 优点:节省被试。方便有效。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缺点:一 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即实验顺序造成了麻 烦。此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验中每一种 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则不宜
9、使用组内设计。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代表一种连续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几种刺激在本质上应该 是相对独立的。 处理办法:通过平衡技术可以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如果确实会产生,可以 在两种处理方式之间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间隔。或采用被试间设计。 对某些实验 研究不适用。如用两种不同学习方法学习同一个实验材料。 3.3.混合设计:混合设计:在同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被试间设计处理,而另一些自变量 则按被试内设计处理。一般地,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 那么这些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则按组内设计安排。 优点:保留了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适用于多变量
10、 的实验设计。虽然不如被试内设计有效和经济,但很安全。 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 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为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不同而不 同时,就说这两个自变量产生了交互作用。 主效应:主效应:一个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对因变量的影响。 简单效应: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信度:信度:在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时,一个研究设计或测试工具在测定结果上 所能达到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测定 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常用测量主要有:重测信度、分半信度 研究信度的实验检验方法:研究信度的实验检验方法:直接验证(重复试验)
11、、系统验证 效度:效度:实验的效度指一项测验测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也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 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排除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使研究者相信 实验结果确实是由操纵的变量引起的,则实验具有较好的内部效度;反之如果 对于实验无关的因素控制不好,造成了与实验变量的混淆,影响了实验结果, 则实验缺乏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也就是研 究结果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如果实验结果仅在实验情境下成立,那么实 验的外部效度就很低。 构思效度:构思效度:涉及到研
12、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的问题,即理论 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提高构思效度,要求理论构思严谨,层次分明,对自 变量和因变量作出严格定义。 感觉阈限: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有 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种刺激强度。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有 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 的差别。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三种古典心理物理法的比较:种古典心理物理法的比较: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 了 感觉阈限的
13、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 差。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 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应用 3 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 阈限值有较大影响。(只有 2 类回答时应用 75%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 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 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 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平均 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 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有无法:有无法:事先选定信号刺激 SN 和噪 音刺激 N ,并规定 SN 和 N 出现的 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出现 SN 和 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呈现的是
