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教学提纲.ppt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教学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教学提纲.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1.乳腺癌患者术后如何预防并发症?2.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操?3.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4.乳腺健康自我诊断的方法?乳腺癌多发于女性,男性少见 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多发于40-60岁,尤其以绝经期前后妇女多见乳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 遗传因素:2 初潮及绝经年龄 3 生育因素 4 哺乳 5 雌激素与避孕药物 6 饮食因素 7 肥胖 8 乳腺良性疾病 9 放射线 10 药物 11 其他因素1遣传因素 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妇女发生
2、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子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2初潮及绝经年龄 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发生有关,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初潮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而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者危险性增加1倍。3生育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如20岁前足月生产第一胎乳腺癌发病率仅为初产年龄在30岁以后者的1/3。4哺乳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而且第一胎生产后哺乳时间越长,发病危险性越低。5雌激素与避孕药物 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及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关系仍在研究中。6饮食因素 高脂肪
3、饮食与乳腺癌发生有一定关系,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增加,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与欧美国家持平了。7肥胖 绝经后的肥胖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所以老年妇女应适当控制体重,少食肉类、煎蛋、黄油、奶酪和动物脂肪。8乳腺良性疾病 乳腺良性疾病指乳腺小叶增生及乳腺纤维瘤等,其与乳腺癌的关系尚待研究。但临床观察发现,患有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机会增加。9放射线 放射线与乳腺癌的发生具有明确的关系,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患乳腺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腺癌的机会也增加。10药物
4、 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体类药物有增加乳腺癌患病率的作用,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其他因素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抗癌因子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以及乳房有外伤刺激,吸烟、饮酒等都是易患乳腺癌的因素。曾经患过原位或浸润乳腺癌的妇女,危险率最高,患侧乳房切除后,留下的一侧乳房发生癌变的危险率大约是每年0.51。总之,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不是很确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减少污染、减少接触,尽量远离致癌源早期乳癌:早期乳癌:1 1、乳乳癌癌最最多多见见于于乳乳房房外外上上象象限限(50%)(50%)中央区中央区20%20%2 2、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如、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如 石块,也有
5、软的,甚至囊性的石块,也有软的,甚至囊性的3 3、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清楚、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清楚4 4、活动度:早期乳癌都能活动、活动度:早期乳癌都能活动5 5、局局部部凹凹陷陷:侵侵犯犯cooper cooper liglig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形成酒窝征。早期乳癌:早期乳癌:6 6、乳头内缩抬高:侵犯乳管、乳头内缩抬高:侵犯乳管 7 7、乳头溢液:、乳头溢液:914%914%是乳癌,是乳癌,溢液伴肿块多为乳癌溢液伴肿块多为乳癌 8 8、液窝淋巴结转移:单个能活动、液窝淋巴结转移:单个能活动晚期乳癌晚期乳癌q“桔桔皮皮样样“改改变变:淋淋巴巴管管内内癌癌栓栓致致淋淋巴巴水水肿肿
6、肿瘤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可形成皮肤水肿,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q皑甲状癌:皑甲状癌:q液窝淋巴结转移:数个融合液窝淋巴结转移:数个融合固定,对侧转移固定,对侧转移晚期表现:晚期表现:恶臭溃疡,似菜花恶臭溃疡,似菜花内内脏脏转转移移:胸胸痛痛、咳咳嗽嗽,黄黄疸疸、肝肝大,腰背痛大,腰背痛晚期表现晚期表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恶病质恶病质炎炎性性乳乳癌癌(inflammatory inflammatory breast breast carcinoma):carcinoma):不不多多见见,发发生生于于年年轻轻妇妇女女,尤尤 其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在妊娠期或哺乳期 发展迅速,转移早而广发展
7、迅速,转移早而广 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急性炎症发红、发热犹如急性炎症 预后极差预后极差乳头湿疹样癌乳头湿疹样癌(Paget(Paget carcinoma of the breast):carcinoma of the breast):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 原发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渐移行至乳头原发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渐移行至乳头 初发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初发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接着出现慢性湿疹性病变接着出现慢性湿疹性病变 淋巴转移出现很晚淋巴转移出现很晚非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样癌早期浸润
