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荷尔的公众号为例.docx
《刍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荷尔的公众号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荷尔的公众号为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刍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荷尔的公众号为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刍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荷尔的公众号为例二级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网络与新媒体 学生姓名 袁紫露 学 号 173010279 年级 2017级 指导教师 谢晓东 教务处 制表2021年01月26日刍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荷尔的公众号为例专业:新闻学学生:袁紫露 指导老师:谢晓东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发展,彝族文化的传播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进入了新闻媒体和公众视野,这是少数民族同胞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传承本民族文化所做出的尝试,有效推动
2、了民族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但在运用新媒体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使之与实践相适应,否则民族文化的传承仅仅只是对于文化符号的片面刻画,而无法留住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微信公众号作为移动端代表性产品之一,比如以彝族作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仍然存在这传播渠道和内容窄化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刻板印象,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刻板化印象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混淆了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阻碍了少数民族同胞对文化的传扬。本文以作为彝人的荷尔在公众号“HxopluPoetry”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荷尔是一本彝文诗刊所衍生出的公众号,其创办人都是
3、新一代彝人,它在的个人简介中写道:“诗歌、彝族、母语、文艺。”作为一种不为主流的文化,在新媒体浪潮之中,彝族应该如何和将民族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而我们如何去看待背负重重标签的彝族?又该从何角度去观照这个时代的迭代发展所施加在传统文化社会中的压力?关键词:新媒体 少数民族 文化传播 公众号 Discussion on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Yi Nationality from Multiple Views - Taking Hols Official Account as an ExampleMajor: JournalismStudent: Yuan
4、 Zilu Instructor: Xie Xiaodong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transmission of Yi culture has entered the view of the news media and the public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and its national cultural inheritance has a typ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eth
5、nic minority areas.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products of mobile terminal,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is easy to be copied as simple mechanical cultural symbols for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e inheritance.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represented by Yi nationality still faces the problem of narrow communi
6、cation channels and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era of new media has exacerbated this stereotype to some extent, and many negative and stigmatized labels are appropriately affixed to ethnic minority compatriots everywhere.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account Hxoplupoetry of Yi people as th
7、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it. Hol is a public account derived from Yi poetry periodical, whose founders are the new generation of Yi people. He wrote in his personal profile: Poetry, Yi people, mother tongue, literature and art. As an unmainstream culture, in the wave of new media, how should
8、the Yi nationality spread its national culture to a wider range? And how do we look at the Yi people who are burdened with so many labels? Should we look at the occurrence and fission of such a complex social issue in a traditional minority society?Key words: Social media, Monority, Cultural diffusi
