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激光测量仪器项目创业计划书_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激光测量仪器项目创业计划书_范文模板.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MACRO.泓域咨询 /苏州激光测量仪器项目创业计划书苏州激光测量仪器项目创业计划书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8一、 行业竞争格局8二、 行业发展概况8三、 影响行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9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3一、 行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13二、 行业准入壁垒13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5第三章 项目绪论1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6二、 编制原则16三、 编制依据17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7五、 项目建设背景18六、 结论分析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4第四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2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6二、 建设方案2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7建筑工程投资一
2、览表27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29一、 项目选址原则2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9三、 创新驱动发展36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7五、 产业发展方向38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0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42一、 优势分析(S)42二、 劣势分析(W)44三、 机会分析(O)44四、 威胁分析(T)45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53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3二、 董事57三、 高级管理人员63四、 监事65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67一、 公司发展规划67二、 保障措施68第九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71一、 人力资源配置71劳动定员一览表71二、 员工技能培训71第十章 工艺技术说明7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4
3、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7三、 质量管理78四、 项目技术流程79五、 设备选型方案8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1第十一章 项目环保分析82一、 编制依据82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83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3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4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5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5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6八、 营运期环境影响87九、 清洁生产88十、 环境管理分析89十一、 环境影响结论91十二、 环境影响建议91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93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93二、 建设投资估算94建设投资估算表96三、 建设期利息9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6四、 流动资
4、金97流动资金估算表98五、 总投资9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0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分析102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2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6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8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9五、 偿债能力分析10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1六、 经济评价结论111第十四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112一、 项目招标依据112二、 项目招标范围112三、 招标要求112四、 招标组织方式113五、 招标信息发布
5、114第十五章 总结116第十六章 附表附录118建设投资估算表11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9流动资金估算表12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6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竞争格局激光测距仪产品属于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本身涉及光学、集成电路、软件等诸多高科技技术领域。目前我国激光测距仪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内企业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尚显不足。高端激光测
6、距仪市场依然被欧美行业内领先企业所垄断,国内中小企业多数集中在对技术和资本要求较低的行业中下游,导致中低端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激烈。二、 行业发展概况激光产业是一门发展速度极快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形成了多种光源技术和应用系统。激光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为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主要为各种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下游主要为激光应用产品、消费产品、仪器设备等。激光测距是应用最早和最成熟的激光技术。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发明以来,各国开始进行激光测距技术的研究。和微波测距等其它方法相比,激光测距具有更好的方向性和更高的测距精度、测程远、抗干扰能力强、
7、隐蔽性好,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激光测距的研究还对雷达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精准的部件测量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各地对激光测量仪需求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在发达国家,激光测量仪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式的机械三坐标测量仪。模具制造正在进入数字时代,生产中的信息都会用3D数据来准确表示物体原型,轻松点击生成测量数据报表,测量工作推动质量保障,高精度的测量,大大缩短了交货日期,一道工序就会加快投资回报率。现在和未来的测量,要求测量设备有强大的便携性,这样才能真正在生产制造环境中使用,可随处进行测量工作,并且创造出高效率。这一切都证明了激
8、光测量仪的美好前景。我国激光测量仪器行业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该行业企业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专业、高效、节能是我国激光测量仪器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激光测量仪器行业运行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三、 影响行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激光技术在工业制造中显示出的低成本、高效率、应用广泛的优势以及在国防军工等领域的特殊用途使得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极为重视激光技术的发展,通过制定各项政策给予积极支持。近年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不断推出一系列鼓励激光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积极扶持行业内相关企业发展。目前,我国激光元器件、工业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产业获得
9、了长足的发展。激光及相关细分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发布的一系列推动该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为包括激光测量仪器行业在内的细分行业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升级。(2)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一直以来我国激光测量行业进口依赖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等制度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使自主化、替代进口产品市场容量加大,加速了替代进口的进程,从而加大我国激光测量
10、产品的替代空间。目前,我国部分中低端激光测量仪器设备已基本能够自给,并开始出口国外。未来我国将着力推动高端激光测量仪器设备产业发展,培植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的行业企业,并最终实现整个激光产业进口替代。(3)产业结构升级随着行业的发展,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心,也是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电子测量仪器作为多核心技术产业,其自身的发展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激光测量仪器作为测量仪器行业的高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航空航天、军用装备、新能源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这些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中国激光测量行业的发展。2、不利因
