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优秀PPT.ppt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优秀PPT.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5页学习内容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的概念及确定。力矩分配法的概念,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无剪力分配法的概念及计算。利用对称性简化力矩分配法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5页学习目的和要求力矩分配法是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它不需要建立和求解基本方程,直接得到杆端弯矩。运算简单,方法机械,便于掌握。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与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计算。掌握无剪力分配法的计算,了解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有侧移刚架。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5页一、基本概念1、力矩分配法概述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5页2、正负
2、号规定:在力矩分配法中对杆端转角、杆端弯矩、固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与位移法相同,即都假定对杆端顺时针转动为正号。作用与结点上的外力偶荷载,约束力矩,也假定顺时针转动为正号,而杆端弯矩作用于结点上时逆时针转动为正号。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5页3、转动刚度S: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数值上=仅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的力矩。AB杆A端的转动刚度SAB与AB杆的线刚度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而与近端支承无关。当远端是不同支承时,等截面杆的转动刚度如下: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5页如果把A端改成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或可转动(但
3、不能移动)的刚结点转动刚度SAB的数值不变。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5页4、传递系数C: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即:CM远/M近利用传递系数的概念,远端弯矩可表达为:MBA=CABMAB等截面直杆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如下表。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5页例题1转动刚度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5页在确定杆端转动刚度时:近端看位移(是否为单位位移)远端看支承(远端支承不同,转动刚度不同)。MAB1MABMAB111MAB下列那种情况的杆端弯矩MAB=SAB转动刚度SAB=4i是()iiiiiiAAAAA4iSAB3iBBBBB返回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
4、,共45页二、基本运算力矩分配法的基本运算指的是,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5页1、单结点结构在结点集中力偶作用下的计算如图1所示结构,结点集中力偶m作用下,使结点转动,从而带动各杆端转动,杆端转动产生的近端弯称为分配弯矩,产生远端弯矩称为传递弯矩。分配弯矩:M1j1jm(j=A,B,C)(1)传递弯矩:Mj1cM1j(j=A,B,C)(2)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5页注意:结点集中力偶m顺时针为正,产生正的分配弯矩。分配系数1j表示1j杆1端承担结点外力偶的比率,它等于该杆1端的转动刚度S1j与交与结点1的各杆转动刚度之和的比值,即
5、:1jS1j/S1j,且1j1(3)只有分配弯矩才能向远端传递。分配弯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近端弯矩,传递弯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5页单结点结构在集中结点力偶作用下的力矩分配法 iBCAMMiA=4i=SiAMiB=3i=SiBMiC=i=SiCM=MiA+MiB+MiCM=0a)分配力矩注:1)称为力矩分配系数。且=12)分配力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近端弯矩。3)结点集中力偶荷载顺时针为正。2、传递系数C: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即:b)传递弯矩Mji=CMijj=A,B,C注:1)传递力矩是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2)只有分配弯矩才能向远端
6、传递。返回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5页2、单结点结构在跨间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将整个变形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在刚结点加刚臂阻止结点转动,将连续梁分解为两根单跨超静定梁,求出各杆端的固端弯矩。结点B各杆端固端弯矩之和为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力矩,称为结点不平衡力矩MB。第二步,去掉约束,相当于在结点B加上负的不平衡力矩MB,并将它分给各个杆端及传递到远端。叠加以上两步的杆端弯,得到最后杆端弯矩。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5页返回单结点结构在跨中荷载作用下的力矩分配法200kN20kN/m3m3m6m3i4iABC200kN20kN/mABCABC1)锁住结点,求固端弯矩1
7、50150902)去掉约束,相当于在结点加上负的不平衡力矩,并将它分给各个杆端及传递到远端。MB=15090=60MBMBmBAmBCMB=60SBA=43i=12iSBC=34i=12iBA=12i/24i=1/2BC=12i/24i=1/23030153)叠加1)、2)得到最后杆端弯矩。计算过程可列表进行1/21/2150m15090303015M175120120ABCM图(kN.m)17512090300不平衡力矩=固端弯矩之和节点不平衡力矩要变号分配.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5页例题2单结点力矩分配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5页返回i=1i=1i=22m2m4m4mABCD40k
8、N/m100kN15kN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画M图。解:1)求AB=AC=AD=4/92/93/92)求m mAB=mBA=mAD=505080M=15MAmABmADmACM+MA=mAB+mAD+mAC M=50+8015=45结点BACD杆端分配系数BAABADACCADA4/93/92/9分配与传递20固端弯矩50508010151010最后弯矩4070651010100M图(kN.m)2m2m4m4mABCD40kN/m100kN15kN40701001080M图(kN.m)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5页三、多结点力矩分配法三、多结点力矩分配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点的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9、,只要逐次放松每一个结点,应用单结点的基本运算,就可逐步渐近求出杆端弯。以图1所示连续梁为例加以说明。加入刚臂,锁住刚结点,将体系化成一组单跨超静定梁,计算各杆固端弯矩m,由结点力矩平衡求刚臂内的约束力矩(称为结点的不平衡力矩),如图b,图b与原结构的差别是:在受力上,结点B、C上多了不平衡力矩MB、MC;在变形上结点B、C不能转动。为了取消结点B的刚臂,放松结点B(结点C仍锁住),在结点B加上(MB),如图c,此时ABC部分只有一个角位移,并且受结点集中力偶作用,可按基本运算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结点B处于暂时的平衡。此时C点的不平衡力矩是MC+M传。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5页为了取消结点
10、C的刚臂,放松结点C,在结点C加上((MC+M传)),如图d,为了使BCD部分只有一个角位移,结点B再锁住,按基本运算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结点C处于暂时的平衡。传递弯矩的到来,又打破了B点的平衡,B点又有了新的约束力矩M传,重复、两步,经多次循环后各结点的约束力矩都趋于零,恢复到了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一般23个循环就可获得足够的精度。叠加:最后杆端弯矩:M=M分配M传递MF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5页24kN/m50kN12812875MB=128MC=53MB24kN/m50kN4m4m8m8mABCC2EI2EIEI取EI=8i=2i=2i=1B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力学 力矩 分配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