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一一、课标要求: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二、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目标和策略:(1)知识与技能: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
2、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区域特征、人类活动分析自然灾害的和措施。(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四、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
3、会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学难点:1.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
4、漠般的景观。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合作探究】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教师】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
5、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教师总结】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
6、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兰山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200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上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草原【合作探究】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教师总结】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
7、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教师总结】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兵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本区条件分析: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
8、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弱性。【合作探究】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总结】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
9、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5)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
10、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复述掘井带来的负作用。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次生盐渍化形成: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后讨论: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二【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人教版【设计理念】本课以培养会学
11、习的、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地理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地理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了解其危害和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12、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讲述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而学生正是处于西北地区,所以对于荒漠化的理解稍微容易些。3、非认知因素分析意志薄弱、情感偏差、知觉及思维迟缓,要转变差生必须改变他们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在教学中要调整对差生的期望值、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去、教会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学习结果的习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
13、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2)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2、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环境】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课本,网络图片)可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特定的参考资料(课本)参考网址(中国荒漠化防治网);【】1.案例分析法:西北
14、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教学思路】1.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对症下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荒漠化的危害。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大全三一、教材分析教材中的本节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选择荒漠化作为研究的内容。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荒漠化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
15、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二、课程标准分析本章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针对课标,应该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和材料,并结合生活,分析理解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和措施的能力,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切实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
16、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过程与方法(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
17、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六、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难点:(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七、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喀什沙尘暴照片。据新闻报道这是今年5月份该地区遭遇的第二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暴来袭,整个县城变得浑浊,白天瞬间变成黑夜,能见度不足20米,公路上来往车辆都打开车灯慢行,大街商铺开灯营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接下来这一课,我们来探究跟沙尘暴关系密切的荒漠化问题。二、讲授新课学法指导:探究
18、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4W问题分析法。根据4W问题分析法,可以更清晰透彻的理解一个问题。探究一什么是荒漠化哪里有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约四分之一的的陆地和三分之二的国家受到荒漠化威胁和影响,有36亿公顷的土地直接受到荒漠化影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4。从这些数据得知,荒漠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那么学生们阅读p16自主探究以下问题。问题:荒漠化的概念。(举例说明)形成荒漠化的两大因素。荒漠化的三个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荒漠化分布地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哪几个省份,结合p16的地图)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学法指导:学习概念要提取关键词。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主要
19、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出示图片)SHAPEMERGEFORMAT形成荒漠化的两大因素: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因素荒漠化的三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出示图片)石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次生盐渍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注意区分次生盐碱化和盐碱化的区别)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SHAPEMERGEFORMAT从上图可以看出,正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正在遭受着全国最严重的荒漠化的侵蚀。例如,沙尘暴既是土地沙漠化的结果,又是沙漠化的动力因素。沙尘暴的肆虐,正在提醒着人们,荒漠化又在加剧。治理荒漠化刻不容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