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稻田养蟹关键技术.ppt
《东北稻田养蟹关键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稻田养蟹关键技术.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稻田养蟹技术 程振远 辽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蟹分类学地位又名河蟹、螃蟹、毛蟹、大闸蟹等,属于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opoda)、甲壳纲(Crustacea)、软甲亚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短尾族(Brachyur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apsidae)。由于原产于我国,而且两只大螯上密生绒毛,故动物学家把它命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河蟹地理分布河蟹(中华绒螯蟹)是中国的特产。自然分布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南至福建省南部的闽江
2、口,在不同的水系中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欧洲莱茵河水域和北美。原因:19世纪、长江口、压舱水河蟹生活史海水淡水河蟹蜕壳和生长河蟹蜕壳和生长河蟹具体蜕壳次数、增重率和环境条件、饵料有很大关系。环境适宜,饵料丰富,则蜕壳次数多,每次增重率大。如环境条件不良,饵料不足,河蟹则停止蜕壳,或每次蜕壳增重率很小,就会形成俗话说的“小老蟹”。因此同一年龄的河蟹,个体大小可以相差很大。河蟹蜕壳和生长河蟹蜕壳要求浅水、弱光、安静和水质清新的环境。河蟹通常在水面下5cm10cm处蜕壳。据资料介绍,水深超过30cm,仔蟹停止蜕壳。同时紫外线对蜕壳后的软壳蟹危害较大,因此,河蟹总选择晚间,有隐蔽物处
3、蜕壳。河蟹生活环境水底隐蔽生活 打洞穴居饵料丰富水位稳定水质良好饵料缺乏水位变化大环境条件差环境条件好栖息方式河蟹食性 河蟹是杂食性,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喜好动物性饵料。河蟹在蜕壳期间互残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这个习性是影响河蟹养殖成活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河蟹适合温度范围 河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1以上,35以下,都能生存。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028。北方水系河蟹对低温适应能力比较强,可以自然越冬,冰下仍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稻田养蟹模式介绍主要模式辽宁省盘锦市作为稻田养蟹发源地,已经发展出多种模式,适合当地不同情况。其中的“盘山模式”技术特点概括为“大垄双行
4、、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曾经是当地稻田养成蟹的主要推广模式。大垄双行、边行密植大垄双行、边行密植一行不少,不穴不缺一行不少,不穴不缺 .株距株距18cm18cm、行距、行距20cm20cm和和40cm40cm,每亩,每亩1350013500穴穴主要模式宁夏模式:要点是水稻主推宁粳43号,河蟹主推辽河、长江水系品种,以“水稻宽窄行插秧、河蟹早放精养、种稻养蟹相结合、水稻河蟹双丰收”为主推内容,按照“河蟹春季池塘暂养、稻田水稻河蟹生产管理、商品蟹育肥上市”三个关键阶段,推广蟹种培育、宽窄行机插秧、蟹稻共生种养、水质调控和河蟹育肥技术等五项技术,解决成活率低、规格小、效益低三大问题。吉林省
5、模式:是在“大垄双行”模式的基础上,以“分箱式”插秧模式为重点进行实施。技术原理河蟹稻田养殖模式是利用稻蟹互利共生原理,依托稻田湿地环境,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构建形成稻蟹复合生态种养系统,实现稻蟹综合种养。稻田为河蟹提供生活场所和各种饵料,有利于河蟹隐蔽、蜕壳和生长。河蟹吃食稻田中的水生动物、昆虫卵及幼虫为食物,消灭了田中病害虫,减少了农药投入。河蟹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其蜕壳物、排泄物和残饵作为有机追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减少了化肥投入量,实现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的有机结合。稻田养蟹模式的优点1、实现农业生产节能减排,生态效益明显稻田养蟹构
6、建了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河蟹养殖产生的排放物经过该生态系统转化后被水稻吸收,降低了养殖对环境污染;河蟹为水稻除害和施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用量,降低了种植投放物对环境污染;稻田杂草、害虫以及残饵、河蟹排泄物经过系统相互转换,降低了外部投入总量,实现了节能目的。稻田养蟹模式的优点2、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经济效益明显河蟹稻田养殖采用立体生态养殖,实现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复合利用,节省了劳力和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摊薄了单位成本。实现了一地多用,一水多用,提高了单位产出,综合收入大幅提高。稻田养蟹模式的优点3、实现了食品安全,社会效益明显河蟹稻田养殖方式所生产的水稻品质优良,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满足