14、 SN 还是 N。 根据被试对出现刺激的判断结果估计击中率和虚报率。y n SN P(y/SN)=f1/(f1+f2) N P(y/N)=f3/(f3+f4)击中 f1漏报 f2 虚报 f3正确否定 f4#*(标准)= = 击中率的纵坐标/ /虚报率的纵坐标 d(感受性) = 击中率P对应的Z分数- 虚报率P对应的Z分数。(P=ZSN-ZN) 评价法评价法: :评价法就是在反应中,要求被试首先报告有感觉还是没感觉,然后报告 回答的确信程度,可以把感觉离标准多远表达出 来。 心理量:顺序量表(无相等单位、无零点)、等 距量表(有、无)和比例量表(有、有) 顺序量表制法顺序量表制法: :等级:第一
15、步:求等级总和。第 二步:求平均等级。MR等级总和/n。第三步: 求平均选择分数(MC)MCnMR。第四步:把 平均选择分数化为百分数。P MC/ n1。第 五步:把百分数转化为 Z 分数。消除负值。 对偶:对偶:第一步:计算出来选择分数(C)第二步: 把选择分数转化为百分比(P)。P C / 2(n-1)第 三步:把 P 值转化为 Z 分数。消除 Z 分数的负值。 根据 Z 分数大小排顺序,就得到一个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制法:等距量表制法:感觉等距法(二分法)、差别阈 限法 例如响度量表,响度量表,R1 和 R5 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 R5R1。被试的任务是: (1)找出 R3,使其响度
16、正好在 R1 和 R5 之间也即 R5-R3=R3-R1。(2)再找出 R4,使其响度正好在 R3 和 R5 之间,也即 R5-R4=R4-R3。(3)再找出 R2,使其 响度正好在 R1 和 R3 之间,也即 R3-R2=R2-R1。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 R1 和 R5 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分,即 R5-R4=R4-R3=R3-R2=R2-R1。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 的一系列刺激。以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坐标,以等响单位作为纵坐标画出一 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 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试图用最小可觉差(J.N.D)为单位测量感觉量的大小。高 于绝对阈限以上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量的大小
17、,可以用绝对阈限以上的刺激产 生的最小可觉差的数目表示。也就是说一个刺激引起的心理量的大小,是与绝 对阈限以上的 J.N.D 的数目成比例的。两个前提:Weber 比例在强弱不同的刺 激水平上都是恒定的。在所有刺激水平上的 J.N.D 都是相等的。(韦柏定律, 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 公式来表示,就是/=C,其中 为原刺激量, 为此时的差别阈限, C 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 以物理量的对数为横坐标,以心理量为纵坐标画图就得到一条直 线,它表示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对数成比例关系。心理量以算术级心理量以算术级 数增加,物理量则以几何级数增加。数增加,物
18、理量则以几何级数增加。 比例量表(绝对温度量表以及公制的尺)制法:比例量表(绝对温度量表以及公制的尺)制法:数量估计法、感 觉道交叉匹配法 数量估计法:主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 观值,例如为 10,然后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他不同 强度的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 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所有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 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 例量表。虚报率击 中 率被试感受性增强信号出现概率虚报率击 中 率被试感受性增强信号出现概率#*斯蒂文斯定律:斯蒂文斯定律: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
19、增加时,心理量也以几何级数增加。提出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就是:SbIa其中 S 代表心理量,I 代 表物理量,常数 b 是被试任意定的数值,常数 a 是指数,代表心理量和物理量 的关系。SbaI 如果以物理刺激的对数为横坐标,以心理量的对数为 纵坐标,那么就可以求得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为直线函数关系。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为直线函数关系。指数 a 代表 直线的斜率,b 代表直线的截距。直线的不同斜率代表心理量随物理量增加 而增 加的速度不同。指数 a1,表明心理量的增加快过物理量的增加;指数 a1,表 明心理量的增加等于物理量的增加;指数 a1,表明心理量的增加慢于物理量 的增加
20、。 感觉道交叉匹配法:感觉道交叉匹配法:要求被试把两个不同感觉道产生的感觉量匹配起来。 反应时间(反应的潜伏期):反应时间(反应的潜伏期):指从刺激的呈现到作出反应的时距。 过早反应过早反应每次变换时距。“假反应假反应”插入“侦查试验”。 实验后对数据处理:实验后对数据处理:以反应时为指标时,反应正确,反应时才有意义。所以一 般要求错误率低于 5。对于错误反应次数,要排除数据。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刺激变量(类型、强度、复杂程度及呈现的方式)和机 体变量(刺激部位、机体适应水平、准备状态、练习次数、动机、年龄因素和 个别差异、酒精和药物作用)、刺激的时间特性(呈现的时间长短
21、)和空间特 性(刺激的面积) 光的三维特征:波长、纯度和振幅。波长色调、纯度饱和度、振幅明度 锥状细胞能辨别物体的细节,而杆状细胞对光的感受性更高。锥状细胞能辨别物体的细节,而杆状细胞对光的感受性更高。 测定光谱感受性的方法:测定光谱感受性的方法:在光亮条件下测定:要求被试调解各波长光的强度, 使其与一个标准亮度的白光相匹配,即主观上觉得二者的亮度相等,然后测量 出各波长光需要的能量。在黑暗条件下,调解各波长光的强度,直至达到视觉 阈限水平,即刚刚觉察到光亮的程度,然后测量出各波长光所需的能量。以波 长为横坐标,以相对光辐射能量为纵坐标,便得出光谱阈限曲线。感受性与阈 限成反比。如果将 555