11、素(1)行业人才稀缺激光测量仪器行业是涉及激光光学、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力电源、自动控制、机械设计及制造等多门学科和相关技术于一体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这部分人才,尤其是高端研发、技术人才还相当匮乏,直接导致了中高端激光测量仪器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2)行业竞争加剧激光测量仪器属于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本身涉及光学、集成电路、软件等诸多高科技技术领域。目前我国激光测量仪器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行业内企业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尚显不足。高端激光测量市场依然被欧美行业内领先企业所垄断,国内中小企业多
12、数集中在对技术和资本要求较低的行业中下游,导致中低端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激烈,各种产品性能和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甚至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和维持一定市场份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内有一定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发展。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行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行业通过提供各类激光测量仪器的设计、生产、销售,将上游行业的产品与下游行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是整个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行业的上游为激光仪器所需的零部件(如二极管、电路板、结构件、注塑件等)制造行业,生产所需的主要零部件主要从国内供应商处采购和外协加工。行业的下游为激光测量仪器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
13、建筑安装、工程道路施工、农田平整作业、远程目标定位等。二、 行业准入壁垒1、技术和创新能力壁垒激光测量行业是涉及激光光学、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力电源、自动控制、机械设计及制造等多门学科,集光、机、电,计算机信息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激光测量仪器的精度、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应用环境条件不佳,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制造工艺也较为复杂。此外激光测量仪器行业所涉及的各种技术都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产品功能、性能不断扩展和提升。同时,近年来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驶等智能装备不断涌现,激光测量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这就意味着,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
14、,才能不断研发、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激光测量仪器,维持和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所以本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壁垒。2、品牌壁垒激光标线仪、扫平仪等设备主要用建筑装饰装潢,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建立在建筑安装对激光标线仪、扫平仪等设备的较长时间调试和磨合基础之上。由于客户转换成本的制约,客户一旦接受并长期使用某个品牌激光测量设备后,一般不会另行选择其他品牌设备,会更倾向于选择同行业认可并且有高质量的售后服务的知名品牌。尤其是出口贸易,国外客户对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较高,一般会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产品。同时品牌代表着可靠的售后服务,用户选择产品供应商时对销售服务网络要求较高,客户偏好采购
15、具有完备的销售服务网络的产品,因此本行业存在一定的品牌壁垒。3、渠道壁垒激光测量仪器行业所需原材料品种较多,供应商参差不齐,同时下游建筑装饰企业、施工单位也比较分散。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一般会选择行业地位较高的企业进行大批量材料供应,下游客户也偏向于与品牌知名度高、质量可靠、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业长期合作。是否拥有稳固可靠的采购渠道和销售渠道,决定着企业能否保障产品生产、控制成本以及占据和扩大市场份额,因此本行业存在一定的渠道壁垒。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
16、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三章 项目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苏州激光测量仪器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编制原则1、政策符合性原则: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行业规划。2、循环经济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对本项目的工艺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规模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生产技术链,减少生产过程的污
17、染排放,走出一条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3、工艺先进性原则:按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装置可靠、经济运行合理”的原则,积极应用当今的各项先进工艺技术、环境技术和安全技术,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明显。4、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则:近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切实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厂定员、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5、产品差异化原则: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的区域性差别、针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区异化的特点,来设计不同品种、不同的规格、不同质量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
18、户的不同要求,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三、 编制依据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
19、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背景一直以来我国激光测量行业进口依赖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等制度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使自主化、替代进口产品市场容量加大,加速了替代进口的进程,从而加大我国激光测量产品的替代空间。目前,我国部分中低端激光测量仪器设备已基本能够自给,并开始出口国外。未来我国将着力推动高端激光测量仪器设备产业发展,培植一批具有国际先进
20、技术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的行业企业,并最终实现整个激光产业进口替代。坚守实业,构筑现代产业强市发展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建设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特色优势产业链为抓手,构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保障产业链稳定可控。聚焦安全自主可控,开展产业链安全风险评估,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引进一批高水平“补链、强链、固链、延链”项目,提高苏州在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把控力和竞争力。培育具有较强产业控制力和根植性的龙头企业等产业链“链主”,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兼并重组,谋划发展一批高度集聚、上
21、下游紧密协调、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谋划极端情况下产业链有效替代源,部署替代链,建立产业链备份系统。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业、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软件“五基”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软件、基础设计、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装备水平。推动产业链向终端消费品延伸,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和企业总部基地建设。(二)稳固制造业头部优势聚力建设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型显示、光通信、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节能环保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健全完善集
