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教养》教学实录范文5篇.docx
《2023年《论教养》教学实录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教养》教学实录范文5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论教养教学实录范文5篇 论教养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023年秋季修订版)第8课的课文,目的是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论教养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
2、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
3、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罗迦8226;费8226;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
4、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蒂(d)、汲(j)、渊(yun)、恒(hng)、榨(zh)、锲(qi) (2)重点词语 探求:探索追求。 汲取:吸取。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长
5、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谈创造性思维”,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作者论述的对象。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的见解;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指出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
6、力的区别。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人。 二、深层领悟 1.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2
7、.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道理的?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时,列举了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8226;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
8、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引用论证,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 【结束语】 本文由一道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层层深入 论教养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9、。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
10、906-1999),是20世前苏联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o)、疲惫不堪(kn)、大发雷霆(tng)、涵养(hn)、恕我直言(sh)
11、 自吹自擂(li)、恪守(k)、允诺(nu)、自持(ch)、汲取(j)、矫揉造作(jio) 扭捏(ni)、箴言(zhn)、嚼(ju)、絮絮叨叨(x)、尴尬(gn) 原处(ch)、教书(jio)、困难(nn) 处境(ch)、教养(jio)、灾难(nn) (2)词语释义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
12、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2.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
13、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示例:第5-10段主要从反方面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答案示例: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
14、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2.写法探究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答案示例:(1)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
15、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有教养。相信作者的观点一定给了大家许多启示。当然,大家对于教养
16、一定也有许多自己的看法,课下可以继续探索讨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向作者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论教养教学实录3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
17、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
18、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约3分钟)导入法一:(主题导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
19、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导入法二:(背景导入) 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作家。首先,让老师来介绍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这些“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的,旨在告诉他们走善良的道路是最可行的道路,也是一个正确的道路。读完这本书,读者就知道他的劝告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从中受益。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
20、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其才华在于循循善诱,擅长跟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论教养就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引述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引出课题,有助于学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精力的尽快集中。 通过简介善与美书简,让学生大致了解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了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内容倾向和读者群体,为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约15分钟)(一)检查预习,了解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注音处留白,重点词语的意思处留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解决。教师最后点拨,明确。) 1.给下列字注音。 恪守(k)、允诺(nu)、自持(ch) 汲取(j)、扭捏(n
21、i)、箴言(zhn) 贸然(mo)、尴尬(gn)、涵养(hn) 矫揉造作(jio)、絮絮叨叨(x) 附庸风雅(yng) 大发雷霆(tng)、彬彬有礼(bn) 自吹自擂(li) 2.解释下列词语。 (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3)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4)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5)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6)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7)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教养 2023 教养 教学 实录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