22、nm 的光谱感受性定为 1.00,以其他波长的感受性与 555nm 的感受性相比, 光谱感受性对 555nm 的黄绿光最敏感。在黑暗条件下,对 507nm 的蓝绿光最敏 感。 锥体细胞:锥体细胞:集中在中央凹、白天日光、波峰 555nm、有颜色视觉、暗适应性快, 约 5 分钟、空间高敏度,光感受性低 杆体细胞:杆体细胞:网膜边缘、黑夜光线、波峰 507nm、无颜色视觉、暗适应慢,约 30 分钟、空间低敏度,光感受性高#*暗适应:暗适应:在 黑暗中视觉 感受性逐渐 提高的过程 叫暗适应。 明适应:明适应:在 光亮中视觉 感受性很快 下降的过程 叫明适应。 测定暗适应实验方法:测定暗适应实验方法:
23、被试首先面对 光亮照明 2 23 3 分钟,然后关掉灯光, 按一定时间间隔(约 3030 分钟后止),不停测量眼睛的绝对阈限。测量结果以时 间为横坐标,以阈限刺激值(为使眼睛看到光亮所需的最小强度)为纵坐标画 图,便可得到暗适应曲线。 视敏度:视敏度:是眼睛的空间辨别能力,表现为觉察目 标刺激的存在以及辨别物体细节的准确性。视角 受物体大小和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所决定。 计算方法: S/D (S 为物体大小,D 为距离) (弧度) 57.3 S/D (度)(1 弧度57.3 度或 3438) 视敏度的测量:视敏度的测量:医学常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即 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公式为:视力 V1/( 为视
24、角,单位为分)临床医学计算: VD/D 其中 V 为视力,D为标准观察距离(6m),D 为视 觉能分辨的视标细节单位与眼睛成 1视角时的 所在距离。把不同 D 下都成 1视角的视标按大小排成行就是视力表。 闪光的融合:闪光的融合:光刺激以一定间歇频率作用于眼睛时,会产生亮暗间歇的闪烁感 觉,如果闪烁频率增大到一定程度,闪烁现象就会消失,人眼就感到是一个完 全稳定或连续的光的现象。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频率称为闪光临闪光临 界融台频率(界融台频率(CFFCFF)。)。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的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物理刺激与生理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的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25、是物理刺激与生理 心理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刺激的时空因素以及机体状态制约的感觉过程。心理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刺激的时空因素以及机体状态制约的感觉过程。听觉刺激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听觉刺激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频率(Hz/dB)音高(mels)、振幅响 度(sone,1sone 为 40dB 时所听到的 1000 赫的音调的响度。)、波形音 色 等响曲线等响曲线: :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 成的曲线。 水平面的空间定位和空间分辨水平面的空间定位和空间分辨: :水平面的声源定位主要依 赖双耳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其与声源的位置和频率有关。#*方向角为 0 度和 180 度时的时
26、间差和强度差等于零,所以前后方向的感觉经常 颠倒或混淆。 距离知觉距离知觉: :依赖强度、频谱变化、波前曲率和反射声等 无意识知觉:无意识知觉:对刺激没有觉察,但仍对以后 的刺激加工有影响。 盲视:盲视:不承认有觉察知觉的在盲区中的视觉能力。 错觉:错觉:对物理环境和事件的歪曲,即错误的知觉。是可以预测和测量的。 知觉定势:知觉定势:一种由过去经验和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知觉启动。 意义:对难以辨认或不完全的刺激,可以形成有意义的知觉。反映了知觉除了 受刺激特点的影响外,还反映了个体的过去经验、记忆、期望、暗示和周围环 境的影响。 单眼线索(物理线索):单眼线索(物理线索):包括遮挡
27、、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光亮与阴影、结构 级差、相对大小和运动视差以及肌肉条件等。 双眼深度线索:双眼深度线索:指双眼视觉所提供的深度知觉线索,主要包括双眼视轴辐合和 双眼视差。深度知觉主要依赖于双眼。在进行双眼视觉时,当像落在视网膜的 非对称点上(并不超过一定的大小),那么就产生深度知觉。 视轴幅合:视轴幅合:注视物体时双眼视轴会聚的趋势。 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指当两眼注视于一点后,近于或远于此点的物体,将投射至两眼 视网膜的非对称点而造成视差。 网膜相应点:网膜相应点:当注视一个较小的物体时,物体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分别形成一 个视像,此时,物体的视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的相同或相应部位,我们
28、看到 一个单像。双眼上这样的视网膜重叠点称为网膜相应点。 视野单像区:视野单像区:一定范围内的物体的视像都会投射到网膜相应点上而形成单像, 我们把空间中所有这些点连起来形成的轨迹就称为视野单像区。 潘弄区潘弄区: :由潘弄提出。在双眼视觉中产生单一视象时,刺激并不一定落在网膜的 绝对相对应点上,只要刺激落在网膜相应点周围的一定范围之内,就可以形成 单象,这个在网膜相应点周围能够形成单象很小的范围就叫做潘弄区。 空间深度的判断:空间深度的判断:生理调节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的综合作用。 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库纳帕斯(Kunnapas,1968)曾做了五个系列实验来评价每一种线 索对深度知觉的作
29、用。实验是让被试判断一个置于 0.253.95 米处的圆形物体 的距离。他发现实验中被试可利用的深度线索愈多,判断愈准确。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于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它是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的结 果。 诱导运动:诱导运动:观察者与客体的相对空间关系的改变,或者两种以上的对象彼此空 间关系的变化,可以引起诱动现象。(月亮在云彩后面穿行) 运动后效:运动后效:在火车里盯着外面的物体看很长时间后,火车停了,会觉得外面静 止的物体在向前运动,而火车却慢慢向后运动。 似动现象: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 象。(运动错觉时间间隔为 30200ms 时会产生
