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产业组织学绪论(1).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篇产业组织学绪论(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篇产业组织学绪论(1).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篇第一篇 绪论绪论l 第1章 什么是产业组织学?l 第2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l 第3章 企业l 第4章 博弈论与战略1第第1 1章章 什么是产业组织学?什么是产业组织学?1.1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1.2 产业组织学发展的历程1.3 Glaxo Wellcome公司的案例1.4 产业组织学的中心问题1.5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l产业:产业:是指任何大规模的经营活动,例如制造行业或旅游行业等。是指任何大规模的经营活动,例如制造行业或旅游行业等。指具有某种同类共同性质(可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集合。指具有某种同类共同性质(可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集合。l组织:组织
2、: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成的集体。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成的集体。指形成的形式指形成的形式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l产业组织就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产业组织就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3现代经济中的产业示意图现代经济中的产业示意图金融业金融业:银行、保险公司 制制 造造 业业初级产品初级产品 中间产品中间产品 消费品消费品化工原料 食品加工 生活必需品金属材料 化工 食品纺织品 建筑用金属 汽车建筑材料 机械 家居用品初级金属 设备 家具材料 电子 出版业其他 纺织 办公用品 其他 其他流通及流通及相关服务相关服务 其他服务其他服务批发:批发:医疗服
3、务食品批发 动产服务零售 不动产家电和汽 维修服务车零售 慈善机构药品批发零售百货公司娱乐:娱乐:教育教育广播 法律及其法律及其戏剧 他专业服务他专业服务电影 饭店旅馆原材料和原材料和商品市场商品市场农产品、农产品、畜产品等畜产品等燃料燃料:煤炭、石油天燃气矿产品矿产品:矿石等木材木材渔业产品渔业产品公用事业和建筑业公用事业和建筑业能源能源:电力、煤气运输运输:铁路、航运、空运、公路运输通讯通讯建筑建筑劳务和技能劳务和技能4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与企业组织l产业组织主要关注的是产业内的企业间的关系。l产业结构主要关注的是产业间的关系问题。l企业组织主要重点是考察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职能的垂直分布。5
4、 1.1 1.1 产业组织学研究的对象产业组织学研究的对象l产业组织学研究的是市场和行业的运行(资源在产业内的优化配置),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l产业组织学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制定与企业有关的政策(重点是反垄断政策和管制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什么样的市场结构可使企业获得支配市场的能力?什么样的市场会出现卡特尔?企业能否通过串谋或其他手段降低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政府是否应该或是否能够对此进行政策干预?政府应在哪些方面制定竞争规则来改进市场运行以提高经济绩效?6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l微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一些极端的市场形态
5、,例如完全垄断或完全竞争;产业组织学则主要关注于研究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况(不完全竞争),例如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l微观经济学侧重于理论,建立在简单且严格的假定基础之上,追求理论或模型的完美性;产业组织学侧重于应用(侧重于市场互动下的企业战略研究,例如价格竞争、产品定位、广告、研发等),倾向于纳入尽可能多的变量和制度因素,以便使分析过程及其结论对现实经济更具有解释和预测能力。7美、英、日等国家中的产业经济学美、英、日等国家中的产业经济学l在美、英等国,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有时也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6、Organization),或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虽然名称不同,但研究内容和方法相同。l而在日本等国家,产业经济学除上述产业组织的内容外,还包括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l在美、英等国学术界,产业结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或工业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产业关联理论则属于投入产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产业组织学与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不同学科。8关于竞争和垄断l产业组织关注的是产业组织关注的是如何保护竞争、防止垄断如何保护竞争、防止垄断。l对于竞争和垄断的现代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导致工业行业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方向迅速发展,例如出
7、现了电话和电力行业,形成了铁路和石油业的垄断。早期的一些经济学家坚信竞争是好的,竞争不应受到限制,反对垄断,担心垄断者会剥削公众(例如,价格歧视、超额利润),赞成管制。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赞美托拉斯,认为大企业托拉斯经过了自然淘汰,是新生事物,更具效率,不赞成管制和反垄断。9竞争与垄断的悖论竞争与垄断的悖论 l竞争与垄断的悖论:如果胜出带来支配地位,那么竞争就不再有效。竞争会迫使竞争者为获得更高回报而努力,但不管是谁胜出,竞争往往会被垄断所代替。如果对垄断进行限制,又可能被认为是“惩罚了出众的效率”。l出色的公司需要获得充分的回报,但是竞争的消失也是十分有害的。10体育比赛中的竞争体育比赛中的竞争
8、 l体育比赛用分组、比赛规则以及自然法则的来解决上述难题。为保持公平竞争,竞技者按不同的年龄、身体条件、性别等特征分为不同的组。此外,每一场、每一季和每一年不断地举办比赛。由于每一场比赛或每一个赛季都是新的,参赛者得以在相同的起点上重新开始比赛。而且,随着年龄增加,优秀运动员变得衰老,体力下降,他的位置就有可能被更优秀的竞技者所取代。l这样一来,竞争会不断重新开始,并且总是有效的,前提是合理的比赛规则和无情的新陈代谢自然法则。11美国的反垄断和公共事业管制政策的历史演变美国的反垄断和公共事业管制政策的历史演变l18801920年:1897至1901年出现了第一次合并浪潮,这一时期管制和反垄断得
9、到加强,陆续颁布谢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1914)等反托拉斯条例,建立了公用事业管制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等反垄断机构。标准石油和美国烟草公司于1911年被拆分。l1920193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反垄断政策,虽然出台了严格的银行法和管制条例,但许多州的反托拉斯活动停滞下来了。1929年合并达到最高峰。l1937195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长期的繁荣,垄断卷土重来,反垄断又开始受到重视。1950年通过塞勒-凯弗维尔法案,合并受到严格管制,一些重要的反垄断诉讼获得胜诉。12美国的反垄断和公共事业管制政策的历史演变美国的反垄断和公共事业管制政策的历史演变l19521968年:
10、反垄断被弱化,尤其是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之后,影响了对公司垄断力量的打击,1969年合并浪潮达到高峰。l19691980年:反垄断得到重视,一些反垄断大案进入诉讼阶段(包括IBM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施乐和早餐麦片公司),但证券、民航、铁路、银行、电话、广播和运输等行业解除管制。l19811988年:管制进一步解除,里根政府极力降低了反垄断的力度,横向合并规模标准从7%加7%的市场份额放松到20%加20%,出现了新的合并浪潮。l1989年至今:管制更少了,爆发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只有很少的合并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多数巩固支配地位的合并获得了批准。联邦贸易委员会拆分微软公司的行动失败。13
