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纵断面设计.ppt
《第4章 纵断面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纵断面设计.ppt(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章 纵断面设计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的概念和线形组成要素纵断面的概念和线形组成要素。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和缓和坡段;平均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和缓和坡段;平均纵坡和合成坡度纵坡和合成坡度。竖曲线竖曲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成果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成果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一般概况一、一般概况 1 1、路线纵断面定
2、义:、路线纵断面定义: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它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包括两条线。它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包括两条线。2 2、地面线、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3 3、设计线:、设计线: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设计人员定出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比较后设计人员定出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它由直线和曲线组成。道路路
3、线的起伏变化情况。它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纵断面设计线纵断面设计线 直坡段直坡段坡度两变坡高差坡度两变坡高差/平距平距上坡为正上坡为正下坡为负下坡为负平坡为平坡为0坡长:水平距离坡长:水平距离竖曲线段竖曲线段凸型竖曲线凸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半径半径R长度长度L(水平距离)(水平距离)竖距竖距h 二、设计线二、设计线 路直线的坡度和长度影响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经济路直线的坡度和长度影响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经济以及行车的安全,它们的一些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以及行车的安全,它们的一些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是以通行的是以通行的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来决定的。来决定的
4、。路线纵断面线形布置包括路基设计标高、纵坡、变坡点。路线纵断面线形布置包括路基设计标高、纵坡、变坡点。其中其中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范规定如下:规定如下:1.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2.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一般按新建公
5、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道中线处的标高。三、汽车行驶力学与运动学三、汽车行驶力学与运动学(一).行驶力学1.汽车的行驶阻力2.汽车的驱动力3.汽车的行驶条件1.汽车行驶阻力 (2)道路阻力RR(N):是由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路面类型及纵坡度而产生的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RR=G(f+i)汽车在坡度i(倾角)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重G在平行于路面方向的分力为Gsin=Gi,上坡时它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与前进方向相同,助推汽车行驶。汽车行驶阻力: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1 1)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R
6、 Rw w(N)(N):汽:汽:汽:汽车车在行在行在行在行驶驶中,由于迎面空气中,由于迎面空气中,由于迎面空气中,由于迎面空气质质点的点的点的点的压压力,力,力,力,车车后后后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的真空吸力及空气的真空吸力及空气的真空吸力及空气质质点与点与点与点与车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车前前前前进进,总总称称称称为为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由空气由空气由空气由空气动动力学知,力学知,力学知,力学知,R Rw w=K K A Av vn n /2/2,取空气密度,取空气密度,取空气密度,取空气密度=1.22581.22
7、58(NsNs2 2/m/m4 4),),),),n n=2=2,将,将,将,将v v(m/s)(m/s)化化化化为为为为V V(km/h)(km/h),则则则则:R Rw w=K K A A V V2 2/21.15/21.15 (3)惯性阻力RI(N):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如飞轮、齿轮、传动轴和车轮等)两部分。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变速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称为惯性阻力,用RI表示。RI=(G/g)a 2.汽车行驶驱动力插图 1.发动机;2.离合器;3.变速器;4.万向节头传动轴;5.主传动器;6.驱动轮驱动轮上的扭矩Mk用一对力偶P和F代替,F作用在轮缘上与路
8、面水平反力Pa抗衡,P(T)作用在轮轴上推动汽车前进,称为驱动力(或称牵引力),与汽车行驶阻力Z抗衡。(1 1)发动发动机功率机功率机功率机功率P P与扭矩与扭矩与扭矩与扭矩MM 汽车行驶牵引力来源:汽油与空气在发动机汽缸燃烧产生膨胀气体,输出有效功率N(kw);通过活塞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使曲轴(每分钟n转r/min)产生扭矩M(N m);再通过变速器、万向节头传动轴、主传动器、差速器和后半轴等,将M传递到驱动轮产生Mk。P=Mn/9549 M=9549P/n n与P在一定油门开度下,都存在一定关系。当油门全开时,n与P通常用曲线图表示P=P(n),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也称为功率曲线)。
9、根据外特性曲线可确定其相应的扭矩曲线M=M(n)。(2 2)汽)汽)汽)汽车车的的的的牵牵引力引力引力引力开动发动机,合上离合器 把驱动轮扭矩Mk 按理论力学化为一对力偶T与Ta,Ta与路面摩擦力F抗衡;T称为牵引力,与车轮前进方向一致,取正值。当增大Mk时,T也增大,汽车加速,但加速后,R也增大,直至T和R平衡时,汽车又等速行驶。脱开离合器 脱开离合器时,汽车滑行,Mk=0,T=0,使汽车前进的力R可以使汽车减速(R0),等速(R=0)。制动 制动相当于在驱动轮上加一个制动扭矩M制。在制动时Mk=0,M制产生负牵引力,汽车是否前进决定于负牵引力与R的大小.牵引力T与扭矩Mk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牵