30、似动现象。为 60ms 时产生最理 想的似动现象。大约为 100ms 时称为 Phi 运动。) 双耳分听实验:双耳分听实验:Broadbent 的理论假设:存在某种开关激活了某个通道(如左耳), 从而使注意在指向这一通道的同时,衰减或滤掉了其余通道的信号,因此注意 是由受到刺激的感觉通道所控制。Treisman 发现当要求被试追随呈现于一只耳 朵的句子时,他们仍然对非追随耳信号的意义保持敏感。#*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两种加工过程理论: :(Schneider 和 Shiffrin)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 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 :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 境。由于
31、这种加工受人的意识控制,所以称为控制性加工,又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不需应用注意,无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并 且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 视觉搜索实验:视觉搜索实验:Shiffrin 等人认为,因经反复练习,被试对于搜寻目标物已经 形成了自动化。 特征整合论的核心:特征整合论的核心: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 它的出发点是知觉的特征分析。 视觉非对称性搜索实验:视觉非对称性搜索实验:靶子为客体时,项目数量对觉察靶子所需时间有很大 影响。靶子是特征时,项目数量对觉察靶子所需时间没有实际的影响。认为, 对特征加工是自动的平行加工,搜索客体则是系列
32、加工。Treisman 的观点对第 二种材料的加工属前注意加工的快速过程,以平行方式进行。对第一种材料的 加工属集中注意阶段的慢速加工,以系列方式进行。 错觉性结合实验:错觉性结合实验:不注意条件下产生的,前注意阶段可对单个特征独立编码。 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起促 进作用的启动效应被称为正启动效应正启动效应或促进性启动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 应称为负启动效应负启动效应或抑制性启动效应。(知觉辨认在试验中,被试首先学 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快速显示(30ms)的条件下辨认学过的单字以及 另外一些没有学过的单字得出两者概率之差、词干补笔、
33、补笔) 多重记忆模型:多重记忆模型: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实验:感觉记忆实验:Sperling 由此指出,存在着一种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 信息保持时间及其短暂,很快就会消失。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广度法记忆广度法: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若干项目的刺激材料,各 项目分别有 3 到 12 个左右的数字符号。实验时,主试者口述或用速示器向被试 者呈现某个刺激项目,刺激消失即请被试者按照同样的次序说出刺激内容。 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自由回忆实验:自由回忆实验:先呈 现一系列的项目,大约 2S 一个项目。当最后一个 项目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项目,
34、可以 不按呈现顺序回忆。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 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 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系列中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 首位效应:首位效应: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 渐近线:渐近线: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部分报告法:部分报告法:Sperling 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 34 的矩阵,刺激以 50 毫秒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 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 目。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 机能双重分离:机能双重分离:某些自变量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进
35、线,但 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自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 首因效应与渐近线。#*与与 3S3S 呈现相比,呈现相比,9S9S 呈呈现改善了字表现改善了字表 前面单词的回忆成绩前面单词的回忆成绩(较高的首因(较高的首因 效应),却没有影响近效应),却没有影响近因效应。因效应。 分心作业分心作业 30S30S 后,近因后,近因效应消失了。效应消失了。 其他位置效应未受影响。其他位置效应未受影响。 负近因效应(单词的复负近因效应(单词的复述次数):述次数):近 因部分单词的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 线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忆率。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被 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
