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本7篇.docx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本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本7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本7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本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
2、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3+3+3=122+2+2+2+2+2=124+4+4+4+4=203+3+3=9(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1)“3+3+3
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4)认识“”号。“”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34=12读作:3乘4等于12。(6)教学“34=12”的意思。“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
4、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2、玩游戏。(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2)出示例子。(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
5、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2、3、4题。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63读作(),表示()54读作(),表示()27读作(),表示()4、我最棒。()+()+()+()+()=()()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3+3+3+3=122+2+2+2+2+2=124+4+4+4+4=20
6、3+3+3=934=12读作:3乘4等于12。43=12读作:4乘3等于1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本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同数连加
7、与乘法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师: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生:喜欢。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生:愿意。师: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
8、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3解决问题。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3+3+3+3=122+2+2+2+2+2+2=124+4+4+4+4=20(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二、新课。1摆图形游戏。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9、现在开始摆图形。2交流。(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3乘法。(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3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
10、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4尝试。(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三、练习巩固。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
11、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
12、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
13、要给予肯定和表扬。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本篇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学情分析: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
14、,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
15、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师: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4444=20同意吗?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有几个4相加?过山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22222=12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333=12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
16、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二、探索新知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2)分类。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
17、都一样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加数都不相同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生: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3)认识乘法、乘号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
18、式44444=20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4)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54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乘号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地方?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表示5个4相加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5表示45=20读作:4乘5等于
19、20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改写,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4)摆小棒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1、基础练习:、改写加法算式、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
20、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44444=2054=20读作:5乘4等于204+1+4+1+445=20读作:4乘5等于20222222=123333=1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
21、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1、初步感知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2、引导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2、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
23、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个相加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 初步 认识 教学 设计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