22、群培育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中介组织+企业”集群培育框架,培育一批组织架构清晰、服务能力突出的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加强集群规划、动态监测、评估。围绕设备更新换代、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应用、绿色改造升级和服务型制造等重点领域,落实一批对产业链优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促进集群整体提档升级。构建一流产业集群网络生态,促进集群内部行为主体交流合作,每个重点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平台。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5万亿元。(三)深挖现代服务业增长潜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围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
23、检测认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九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加大工业软件研发力度,向“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头阵迈进。加快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创建特色鲜明的省级、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产业园,打造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主动承接上海在生产服务功能上的转移溢出,加快推动苏州成为与上海服务功能互补的重要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城市。围绕产业链部署服务链,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探索“群对群”(制造业群和服务业群)的融合发展
24、模式。(四)引导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前瞻性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打造领先水平的数字融合先导区、数字开放创新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融合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积极参与标准研究和制定,采取“一企一策”给予精准扶持。深化区块链融合应用,开展“区块链赋能”行动,争创国家级区块链应用先导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力争突破核心算法,促进终端
25、应用发展,实现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2025年人工智能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推进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公众服务、交通物流、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协同应用,将苏州建设成为大数据助力转型升级示范区,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提质增效,2025年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8.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x套激光测量仪器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
26、算,项目总投资13334.9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205.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54%;建设期利息127.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6%;流动资金3001.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51%。(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3334.9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118.99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215.95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9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3187.4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697.0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
27、RR):28.18%。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470.26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
28、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5333.00约38.00亩1.1总建筑面积40898.071.2基底面积14186.481.3投资强度万元/亩244.442总投资万元13334.942.1建设投资万元10205.902.1.1工程费用万元8266.672.1.2其他费用万元1647.032.1.3预备费万元292.202.2建设期利息万元127.792.3流动资金万元3001.253资金筹措万元13334.943.1自筹资金万元8118.993.2银行贷款万元5215.954营业收入万元29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3187.446利润总额万元6262.
29、787净利润万元4697.098所得税万元1565.699增值税万元1248.1910税金及附加万元149.7811纳税总额万元2963.6612工业增加值万元9855.1213盈亏平衡点万元9470.26产值14回收期年4.9415内部收益率28.1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7197.28所得税后第四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地需条件综合考虑。2、为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竖向组合,立求缩短管线,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3、为加快
30、建设速度并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留下发展空间,主厂房设计成轻钢结构,各层主要设备的悬挂、支撑均采用钢结构,实现轻型化,并满足防腐防爆规范及有关规定。二、 建设方案1、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2、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
31、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4、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5、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6、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7、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4
32、0898.07,其中:生产工程24849.04,仓储工程10244.0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298.36,公共工程1506.6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8228.1624849.043184.161.11#生产车间2468.457454.71955.251.22#生产车间2057.046212.26796.041.33#生产车间1974.765963.77764.201.44#生产车间1727.915218.30668.672仓储工程4114.0810244.06988.052.11#仓库1234.223073.22296.412
33、.22#仓库1028.522561.01247.012.33#仓库987.382458.57237.132.44#仓库863.962151.25207.493办公生活配套940.564298.36628.153.1行政办公楼611.362793.93408.303.2宿舍及食堂329.201504.43219.854公共工程851.191506.61141.91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3290.7657.27绿化率12.99%6其他工程7855.7626.857合计25333.0040898.075026.39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
34、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河流、湖泊、滩涂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6.6%,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2019年平均气温17.5,降水量1216.2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主
35、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林果等。低洼塘田较多,出产莲藕、芡实、茭白等水生作物。特产有鸭血糯、白蒜、柑橘、枇杷、板栗、梅子、桂花、碧螺春茶等。长江刀鱼、阳澄湖大闸蟹和太湖白鱼、银鱼、白虾等为著名水产品。经济实力稳居全国城市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期末1.45万亿元上升到2.0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6位,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超过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9万元,居全国城市第3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居全国城市第4位,较“十二五”期末增长了47.6%,税收总量增量均保持全省首位;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城市前3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36、优化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2%和51%;生物医药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恒力、沙钢、盛虹入围“世界500强”,26家企业上榜“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701.98亿元;苏州港货物年吞吐量5.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28.86万标箱,保持世界内河第一大港地位。所属县级市一直保持在全国百强县10强之内。投资活力不断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民间投资比重超60%。创新能力跻身第一方阵。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二五”期