10、引力T与功率P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汽车运动方程 驱动力T为节流阀全开的情况。如果节流阀部分开启时,要对驱动力T进行修正。修正系数用U表示,称之为负荷率,一般负荷率U=8090%。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当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代数和相等的时侯,称为驱动平衡。驱动平衡方程式(也称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为:T=R=Rw+RR+RI 4.汽车行驶条件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即:TGk 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即:TR(二).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 汽车的动力因数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 1.汽车动力特性对不同类型汽车不考虑道路条件而事
11、先通过计算绘出其动力特性图,即D=f(V)的关系图。动力因素修正公式:动力因数D: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2.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行驶状态有以下三种情况:加速行驶等速行驶减速行驶在动力特性图上,等速行驶的速度称为平衡速度。每一排档都存在各自的最大动力因数,与之对应的速度称作临界速度。第二节第二节 纵纵 坡坡一、最大纵坡一、最大纵坡 1.1.定义定义 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2.2.作用作用 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
12、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3.3.最大纵坡的确定最大纵坡的确定 标准标准采用的代表车型是载重采用的代表车型是载重8t8t的东风重型货车(功率的东风重型货车(功率/重量比为重量比为9.3W/kg9.3W/kg)。)。根据根据D DV V曲线和公式曲线和公式 ,就可以确定最大纵坡。,就可以确定最大纵坡。二、高原纵坡折减二、高原纵坡折减 1.1.折减原因折减原因 (1 1)在高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在高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车发动机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
13、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2 2)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统。2.2.纵坡折减值纵坡折减值 三、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三、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1.1.理想的最大纵坡理想的最大纵坡 (1 1)定义)定义 指设计车型即载重汽车在油门全开的指设计车型即载重汽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理想速度情况下,持续以理想速度V V1 1等速行驶所能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克服的坡度。(2 2)V V1 1取值取值低速路为设计速度低速路为设计速度 高速路为载重汽车的最高速度高速路为载重汽车的最高速度
14、V V1 1取值取值 (4 4)理想的最大纵坡的意义)理想的最大纵坡的意义 在具有不大于的坡道上载重汽车能以最高速度行驶,这样,在具有不大于的坡道上载重汽车能以最高速度行驶,这样,可以指望载重汽车与小客车、重车与轻车之间的速差最小,因可以指望载重汽车与小客车、重车与轻车之间的速差最小,因而相互干扰也将最小,道路通行能力将最大。而相互干扰也将最小,道路通行能力将最大。(3 3)理想的最大纵坡确定)理想的最大纵坡确定 根据根据V V1 1和动力特性图查出和动力特性图查出D D1 1,则称,则称i i1 1为理想的最大纵坡:为理想的最大纵坡:2.2.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1 1)定
15、义)定义 允许车速由允许车速由V V1 1降到降到V V2 2,以获得较大坡度,在,以获得较大坡度,在i i2 2的坡道上,汽的坡道上,汽车将以车将以V V2 2的速度等速行驶。与容许速度的速度等速行驶。与容许速度V V2 2相对应的纵坡相对应的纵坡i i2 2称为不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限长度的最大纵坡。(2 2)容许速度)容许速度 V V2 2称为容许速度,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速度应不同,其值称为容许速度,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速度应不同,其值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的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的1/21/22/32/3(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限)。限)。(3 3)不限长度的最大
16、纵坡确定)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确定 根据根据V V2 2可得可得D D2 2,则,则 四、最小纵坡四、最小纵坡 1.1.要求设置最小纵坡的路段要求设置最小纵坡的路段 (1 1)挖方路段)挖方路段 (2 2)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 (3 3)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2.2.最小纵坡最小纵坡 应设置不小于应设置不小于0.3%0.3%的纵坡(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不小于的纵坡(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不小于0.5%0.5%为宜)。对于干旱地区,以及横向排水良好、不产生路面积水为宜)。对于干旱地区,以及横向排水良好、不产生路面积水的路段,也可不受此最小纵坡的限制。的路段,
17、也可不受此最小纵坡的限制。高速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其直坡段高速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其直坡段或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路堤路段的最小纵坡仍应不小或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路堤路段的最小纵坡仍应不小于于0.3%0.3%。在弯道超高渐变段上,当行车道外侧边缘的纵坡与超高附在弯道超高渐变段上,当行车道外侧边缘的纵坡与超高附加坡度(即超高渐弯率)方向相反时,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加坡度(即超高渐弯率)方向相反时,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五、坡长限制五、坡长限制 坡长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坡长限制,坡长限制,主要是对
