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优秀征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优秀征文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优秀征文范文 毋容置疑的是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凝聚14亿人民共同意志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优秀征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征文1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
2、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不同于刑法、行政法等其他实体法,也有别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我们党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23年4次启动制定和
3、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如今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在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权力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法律。民法典作为基本法,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编纂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要用科学合理的、富有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体系来整合现有民事单行法的全部内容
4、,并填补一些领域的立法空白。 试衣间可能暗藏“第三只眼”,手机被骚扰电话轰炸,照片被人肆意丑化互联网时代,法律能否更好保护你我权利?民法典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要求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采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侵犯人格权,有效防范性骚扰,落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宪法要求。它适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回应了当前人格权保护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 哲人曾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大到产权制度,小到婚姻家庭,无不为
5、人民而书写。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将深刻影响14亿人的生活;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更温暖地照耀无数人追梦的征途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法律条文中,更好地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航。民法典是一部“宝典”,遇到问题可以找法说理,解决问题可以依法办事。从法治层面推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让民法典更有温度。针对高空抛物伤人现象,民法典守护百姓“头顶安全”;针对疫情期间家长隔离在外、孩子在家无人照料等紧急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保障;针对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不良现象,通过法律
6、形式为见义勇为者“撑腰”;针对业主和物业纠纷,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针对民间借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禁止高利放贷;针对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多有创新之举 如民法典第1254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
7、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过去发生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公安机关一般认为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标准不予立案、物业公司认为自己无过错推诿责任,受害人很难找到侵权人从而维权困难重重。民法典通过明确公安机关、物业公司的义务,解决高空抛物的难题。 在法律体系中,如果说宪法是天空中高扬的旗帜,那么民法就是大地上坚实的脚步。每一步也许平淡无奇,但正是这些扎实的脚步,让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书,是时代的里程碑。民法典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总则编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则,注重有效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分则部分,强
8、化法律规则的道德约束和道德规范的法律支撑。确立绿色原则,顺应人民群众在生态正义方面的要求。例如,物权编在保护民事主体财产权利的同时,对不动产的权利人设置必要的维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义务。合同编规定,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根据交易习惯负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义务。侵权责任编规定违法损害生态环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民法典第五编是婚姻家庭编,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该编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相比较原来的婚姻法、收养法,删除了原婚姻法和收养法有关计划生育、鼓励晚婚晚育的内容;设立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增加规定了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界定了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的
9、范围;将“树立优良家风”作为处理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等。从婚姻法到婚姻家庭编名称的改变来看,男女结婚就组建了家庭,需要处理好家庭关系,称之为婚姻家庭更为贴切合理。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有两大法系。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崇尚判例法而缺乏法典;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民法法系(亦称大陆法系)注重法典的编纂。对于法国民法典的诞生,拿破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甚至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源于风车水磨时代的法国民法典,因其对现代民法制度的“启蒙”而著称;来自工业化社会初期的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体系周密而传承
10、。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民法典呼应时代,为人类法治文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受到它的保护。我们要认识到民法典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征文2 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将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民法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涉及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到生产经
11、营等,都受到民法的调整。正因如此,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众权利的“宣言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草案,不仅解决咱中国老百姓的时代问题,也有用立法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这部民法典中,每一个字都以“你”为中心设计,为“你”而书写,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是一部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作为新时代的法典,民法典草案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特征。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今天中国的民法典可以
12、说是21世纪互联网、高科技时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不仅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同时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未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最大效用,法治中国建设必能再上新台阶。 此外,民法典回应地面塌陷伤人问题,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
13、位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因他人原因导致倒塌、塌陷的侵权责任作出了规定。 民法典将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征文3 2023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大而化之,民法典在中国特
14、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小而化之,民法典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治和美好生活的需求。民法典并不仅仅只是权利宣言,更是民事活动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靠。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直面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定分止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共1260
15、条,全文逾10万字,从房产买卖、公司设立、遗产处理,到高空抛物、占道纠纷、个人信息保护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无不为人民而书写。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将深刻影响14亿人的生活;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更温暖地照耀无数人追梦的征途。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征文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成为了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依法治国划时代的里程碑,让依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再登“新高峰”。 “法者,治之端也。”这部民法典从生命孕育开始到生命有尊严的结束,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诞生,集守卫人民的各种规则之大成,让“人
16、民至上”更加闪耀。 这是人民的胜利。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有发展就有会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全力奔跑的时候,我们要在快速的发展中不断为人民打造“安全防护墙”。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
17、;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民法典在编撰过程中,先后10次,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再加之人民代表积极讨论和努力完善,让这部法典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为它充分保障着人民的利益和福祉。“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最大的良法就是为人民而立法,最大的善治就是为民生而治。法律服务于人民。只要人民有关切,法就有回应。民法典的诞生将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再次体现了我国立法的全民意志。 这是时代的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人民而奋斗是最幸福的。我们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只争朝夕。“日日
18、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棒接一棒地接续奋斗。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更要响鼓重锤,敢于登峰。民法典之所以能在今天诞生,是因为我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奋斗的时代中不断创造升华的结果。我们始终坚定“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着奋斗的成果由人民来分享。最新的资产负债表表明,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这个资产是由一代代共产党员带领人民奋斗的成果。法是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
19、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要以民法典的诞生为契机,全力加快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需要有决战决胜的意志。决战决胜关键看“底色”。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有“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最强胜利底气。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民法典,让人民在最美好的时代遇到“你”,必将让我们更加奋进新时代!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征文5 荀子君道篇中有载:“法者,治之端也。”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
20、表决通过了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重“典”已出,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学细悟总书记的这份重要“讲义”。 深“明”大义,读懂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利益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有所呼,则法有所应。5年打磨,民法典宝剑锋从磨砺出,终成就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和国法治建设从现在起正式宣告迈入“民法典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
21、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所谓民为邦本,法系根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民法典,承载了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更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旗帜鲜“明”,解锁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密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人民性”,
22、7编法律条文不仅充分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传统美德和法律文化,同时也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中有益成果。同时,进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政法意识不断提高,期待自己的各项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民法典积极顺应人民意愿,坚持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保护人民宗旨,编纂过程中更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汇聚民智、顺应民意,是权利的宣言,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事异时移、法随时变。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弱项和短板,对此民法典中明确保护特殊情况下无人照顾的“被监护人”、明确物业应急处置责任等,此外维护人格
23、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也强烈体现了民法典应时运而生、为民所需的特点,坚持“创新”与“整合”的协调搭配,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新格局。 清正廉“明”,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各地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了“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是连接党中央、上级决策部署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道桥梁”,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线施工员”,必须始终坚定“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的工作准则,心中装着群众,手中常握戒尺,脚下才有力量。好法尚需善施,好经还需正念。党员干部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赞同与满意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好表彰”,运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阐释好民法典,让良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严明纪律规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司法公信力,坚决维护民法典权威,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助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广大党员干部请查收好这份精读“讲义”,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学习,入脑、入心、入行推动实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携手共创共享全面小康的幸福未来。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优秀征文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