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_血液1.ppt
《生理学_血液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_血液1.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理学_血液1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n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n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n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n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细胞内液(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细胞外液(1/3)组织液组织液 3/4血浆血浆 1/4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约占正常成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约占正常成人体重的人体重的7-8。(内环境)(内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
2、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v全血比重为1.050-1.060v血浆比重为1.025-1.030v红细胞比重为1.090-1.092应用: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及红细胞应用: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及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离与血浆的分离(二)血液的粘度v来源:内摩擦v影响因素:血浆蛋白、血流切率v决定因素:血细胞比容血液的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的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三)血浆渗透压三)血浆渗透压溶液渗透
3、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数目的多少血浆渗透压300mOsm/(kgH2O)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Na+、Cl-等晶体物质形成胶体渗透压:白蛋白等蛋白质形成意义: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意义: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常体积意义: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意义: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的血浆容量区分:两个概念区分:两个概念在临床和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即称为等渗溶液。如0.85%的NaCl溶液和1.9%的尿素溶液均是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把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
4、等张溶液。0.85%的NaCl既等张也等渗,1.9%的尿素溶液等渗却不等张。等张溶液是由不能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等张溶液n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n取决于:血液缓冲系统 肺排酸功能 肾排酸保碱功能n意义:维持血浆PH值的恒定(四)血浆PH值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 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个体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变迁卵黄囊肝、脾肝、脾,骨髓骨髓(二)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造血(hemopoiesis)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TB淋
5、巴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造血微环境)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n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n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n贫血(贫血(anemia)anemi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n正常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内无线粒体,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的惟一途径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
6、tability)(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 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在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与血浆成分变化有关0.85%NaCl溶液0.42%NaCl溶液0.35%NaCl溶液红细胞正常红细胞正常发生溶血发生溶血全部溶血全部溶血n运输O2和 CO2n含有多种缓冲对,有一定的缓冲作用2.红细胞的功能(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1)铁(2)叶酸和维生素12v
7、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v95%的铁在体内可再利用v机体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 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v是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v缺乏时,DNA合成,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vVB12的吸收需要胃粘膜的壁细胞产生的内因子的参与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BFU-E)(早期的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id,CFU-E)(晚期的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的两个亚群:红系祖细胞的两个亚群:爆式促进激活物(BPA)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爆式促进激活物(b
8、urst promoting activator,BPA)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G0 SBPA(2)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v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为34000v作用:主要是促进CFU-E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可作为存活因子,抑制CFU-E的凋亡而促进红 细胞的生成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 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v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血中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血浆EPO水平与血液血红蛋白的浓度呈负相关v肾脏肾脏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约5%-1
9、0%的EPO是由肾外组织(如肝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产生:的产生:v任何引起肾脏氧供应不足的因素如贫血、缺氧或肾血流量减少,均可促进EPO的合成与分泌v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晚期肾病患者常因缺乏EPO而发生肾性贫血v从平原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肾脏EPO分泌,使外周血液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增高v肾外组织缺氧也可促进肾脏产生EPO干细胞干细胞BFU-ECFU-E形态可识别前体细胞形态可识别前体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细胞产生细胞氧感受器氧感受器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肾肾(管周细胞管周细胞)肝肝(肝细胞)肝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反馈环路促红细胞生
10、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反馈环路 大气氧大气氧 心脏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 血容量血容量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氧亲和力氧亲和力肾血流肾血流肾耗氧肾耗氧(3)性激素v雄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PO的浓度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也可直接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v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制红细胞的生成v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也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男性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为何高于女性?男性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为何高于女性?(四)红细胞的破坏n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约有0.8%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n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10%则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n氨基酸和铁可被重新利用,而胆红素则由
11、肝脏排入胆汁,最后排出体外n若血管内的红细胞大量破坏,则会出现血红蛋白尿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3%-8%)嗜碱性粒细胞(0%-1%)嗜酸性粒细胞(0.5%-5%)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4.0-10.0)109/L粒细胞数量新生儿白细胞数较高有昼夜波动进食、疼痛、情绪激动及剧烈运动时显著增高妊娠末期较高,分娩时达最高n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所具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基础n白细胞渗出(diapedesis):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毛细胞血
12、管壁的过程n趋化性(chemotaxis):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n趋化因子(chemokine):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n白细胞的吞噬具有选择性(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n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循环池 边缘池 骨髓中贮备的中性粒细胞:2.51012个n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其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活性都很强n能吞噬分解细菌和组织碎片,并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1.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机体需要时n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n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可吞噬更多、更大的细菌和颗粒n含有大量酯酶,可以消化某些细菌的脂膜n趋化迁移速度慢,炎症局部较晚期
13、才能见到n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释放CSF、IL、TNF、INF等,参与其他细胞生长的调控n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2.单核细胞(骨髓)(血液)(组织)3.嗜酸性粒细胞n数目有明显的昼夜波动n含有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吞噬能力较弱,基本上无杀菌作用n主要作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4.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存在较大的碱性染色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A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免疫应答)(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
14、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n集落刺激因子(调节粒细胞生成)n乳铁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等抑制白细胞的生成,与刺激因子共同维持正常白细胞的生成(四)白细胞的破坏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n体积小,无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n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100-300)10300)109 9/L,/L,可有6%-10%的变动范围n作用: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参与生理止血(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粘附: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血小板不能粘附于正常内皮细胞的表面,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即可粘附于
15、内皮下组织血管受损后,内皮下胶原暴露,血管受损后,内皮下胶原暴露,vWF与胶原纤维结合与胶原纤维结合vWF变构变构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GPIb与变构的与变构的vWF结合,血小板结合,血小板即粘附于胶原纤维上即粘附于胶原纤维上2.释放(分泌):释放(分泌):指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致密体释放:ADP、ATP、5-羟色胺、Ca2+-颗粒释放:-血小板巨球蛋白、PF4、vWF、纤维蛋白原、PF5、凝血酶敏感蛋白、PDGF等临时合成并即时释放的物质:如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3.聚集:聚集: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着
16、GPIIb/IIIa分子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屏蔽GPIIb/IIIa分子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致聚剂纤维蛋白原与受体结合从而连接相邻血小板Ca2+血小板聚集成团n处于活化状态的血小板膜上的GPIIb/IIIa也能与vWF结合n当血管损伤部位存在纤维蛋白原或vWF时,活化状态的血小板可通过GPIIb/IIIa与之结合而粘附于其上,因此,GPIIb/IIIa也参与血小板的粘附过程nGPIIb/IIIa需要在活化状态下才能通过与纤维蛋白原或vWF结合而参与粘附反应;而GPIb在静息状态下通过vWF的桥梁作用而粘附于胶原纤维上n目前已知多种生理性因素及病理性因素均可引起血小板聚集n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形式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血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