8、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导管癌、小叶癌 此两型属早期此两型属早期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特殊癌 :分化一般较高,预后较好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最常见的类型,分化低,预后差其他罕见癌其他罕见癌直接浸润直接浸润 :直接侵入皮肤、胸筋膜、胸肌淋巴转移淋巴转移 :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同侧液窝淋巴结(60%)胸骨旁淋巴结(20%30%)血运转移血运转移 :最常见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骨胳依次为椎体、骨盆、股骨 早期乳癌即有血运转移早期乳癌即有血运转移 通过淋巴途径或直接侵入血循环通过淋巴途径或直接侵入血循环病史采集:1 现病史 2 既往史 3 月经,婚育及哺乳史 4 生活史 5 家族史 临
9、床检查:1 乳腺手法检查 2 乳腺X线摄片 3 B超 4 MRI 5 组织学检查(定性)To:原发癌瘤未查出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T1:癌瘤长径2cmT2癌瘤长径2cm,5cmT3癌瘤长径5cm,炎性乳癌亦属之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No: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Mo:无远处转移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1919世纪末世纪末HalstedHalsted认为认为:乳癌主要是局部疾病,先淋巴转移,后血运转移 创立了H
10、alsated根治术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FisherFisher生物学理论认为生物学理论认为:乳癌是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方式不影响预后 主张保留乳房甚至乳头的根治术近近1010年来年来CookerCooker认为认为:乳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一个局部性疾病 形成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保留乳头、乳晕、乳房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全部腺体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快速病理确定标本切缘无癌浸润、淋巴结无癌转移)。将恶性肿瘤所在的乳腺区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快速病理确定标本切缘无癌浸润、淋巴结无癌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取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所必经
11、的第一站淋巴结,如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中病理阴性就不需要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避免术后的损伤。首先是用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上目的是为了达到艺术级的治疗效果方法是用同位素或染料作示踪剂作用:作用:消灭隐匿的远处转移和残留的肿瘤细胞 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可降低术后复发率3040%,3040%,期乳癌建议术前化疗期乳癌建议术前化疗适应症适应症:1.:1.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 2.没有淋巴结转移但有高危因素、组织分类差、肿块直径大于2cm、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阴性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 (TAM(TAM)3535年年 影响影响DNADNA基因转录,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基因转录,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12、雌激素受体(ER)(+)有效率60%,孕激素受体(PR)(-)有效率58%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无淋巴结转移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 4个以上淋巴结阳性,或者局部皮肤侵犯期乳腺癌免疫治疗生物治疗 赫赛汀中医中药 乳腺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受体内多种因素影响 其治疗因包括全身和局部两部分 局部治疗的过分扩大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皮瓣下积血或积液:-引流管放置不当-引流管护理不当-过早的大范围活动患侧肩关节-过早的拔除引流管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0-20%皮瓣分离过薄或厚薄不匀-电刀使用不当-缝合时张力过大-引流管放置不妥-皮瓣坏死界限清楚后应及时予以切除上肢淋巴水肿:-轻度水肿
13、可不予以处理-治疗方法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做咳嗽咳痰及床上排便练习。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对于癌症带来的恐惧及切除乳房失去女性象征带来的心理压力。术区皮肤准备术前禁食水6-8小时,避免发热,月经期不易手术体位:全麻未醒者去枕平卧位,术侧手垫软枕,使手高于肘部水平,有利于血液循环,减轻手部肿胀,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注意患侧肢体:严密观察患侧手臂远端血液循环运行情况,注意绑带加压包扎的松紧度。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并做好记录。妥善固定引流管:注意引流管内有无血块堵塞,引流管有无扭曲,滑脱,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
14、。观察负压引流量,切口敷料有无出血。预防水肿:避免术侧上肢长时间下垂或用力患侧避免输液,抽血,测血压患者穿宽松上衣适当进行术侧上肢远端的按摩术后饮食:患者由于术后食欲不振导致进食量减少,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观察切口有无出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如渗血较多立即更换。指导患者保护患侧上肢,尽量抬高患肢并保持舒适位,避免扶持患肢。患者肿胀严重者,可戴弹力袖促进淋巴回流。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15、1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 2疲乏无力,肥胖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1.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2.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
16、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3.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七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腺癌 合并 糖尿病 手术 护理 教学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