11、1.2 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l20世纪30年代,张伯伦、罗宾逊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l20世纪40至60年代,哈佛学派形成,代表人物有梅森(Mason)、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建立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范式。经济集中和垄断问题(梅森,1957)、产业组织(贝恩,1959)、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谢勒,1970)l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学派、可竞争性理论l20世纪80年代后:以泰勒尔(Tirole)为代表将博弈论引进了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
12、14哈佛学派的哈佛学派的SCPSCP分析框架(结构主义者)分析框架(结构主义者)l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基本的分析范式是按结构-行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l结构、行为、绩效存在因果关系,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因此,为获得理想的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结构行为绩效15结构、行为与绩效结构、行为与绩效l所谓的结构是指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l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常常用来描述在某一特定市场或产业中经营的厂商所面临的环境。l市场结构通常被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
13、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即影响竞争和垄断的性质和程度的市场性质。它包括厂商规模、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进入和退出壁垒的高低等。16结构、行为与绩效结构、行为与绩效l所谓行为是指厂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所作出的决策和活动方式。它包括定价策略、产品差异化策略、厂商间合谋等等。l只有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谈论企业行为才有实际意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单个企业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可以按市场价格售出任何数量的产品。这样,任何企业都无需通过广告促销,也不必费尽心机地去阻止新企业进入。在完全竞争、企业自由进出的市场中,企业即使有意串谋,也注定不会成功。17结构、行为与绩效结构、行为与绩
14、效l所谓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了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l产业组织学主要从利润率、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考察市场绩效问题。利润率:一般情况下,利润水平越接近正常收益率的水平,产量越接近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价格越接近于边际成本,经济绩效就越好。效率:效率一般与竞争程度成正比。没有竞争压力的企业会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紧迫感。产业组织学把效率作为考察经济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术进步:效率分为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人们通常所说的效率多指静态效率,即生产是否按最
15、低成本进行。动态效率是指技术进步的速度。18l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的利润率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l在SCP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l在政策主张上,哈佛学派强调控制市场结构,坚决反对垄断,禁止可能导向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如横向合并等。这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19l在结构主义占主流地位的1970年前后,一批大型反托拉斯案件相继在美国被提出诉讼,其中包括由美国司法部提出诉讼的IBM案(1969
16、)、施乐复印机公司案(1972)、凯洛特公司等四家早餐谷物公司案(1972)、埃克森公司等8家石油精炼公司案(1973)等等。l这种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80代开始在美国逐步失去了主导地位,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学说展开了有力的批判。20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效率主义者)效率主义者)l芝加哥学派是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l施蒂格勒,由于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学派继承了奈特(F.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
17、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21l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不需干预,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22芝加哥学派的四个假设芝加哥学派的四个假设l(1)垄断仅仅是高效率的反映;l(2)因此,垄断不是不道德的,而只有共谋才产生真实的市场力量;l(3)一切共谋都不能持久;l(4)为达到垄断地位所付出的成本,通常将任何潜在的垄断利益提前消耗殆尽。l1981年,里根政府
18、接纳了这些观点,限制了反垄断,对很多领域解除了管制。23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l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R.D.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l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和沉没成本(sunk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24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l可竞争性是指可以迅速、轻易进入的市场,市场外有大量的潜在进入者,每个潜在进入者都留心每一个盈利的机会,随时准备
19、进入该市场。l鲍莫尔认为,任何接近完全竞争的状态都将导致厂商的预期经济利润趋向于零。但当创新过程中的沉没成本数额巨大时,这些成本就构成了一种进入障碍,对于整个行业的创新者而言,这种障碍恢复了获取正的经济利润的可能性。l只要行业中任何在位厂商的经济收益Ri不超过吸引新厂商进入该领域参与竞争的最低成本Cj(MaxRiMinCj),那么它们就不会受到进入的威胁。这些在位厂商将根据其超过边际创新在市场价值上的差别而获得不同程度的超边际创新回报。25lBaumol强调厂商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创新过程中沉没成本规模的影响,当创新沉没成本规模相对很小时,进入或者潜在进入将迫使产业创新的平均收益趋近于
20、零,当创新沉没成本规模大到使进入市场不是很自由的时候,在位厂商就能够获得价格和成本之间的超额利润。l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26技术自由进入绩效行为结构芝加哥学派的分析框架27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l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市场行为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l在研究方法上,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
21、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28l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结构主义构主义”转向转向“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双向的、动态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博弈论的引入。的引入。29绩效结构技术进步策略行为需求技术利润率结构、行为与绩效模型中的相互关系30市场结构(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组织学 绪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