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鼎尖教案最新例文.docx
《一年级上册语文鼎尖教案最新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语文鼎尖教案最新例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上册语文鼎尖教案最新例文一年级上册语文鼎尖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办”3个生字。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语气。3、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难点:整体感知内容
2、,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乌鸦图片一、故事导入:1、出示“乌鸦”图片,这是什么?板书:乌鸦(师生唱笔画书空)2、谈话:同学们想知道有关乌鸦的故事吗?(生:想)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乌鸦反哺”的故事吧,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一只孝顺、孝敬老人的乌鸦)(老乌鸦把小乌鸦养大后会脱毛而不能飞行,此时小乌鸦会到处觅食喂养老乌鸦,直到它重新长出羽毛。当乌鸦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便将觅来的食物嘴对嘴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3、今天我们学得课文也
3、是写乌鸦的,想知道课文里的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吧!板书:喝水(讲解:喝是口字旁,跟嘴巴有关。书空“喝”字)4、齐读课题:乌鸦喝水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找到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一圈,并用横线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2、“你听我读”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3、指名说一说:生字发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名读、齐读)5、识记生字:A、“我会认”中有两个字长得很像,谁先最早找到它们?(喝、渴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它们?(看偏旁,想意思)B、应用比较的方法:两个字长得很像,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那么课文
4、中还有哪些生字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如:右-石办-为乌-鸟C、猜字谜识记生字:瓦片层层并一起(瓶)水车千斤重(渐)三、初读感知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乌鸦口渴四处找水喝,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却又喝不到水。)2、齐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乌鸦想出了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终于喝到水了。)四、细读第一自然段1、图文结合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口渴了,特别想喝水?(到处)A、到处是什么意思?(四处、处处)B、现象说话: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你就是那只乌鸦)4人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C、重点指导读“
5、到处”两字(突出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心情)D、齐读第一句话2、指名读第二句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A、想一想: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适当引导:乌鸦到处找水喝,终于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它的心情会如何?B、齐读第二句话3、齐读第三、四句话A、思考:乌鸦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出句子。B、瓶子里有水可乌鸦却喝不到,它的心情会怎样呢?C、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指导读好“怎么办呢”中的“办”字(体会乌鸦有水喝不到的失望、着急的心情)4、齐读第一自然段五、生字指导1、认读“可、石、办”3个生字,并口头组词2、观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说说应注意的笔画3、师范写,生
6、唱笔画书空4、生描红,练习书写各一个六、作业布置1、读课文并把故事说给家长听。2、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一年级上册语文鼎尖教案最新例文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2.指导识字、写字。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
7、(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2.有一回,司马光和
8、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交流讨论。(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4)结果怎样?这里采用师生
9、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把小朋友拽出来;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二、巩固生字词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2.自己描生字,记字
10、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三、课后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2。2.完成课后练习3。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3.补充练习。妈妈()下班了。这辆汽车开得真()呀!我有一()橡皮。一年级上册语文鼎尖教案最新例文3教学目标1.认识司、
11、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
12、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师检查读文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段。(1)引读第一小节。(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2.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2)指名读,想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 最新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