36、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 动起作用的现象。其特征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从研究模式看, 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是另一类记忆任务,这类 任务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去完成某项操作, 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出其所学内容的作用。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看,研究者在 对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一种理论假设多重记忆说, 推测记忆系统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两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系 统。 实验性分离现象:实验性分离现象: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 1968 年起英国学者 Warrington 和
37、 Weiskrantzd在对健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 究中发现:健忘症患者虽然不能有意识地保持学习内容,在再认测验中无法辨认 出先前学习过的单词,但在补笔测验中却对先前呈现过的单词表现出与正常人一 样的保持效果。 词干补笔:词干补笔: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三 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二或三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两种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同;学习 加工的水平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 的变化,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 格拉夫和沙克特的研究表明,某些干扰因素可以显著影响外显 记忆,而对内隐的单词补全的启动效应则
38、没有影响。 构建记忆:构建记忆:记忆错觉、虚构瞎编、错误再认 错误记忆:错误记忆:即对从未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围绕误导信息效应 对这种错误记忆进行解释,认为误导信息导致了人们对过去经 历过事件的错误记忆,所采用的范式 主要有误导信息干扰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撞车实验记忆痕迹的衰退,或记忆的内在匮乏, 误导信息可能损坏了最初的记忆; ;干扰由于个体无法将后来的事件与最初事件区 分开来,而将后来的事件认定为是信息的真实来源,干扰来自于对来源的错误 归因)和 KKKK 范式范式两种。 DRMDRM 范式:范式:研究虚假记忆的聚合联想范式。 错误再认:错误再认:在进行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
39、项目被给出“学过“的 反应。(原型再认范式) 记忆抑制:记忆抑制:定向遗忘、提取诱发遗忘 定向遗忘:定向遗忘:有意遗忘,指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Bjork 有意遗忘的范式。 单字方式和字表方式)#*提取诱发遗忘提取诱发遗忘: :指回忆部分记忆材料时,往往会使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 (学习阶段、提取练习、干扰阶段、回忆测验) 舌尖现象舌尖现象: :指说话人知道一个词,但是无法说出来的现象。能说出相关属性,但 不能说出该词的语音形式。表明语音和语义是分别存储的,而且语义的提取早 于语音。(图片命名,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物体图片,要求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 下尽可命名。因变量:反应时。自变量:命名一致
40、性高低。词频) 词频:词频: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词频效应:词频效应: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的现象。 刘英茂刘英茂等以声旁兼容、非声旁兼容和无声旁的高频和低频字为实验材料,并采 用命名、词汇判断和词汇命名 3 种任务进行实验。(这是一个 332 的混合 设计,其中词频和字类型是组内设计,任务类型是组间设计)结论:词频效应 首先对词汇加工的编码阶段起作用,它影响词汇通达的速度;词频效应还对词 汇加工后的反应性加工起作用,它影响词汇通达后汉字字型、读音、语义等编 码形式之间的转换过程。 彭聃龄彭聃龄等用语义启动作业研究了词频和语境在汉语双字词视觉识别中的作用。 他们根据
41、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将启动词造成的语境分为强语境 (牢房监狱);弱语境(田野碧绿)和无关语境(软禁细菌)3 类。他们将目标词又分为高频词和低频词两种。任务是词汇判断。结果表明, 语境和词频对目标词的反应时具有显著的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也显著。语境 更多地促进对低频词的识别,对高频词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与核证模型的某 些假设相一致。 语义与语音提取:语义与语音提取:图画-词汇干扰范式 视觉词汇通达:视觉词汇通达:直通理论和语音中介理论,双通道理论。语音中介启动范式: 先呈现一个启动词,再呈现目标词。要求目标词命名,真词判断;或范畴归类。听觉词汇通达:听觉词汇通达:听觉词汇识别是语音输入与心理表征相匹配的过程。跨通道启 动范式:通过耳机呈现语音信息,之后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一个视觉刺激,要求 对视觉刺激进行词汇判断。自变量:听觉刺激类型(2 个水平)片段语音信息 和整词信息。 婴儿语言发展研究实验技术:婴儿语言发展研究实验技术:条件化转头程序、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程序 功能固定化:功能固定化:蜡烛问题 定势作用:定势作用:水壶问题 噪声:噪声:猜谜实验 决策:决策:代表性、可利用性、顺应 代表性策略:代表性策略:口袋纸牌实验。人们倾向于忽略先验概率,人们根本不管概率论 法则,而是使用“代表性”策略来作为直观判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