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docx
《2023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2020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
2、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
3、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设定一定运动情景,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来源进行举例说明,进行受力分析。(重点如何落实)难点:向心力表达式的验证。通过用圆锥摆粗滤验证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释原理,分析其在运动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测量数据与测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
4、达式的正确。(难点咋么突破)五、与手段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口述六、教学过程引入回顾本章内容,复习向心加速度,放一个有关视屏,向同学提问物体为甚么做圆周运动?新课教学(熟悉一下过渡)一、做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实验,多问题进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点进行二、教授有关向心力的有关知识并进行一定补充。三、用圆锥摆粗滤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小结向心力定义表达式方向作用效果教学任务知识回顾教师活动列出知识的联系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力-向心加速度,提问向心加速度定义、方向、表达式学生活动A.回答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方向:指向圆心表达式:a=v2/r设计意义回顾旧
5、知识,温故而知新,为向心力表达式做准备新课引入【播放视频】利用课件视频资源,在大屏幕上播放笼中摩托车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摩托车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提问、引导】1、摩托车做什么运动?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模拟小球在光滑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提问:1、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2、小球受到哪些力作用?3、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4、一旦断线与松手,结果如何?【观看视频】认真观看视频,观察运动员的运动状态【积极回答、讨论】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力的作用A学生回答:受到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绳子的拉力,方向指向圆心。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2020高中物理向
6、心力教案二一、设计思路以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基于高一学生的实际和与向心力相关的学习任务,注重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尽可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大胆的假设和猜想以及科学的分析,不仅仅获取科学知识,同时能将物理理论应用生活实际之中。鉴于教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突破该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一半,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二、前期分析1.学习任务向心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2的内容,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
7、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
8、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以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性质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2.学习者学生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但由于错误
9、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个难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分析,知道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以及方向;(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能够描述合外力的作用效果。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概念;(2)在引导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领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中物理 向心力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