37、末2.61%增长到3.7%左右,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创新主体和载体培育步伐加快,建设苏州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47家,高新技术企业9772家,为“十二五”期末的2.9倍;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181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4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分别列全国城市的第5位、第3位;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创业类人才达146人,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创新成果丰硕,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十二五”期末27.4件增长到68件。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五年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十三五”期间,各类众创空间累计孵育创新团队4000余个,建成高层次人才“一站式
38、”服务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获批运行。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领跑全国。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苏滁、苏宿、苏相等园区共建成效显著。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1之内。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铁路、公路、港口、轻轨、医院、学校、公共体育文化、区域综合体等项目完成预期目标。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项目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列入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5G通信、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乡村振兴全面
39、推进,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全市统一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开放引领发展动力持续强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发布“开放再出发”30条政策举措,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获批建设并实现良好开局,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扩大至昆山全市,昆山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加快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口岸建设稳步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园区创新转型迈上新台阶。拥有各类外资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330家,1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投资项目达400多个。外资外贸结构不断
40、优化,2020年进出口总额3223.47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4位;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比达37.8%;完成实际使用外资55.4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持续提高。“美丽苏州”生态文化品牌优势彰显。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22%,“十三五”期间投入生态补偿资金40.5亿元。实施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等系列行动,完成长江沿岸造林绿化8892亩,长江及42条支流水质全部达III类及以上,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一)发展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苏
41、州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创新格局面临重塑,经济发展前景总体向好,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势所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成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积极参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谈判,意味着国际贸易投资关系重塑企稳。同时,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地缘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大国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遇到阻碍,全球
42、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传统因素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尽管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回旋余地够大,社会大局稳定,更高更快发展具备优势和条件。从区域看,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区域增长活力正逐步
43、释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日益成为资源要素的主要承载空间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建设效应显现,苏锡常都市圈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苏通跨江融合发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等快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优势互补、分工有序的发展格局正在催化形成。从自身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接续奋斗和拼搏实干,苏州已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走在前列的特大城市,面对内外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生转变。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到了攻坚期,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部门改革转向系统集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示范作用到了凸显期,产业
44、链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优势更好彰显,加快推动要素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区域协调合作共赢到了加速期,以一体化的思路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深化与上海及长三角兄弟城市分工协作,共建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到了窗口期,以城市保护更新赋能城市转型发展,变产业投资环境塑造为高层次人才吸引环境营造。(二)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苏州既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适逢前所未有的发展先机,要全面、长远、辩证地总结过去、剖析问题、谋划未来,重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勇气,坚决扛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科技创新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赋能等带动传
45、统产业升级,为推动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能。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引领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苏州更好地驾驭两个市场、善用两种资源,巩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利于苏州在更大格局中谋划特大城市现代功能,促进各类要素高效集聚。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化试点等改革,有利于苏州率先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画卷,探索新时代对外开放新路径,保持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最前列。国际经贸新格局正在重塑之中,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成长壮大挑战增多。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创新资源、优质资本和高层次人才等加快重组,人口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投入协调难度加大。城市能级与发展水平不匹配,资源配置与要素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新型城镇化综合效应减弱,常住流动人口“市民化”步伐缓慢。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含金量有待提纯。三、 创新驱动发展到2035年,苏州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发展内涵全面提升,“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如期实现,基本建成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高水平建成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国家历史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