9、on,Official account目录1导 论51.1选题目的及意义51.1.1选题目的51.2研究现状61.2.1国外研究现状61.2.2国内研究现状61.3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71.3.1研究思路71.3.2研究方法72 彝族文化与文化交流困境82.1. 彝族文化内涵 82.2. 新媒体时代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障碍93.新媒体中由彝人言说的彝族文化113.1.彝族公众号自媒体的发展现状113.2.彝族公众号自媒体存在的问题124.彝人自媒体荷尔的公众号分析134.1.荷尔公众号134.1.1 关怀彝族族裔母语人文环境:荷尔的诗刊134.1.2 荷尔的现代性反思:必须重新建立坐标轴
10、154.2.荷尔公众号对彝族文化的传播启示164.3.荷尔公众号存在的问题174.3.1荷尔仍未突破民族与文化间的屏障174.3.2“圈内”分享:受众单一且传播力弱184.3.3文章呈现形式较为单一185.彝族文化新媒体传播改进策略195.1改变内容分享的同质化倾向195.2.突破民族视野,需顺应新的文化发展195.3.语言上:彝语和汉语共同传送205.4.内容呈现和排版需要改进206.结语21参考文献211导 论1.1选题目的及意义1.1.1选题目的我国媒介中的少数民族形象,常常被一些符号化所简单替代。于是呈现出的形象流露出一种定型化: 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衣着五彩斑斓佩戴各式各样显眼的配饰
11、、拥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并且对于浪漫的爱情抱有强烈渴望。我们的记忆被这些信息所覆盖,而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浮现于表象的文化记忆呈现。其中,涉及彝族就会展现他们华丽的服饰,豁达耿直的性格以及洋溢热情地劝酒。通过对民族形象上的刻画,的确显示出了各个少数民族独具风韵的历史文化特征,但也容易造成另一个极端,即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深化会进而导致以浅层片面的文化符号取代真实世界中的原真的少数民族生活,与此同时真实细腻的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得到消解。于是,这种刻板印象的造成实际上是将少数民族变得更加客体化,同时更使得人们对于少数民族群体本身产生无可避免的疏离感,以至所理解的民族文化是非常片面单薄的,甚至是与事实
12、存在偏差的。自多民族制度建立以来,又在日益多元社会语境的加持之下,专门以少数民族地域的生活习俗作为报道对象的媒体文化传播日益多见。可是,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民族制度构建进程中,很难避免会出现对于“他者”的想象,在赛义德的东方学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东方主义”概念,即当西方对东方进行想象时,东方总是被“女性化”,由于东方的遥远和特异性而被西方观赏,在一定程度上,该理论仍有对于现代中国民族地区进行借鉴和反思的意义。以彝族文化为例,作为一个古老的有史诗和文字的民族,它有自己的精英文化,同时也有民间文化,比如说语言文化、建筑文化、手工制作文化、歌舞艺术文化以及习俗节庆文化。本文选取了一些由汉族与少数民
13、族作为话语权主客体的不同视角,以主流媒体对凉山彝族文化的报道分析和作为彝族的荷尔的公众号“HxopluPoetry”为例,通过对这些文字和影像进行比较阅读, 就本身所呈现出的传播内容差异,以期发现在新媒体时代多元化民族交流文化传播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作为“他者”来说应该如何越过自身文化的阈值和疆域,对主客体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试图消解、建构新的文化疆界的问题进行思考。1.2研究现状为了给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笔者在开始研究前对于世界范围内学者的相关观点及研究进程做了一定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做出以下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就彝族本身国外的研究文献极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彝族文化不够
14、源远流长。实际是,彝族文化与世界的连结在公元13C就有迹可循。马可波罗在建都州就提到了凉山。而凉山自古以来就作为中国彝族人民生活的地方而被熟知。而贾里约翰逊、卡拉汉亦在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交媒体:扩大加利福纳人文化一文中站在跨文化传播的事业对彝族文化进行了探索。他们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文化并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隔绝在主流传播文化之外。但社交媒体的出现为其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传播甚至可以是跨地域、跨文化的,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更多地得到了社会的接纳。来自美国的文化研究专家西蒙科特尔则提出了“新族群”这一透过少数民族聚落文化作用视角来观察文化传播的理念。“新族群”概念详细地说明了信息
15、世界中族群社会在媒介发展下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多元文化主义、多元种族主义概念做了更科学的阐释,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此外,立足于中国少数民族本体进行研究的也不在少数。华盛顿大学的学者褚怡婷在少数民族形象: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科学教科书中的少数民族形象中就以中国少数民族为本位做了研究。在她看来,少数民族普遍地展现出在视觉范畴内的某种缺失,且这种缺失往往出现在一些较为重要的方面。1.2.2国内研究现状要将少数民族文化符号以更加灵活生动的方式传沿下去,厘清少数民族形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化时代,更加应该注重的是少数民族的虚拟媒体形象刻画。来自浙江大学的高焕静在研究基础上
16、将少数民族虚拟媒体形象大致分为了包括民族文化传承者、德行圣洁者、分裂民族者等9个方面。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曾路罗列出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文化样式加以实证分析,在他看来,厘清少数民族形象不仅仅应该只局限于文化符号,更应该深入挖掘构成文化符号的个体元素,如此才能灵活地对少数民族文化符号进行传扬。在知网上检索“彝族文化”这一关键字,共有816篇期刊论文。彝族文化很早就有学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彝族的风俗习惯、原始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服饰饮食、风俗制度等方面。红河学院的文伟分析了彝族史诗阿细先基蕴涵朴素的彝族生态文化,并提出这种朴素的生态文化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在彝族文化传播方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