7、了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保障了优质农产品供应,对重建食品安全信心提供了基础。稻田养蟹模式的缺点生长期短,不容易养出大规格河蟹;水体小、容量有限,单产水平难以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有限;水稻发生大面积病害时,影响水稻用药;河蟹稻田养殖关键技术养殖阶段划分河蟹养殖需要两年完成。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分为扣蟹养殖和成蟹养殖。扣蟹养殖:河蟹在第一年养殖阶段,培育为用于第二年养殖的蟹种,该阶段为扣蟹养殖阶段。成蟹养殖:以养殖出直接供应市场食用的商品蟹为目的,该阶段为成蟹养殖阶段。两个阶段技术管理措施有一定区别,在基础设施及管理措施上相似。稻田养蟹(大规格成蟹)要具备的条件 一 是有适合养殖的场地 二
8、 是有可接续生长的苗种 三 是有足够饵料 四 是有防涝、补水条件 五 是有养成养好的决心 养蟹成败最关键是防逃买好苗、防好逃、喂足好料 A、防逃最关键部位是进、排水口。在进排水口设袖网,以水管的粗细、长1.5米以上 B、低洼地段在内侧设一道纱网。C、防逃墙距地面高35公分左右,埋入地下5-10公分深。D、拐角处做成弧形。无褶无皱。E、竹竿75公分左右长,插入地下15-20公分。用细绳拉紧,一并绑在竹竿上。F、东西向竹竿距离0.4米,南北向米。一、养蟹前的“预测”首先是市场预测:投入成本,产品预期产量、价格。1、成本投入:苗种、饵料、防逃及生产物资等。300-400元/亩。2、养成规格:平均两
9、3、亩产设定2025公斤、平均40元/公斤二、稻田养蟹三个要素:环境、苗种、饵料(一)、环境条件:养成大蟹的最基本条件包括:水源、水体、水质、光照、底栖生物1、水源:能在物候期内放养,满足生长期,是完成4次壳的必备条件;河蟹最好是在4月中上旬,水温8-12度左右时入池,经过一到两周的营养补充,在水温稳定在18度时,就开始脱壳。这是保证第一次壳在5月初进入峰期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河蟹脱壳周期在一个月左右(浅水域浅水域18天,天,稻田稻田20天天),但7月中旬以后只有一次壳机遇,而后转入生物性成熟期不再脱壳。所以说提早入池、满足先期生长时间,是养成大蟹的重要环节2、水体:泡田水来之前的暂养池和
10、插秧初期到苗小、水浅时,通过设置环沟来解决稻田干枯、初夏高温侵害河蟹。实践中通过设置0.6米开口、0.4米深、落底宽0.3米的环沟,就能满足暂养到大面积养成。设置环沟3、水质:一次性施入水稻全程肥,改善水质环境 主要是改变施肥方式,避开表施肥氨氮对脱壳后吸水的伤害一次性深施肥、边施边旋、减少裸露时间光照:稻田养蟹光照,是河蟹生存生长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是7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雨季期间,稻田供水时间间隔长,也是损失最大时期(上岸)。稻田里养出的大蟹少的原因,就是水稻拔节后,透射到地面上的光照少、光合作用的下降、减弱,造成水体溶氧低、pH值低(ph=6、溶解氧在2.0左右)是河蟹养不大、效益低的关键
11、所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增加光照方式:一是:水稻采取大垄双行栽插,将常规9寸行距变为126126寸,与常规栽插一垄不少、一穴不缺。二是:设置环沟(或空地)来缓解光照不足。三是:对9寸行距的插秧机,在插出6-12行之间,增加出4-5寸的空地,即不影响水稻产量(靠边际优势)、为河蟹生长提供所需光照条件,效果很明显。四是:缩株距、留空行,每延长米由5.5穴的三行,变为每延长米7穴的两行。每亩由1.2万穴减少到1万0670穴。这个每平方米实际减少2穴,通过边际优势上补回来应该没问题。人 工 插 秧环沟周边加密弥补环沟占地中后期环沟、大垄双行透光呈现机插六行留15公分9寸行距的插秧机,在插出6行,增加出4
12、-5寸的空地,(靠边际优势)即不影响水稻产量、又创建了光照空间。利用常规插秧机插两行空一行 缩株距、留空行,每延长米由5.5穴的三行,变为每延长米7穴的两行。每亩由1.2万穴减少到1万0670穴。这个每平方米实际减少2穴,通过边际优势上补回来。9寸垄插秧在中后期的光照对比10、成熟期蟹田水稻长势收割后的环沟(二)蟹苗 河蟹的苗种质量是养成后回捕率、产量的关键 苗种规格是养成规格的基础 1、苗种选择首先是以外观个体均匀、肢体完整、体色浅、无挂脏物、活力强为感观标准。更重要的是脱水时间和肥满度的高、中、低。选择苗种时,在确认脱水时间和外观认定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壳厚的、壳薄的、中等的蟹苗揭开盖。性腺
13、呈金黄色,属近似性成熟,很难再脱壳;性腺呈灰白或似透明状,属育肥不到位,越冬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养殖过程中环境稍有变化不死就是小老蟹。浅黄、灰黄肥度中等的扣蟹,才是能养成大蟹的苗种。切记要看准这部分所占的比例。更简便方法:从形态上鉴别 雌看雌看脐 雌蟹苗形态 雄看夹 雄蟹苗的形态2、苗种规格是养成大蟹的基础 北方成蟹养殖,在满足河蟹生长需求的条件下,一个养殖过程,最多有四次脱壳的过程。每脱一次壳按增重一倍推算,只有80只/斤的扣蟹能达到2两。其中每只在80只、和平均80只,其结果差异很大。也就是说,80只以内的可以养到2两,80只以上的达不到2两。这个就是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苗种规格是养成
14、大蟹的基础,前提是必须具备接续生长能力特征的。2014年稻田培育的53只/斤扣蟹3、扣蟹脱水、网箱、扣蟹脱水、网箱暂存存对成活率的影响成活率的影响 1苗种出水 途中 入池,裸露(网袋)时间以5小时、保温箱48小时为上限,超过上限在入池前必须浸润2-3次水(腮丝水分枯竭)。2起坑苗吐泥用网箱掉,(水不是很浅、很混)每平方米不能超过20斤,且网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空间,时间也不能超过10分钟。3网箱掉的苗,蟹苗扎堆局部缺氧,造成河蟹再生功能紊乱,失去再生新膜的能力。还有因密度大,相互夹咬、爪尖破损处体液凝成的节,都是脱不下 壳而死掉原因 最好的吐泥方法就是最好的吐泥方法就是:苗出池苗出池进入网箱入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北 稻田 关键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