18、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小长度加以限制。1.1.最小坡长最小坡长 (1 1)规定最小坡长的原因)规定最小坡长的原因 纵断面上若变坡点过多,纵向起伏变化频繁影响了行车纵断面上若变坡点过多,纵向起伏变化频繁影响了行车的舒适和安全;的舒适和安全;相邻变坡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短,便插入适当的竖曲线相邻变坡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短,便插入适当的竖曲线来缓和纵坡的要求,同时也便于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与布置。来缓和纵坡的要求,同时也便于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与布置。(2 2)最小坡长要求)最小坡长要求 最小坡长通常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最小坡长通常规定
19、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9s9s15s15s的行程为的行程为宜。宜。2.2.最大坡长的限制最大坡长的限制 (1 1)限制最大坡长的原因)限制最大坡长的原因 汽车在长距离的陡坡上行驶时,行车速度会显著下降,汽车在长距离的陡坡上行驶时,行车速度会显著下降,甚至要换低速档克服坡度阻力,使车辆间相互干扰增加,通行甚至要换低速档克服坡度阻力,使车辆间相互干扰增加,通行能力下降多。易使水箱沸腾,爬坡无力。能力下降多。易使水箱沸腾,爬坡无力。下坡时,则因坡度过陡,坡段过长频繁刹车,影响行车下坡时,则因坡度过陡,坡段过长频繁刹车,影响行车安全。安全。(2 2)最大坡长限制计算与规定)最大坡长限制计算与规定 纵坡长度
20、限制主要是依据纵坡长度限制主要是依据8t 8t 载重车(功率载重车(功率/重量比是重量比是9.3W/kg9.3W/kg)的爬坡性能曲线,同时考虑坡底的入口速度与允许的爬坡性能曲线,同时考虑坡底的入口速度与允许速度差确定的。速度差确定的。标准采用入口的运行速度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允许速度差标准采用入口的运行速度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允许速度差为为20km/h)20km/h)。标准中所规定的坡长限制是变坡点间的直线距离。标准中所规定的坡长限制是变坡点间的直线距离。设计设计速速度度(km/h)(km/h)12012010010080806060404030302020纵纵坡坡坡坡度度(%)(%)3 390
21、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4 4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1001100120012005 5600600700700800800900900900900100010006 65005006006007007007007008008007 75005005005006006008 83003004004009 9200200 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限制纵坡长度范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限制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3%,其长,其
22、长度应符合最小纵坡长度的规定。度应符合最小纵坡长度的规定。六、缓和坡段六、缓和坡段 1.1.作用作用 (1 1)对于上坡,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对于上坡,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2 2)对于下坡,如缓坡满足了一定长度,就可不用制动,对)对于下坡,如缓坡满足了一定长度,就可不用制动,对操纵起缓冲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操纵起缓冲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2.2.大小规定大小规定 标准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小于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小于3 3,长度应满足最短,长度应满足最短坡长规定。坡长规定。3.3
23、.设置要求设置要求 宜设置在直线或较大半径平曲线上。宜设置在直线或较大半径平曲线上。地形困难时,可设在较小半径平曲线上,但缓坡长度应适地形困难时,可设在较小半径平曲线上,但缓坡长度应适当增加,以使缓和坡段端部的竖曲线位于小半径平曲线之外。当增加,以使缓和坡段端部的竖曲线位于小半径平曲线之外。七、平均纵坡七、平均纵坡 1.1.定义定义 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它是衡它是衡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2.作用作用 (1 1)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尽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尽
24、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及最短坡长等均满足坡段及最短坡长等均满足标准标准规定,但为了防止交替使用极规定,但为了防止交替使用极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台阶式台阶式”纵断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应对路线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应对路线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质量。质量。(2 2)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成发动)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成发动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车,司机驾驶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车,司机驾驶紧张,也易引起
25、不良后果。紧张,也易引起不良后果。3.3.规定规定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越岭路线: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相对高差为相对高差为200m200m500m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近时,平均纵坡以接近5.5%5.5%为宜;为宜;越岭路段相对高差大于越岭路段相对高差大于500m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近时,平均纵坡以接近5.0%5.0%为宜;为宜;注意任何相连注意任何相连3km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5.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均纵坡正在研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平均纵坡正在研究。八、合成坡度八、合成坡度 1.合成坡度几何关系合成坡度几何关系 (1)合成坡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章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