17、学院的王兴宝以电影花腰新娘为例,对于新媒体影视中彝族文化的构建做了研究。而在更深一步的文化传播方面,赵将在研究基础上写出来新媒体时代火把节文化传播的机遇与困境,在他看来,彝族文化在新兴的传媒方式下拥有着及其宽广的传播渠道,媒体的多样性也使得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伴随多元化传播而来的是传播效力的增强,多媒体多平台的传播极大地拓展了彝族文化的影响范围,增进了人们对于彝族文化的了解。但同时他也强调,必须要警惕媒体传播过程中对彝族文化进行刻板化、片面化理解最终导致其消解的情况发生。此外王玉佳所著的彝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彝族文化传播的渠道上。她对支撑彝族文化进行多媒体传播的硬件条件和软件设备做了
18、综合性的分析,发现在彝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仍存在如资金支持不足、宣传角度出现偏差、宣传内容较为浅薄等问题。张彤一注意到了彝族文化网络传播中所面临的问题,他着重针对网络传播中的特点对于彝族文化的传播提出了建议。1.3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3.1研究思路首先为了扩宽知识面、加深对于彝族文化的理解,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厘清研究思路。接着进行网络资料的搜集,在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搜集相关信息作为资料来源,力求从更大范围的数据中更全面地了解彝族文化的传播态势,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有针对性的探寻其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实践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从而能够达到更加准确深入
19、的对于彝族文化深层次的传播。1.3.2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研究开始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其中涵盖了国内外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初步了解了现有研究对于彝族文化传播模式的看法,了解前人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辩证方法并用于本文的具体研究分析中。第二,内容分析法:查看一些主流媒介的报道性文章、涉及彝族文化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平台上以彝族文化为主题的传播媒介如公众号等,在综合考虑其内容囊括的范围以及准确性后,具体分析彝族文化是如何通过这些媒介进行传扬并在研究传播过程时发现其中所面临的困境。2 彝族文化与文化交流困境彝族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重
20、要的组成部分。彝族的发展历史被本民族文字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横跨时间久远,未曾断绝。彝族文字,作为一种自源文化的体系,在彝族内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承担着传扬文化的使命,有着跨越时代的历史底蕴和建构起民族内部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是彝族人民文化成果的鲜明见证。在史书中,彝族文字也被称为“毕摩文”或“西波文”,这是因为历史上掌握彝族文字的人被称为“毕摩”。丰富广博的独特彝族文字发展到现在,却面临着传播困境,这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正如斯图加特霍尔所认为的那样,文化本体关于自身身份的认知并不是单一的,这种认知包括对于集体文化的认知和对于自我意识的建构。集体认知即对于共有
21、文化的体认,是经历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而最终形成的,代表了民族集体在时代发展中不变的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体认。而自我意识的建构是由于历史因素导致文化传承出现异化而形成的,这种异化在时间上具有可持续性,强调文化是变化的且具有差异的,这种变化的差异性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趋于消减。2.1 彝族文化内涵彝族文化从来就不是隔绝封闭的,相反,彝族文化与外界文化有着广泛的交流。这与彝族聚居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自古以来,彝族聚居地就是廉洁各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通路,这也就造成了彝族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的过程,成就了彝族文化的变化性;此外,彝族聚居地的流动人口并不是固定的,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
22、素,流动人口类型也会发生转变,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彝族文化会展现出多种层次的复杂性。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彝族人民的性格,彝族人民活泼、热情、外放,积极地在交融中接受了外来文化,并不断地将各种外来文化进行调和。因此,彝族文化的发展就是彝族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批判性改造、转化的过程,这构成了彝族文化最显著的特征。遗族文化具有对于祖先、神灵、自然的崇拜,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烟花,这种自发的崇拜凝结出共同体意识,具化为三界观、万物雌雄观和万物有灵观。这种对于崇拜的共同体一是是彝族文化中的思想核心,又被称为毕摩文化。“毕摩”在彝语中代表着专司祭祀的人,关于研究毕摩的文献在2010
23、年还入选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Y因此,基于毕摩文化的重要性,想要研究考证彝族文化,必定要从毕摩文化开始入手。作为囊括彝族文化精粹的多元化宽领域的传统文化,毕摩文化涵盖了彝族的历史以及彝族的相关习俗等内容。这个古老又神奇的民族文化流传的核心是对于巫神力量的尊崇,是对于彝族人民心中宗教信仰的具化呈现。这种尊崇体现在文化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交流沟通、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等日常。因此,也可以说,研究彝族文化即使研究毕摩文化两者之间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时代给所有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也使得传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代发展中工业化、商业化趋势以及功利色彩对于传统文化的侵袭不可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刍议 媒体 环境 少数民族 文化 传播 公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