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 (1).doc
《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 (1).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摘 要目前低碳产业迅速发展,也减轻全球资源的浪费,低碳不只是一种潮流,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国际上的重点问题,而作为生存之本的土地,在产业低碳化下的优化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强劲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地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需要以创新精神去分析回顾,探索研究,并寻找出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措施。本文是在在产业低碳化的大背景下,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的对策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相
2、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低碳经济和土地利用相关的理论介绍和分析,为课题后续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在土地优化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铺垫,最后一部分就是对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对策。关键词:低碳经济;土地利用;优化;对策;天津目录摘 要1第一章 绪论41.1 研究背景和意义41.1.1 研究背景41.1.2 研究意义51.2 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51.2.1 国外研究综述51.2.2 国内研究综述61.3 本文内容结构7第二章 低碳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82.1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相关理论82.1.1 低碳
3、经济的内涵82.1.2 低碳经济的理论依据82.2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相关理论92.2.1 土地利用的内涵92.2.2 土地利用相关理论102.3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内容11第三章 天津市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分析133.1 天津市碳排放分析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133.2天津市土地利用特征和结构143.3 天津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63.3.1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亟待调整163.3.2 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73.3.3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不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17第四章 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194.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194.1.1 调整产业政策,优化土地利用194.1
4、.2 节约集约用地,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204.2、采取差异化的土地供给模式204.3未利用地的保护性利用214.3.1 综合利用盐田资源214.3.2 合理开发海滩涂资源22总结22参考文献23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在全世界各国都认同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背景下,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得到各国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识。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人类的一种理性权衡,倡导一种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关系。2010年10月,我国发布了控制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10年之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
5、0年下降45%至50%,并计划将其纳入约束性指标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因为中国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比较特殊的时期,经济增长与环保二者之间矛盾越来越剧烈,就现在仅采取通常的低碳调控政策,实现上述目标的困难程度很大,亦可说是将付出巨大的高碳转向低碳的成本代价,结合使用土地利用的优化对策、改变土地利用的旧的方式可以在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帮助产业、能源的结构调整,是中国履行并积极达成自愿性减排的诺言,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可循环发展。在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广大背景下,怎样使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能够在数量上最合理并且最有效地进行组合或者配置,使其能够得到最充分有效地利用,以及与
6、此同时兼顾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这一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伴随着我国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怎样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有效运行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指出,约10.5亿吨土地利用方面二氧化碳排放被忽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容量变多引起了更加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大作用。根据世界性的能源组织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和非常有名的碳的可循环研究学家的大致计算:1849-1999年之间的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和方式的转变及其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所有人类活动碳排放的是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
7、时,“十二五”期间,配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陆续有一批大项目上马,能源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以结构性节能为突破口,把握好新项目上马引起的能源需求增量效应,统筹原有项目引起的能源需求存量效应,是关系到“十二五”期间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18%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关键。国内在经济增长的低碳化的研究方面主要是以庄贵阳为首的。她的理解是,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能源效率提高和优化清洁能源的结构方面,关键内容是能源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希望能够促进减缓气候变化并且增进社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依靠能源技术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措施,来进行一次新能源革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可循环性,尽量减
8、轻环境的负担,应对气候的变化。1.1.2 研究意义据资料显示土地利用的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含,其影响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排放量。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响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目前由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管理体系建设不规范、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高碳排放应加以改善和优化,进行创新型土地利用模式。本文认为,土地利用要适应产业低碳化的发展要求,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共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确保环境的保护,两手都要硬、都要抓,这就要求须采用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确保土地利用 “高效率、低排放、高效益” 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产
9、业低碳化的背景下,探索土地优化利用对有效减少我国各产业的碳排放和促进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件造福于民、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1.2 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1.2.1 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关于农业区位理论的“杜能圈”的提出是最早提出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的学术研究,其后还有工业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等等,由于在这一时期一直到二战,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地矛盾还不是特别尖锐,所以提出的关于土地利用的理论均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结构理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实践经验或者经验人士的判断来划分各类土地用途,如美国使用“土地利用分区图”来确定各类土地的利用类型,根据分
10、区图将农业生产区划分为小麦带、玉米带等等,这种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别方法至今还对美国农业生产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下,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化建设用地增加和农用地减少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开始渐渐得到重视和学者的研究。在此以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出现了可持续观念,如在1993年颁布的土地利用规划指南中,FAO明确指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选择;此后荷兰人范奈尔认为土地规划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可持续环境下的土地保护和土地的最佳利用。进入21世纪以后,以提高土地利
11、用效益为目标的“精明增长理论”也得到了西方多数国家的认可。这一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等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开始运用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中来,如赫尔曼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以生态环境要求为主要限制条件,对乡村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文塔拉利用GIS 和多目标规划法来研究土地利用中引起的用地矛盾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解决的策略。1.2.2 国内研究综述在我国最早关于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的研究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但是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研究比较细致则是在北宋时期,在北宋时期东京城已经进行了对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和休憩用地等用地较为细致的划分和规定,其中对于
12、各用地的面积和区域都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划。 现代我国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数以调差为主,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才逐渐得到应用。由于我国地域广泛,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呈现研究方法多样化和研究地域类型多样化的特点。 在对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使用的方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样性,如孙宏义等运用有报酬的Markov模型对尧勒甸子村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张洪江、王斌瑞等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确定黄土梁状丘陵区各类农业用地的比例;张明运用典型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严金明以南京市为例,利用线性规划法对南
13、京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潘竞虎等运用LP-MCDM-CA 模型对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进行了研究;董品杰运用多目标遗传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龚间周等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度模型,对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王世忠、刘卫东用NSGA 模型对舟山市定海区土地数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吴次芳等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赵娅奇等对生态绿当量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研究等等,总之二十世纪就是年代以后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且使用的方法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在研究地域的选择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学者研究的地域大都是一些代表性的地区。如刘彦
14、随对山地的格局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研究;黄以柱对根据黄河故道区域土地类型和农业适宜性,提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合理化的结构和对策;张勃等对分水后黑河中游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进行和研究;张军涛、杨荫凯对唐山土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宋戈等对哈尔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优化结构进行了研究等等。1.3 本文内容结构本文是在在产业低碳化的大背景下,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的对策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低碳经济和土地利用相关的理论介绍和分析,为课题后续的展开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在土地
15、优化利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铺垫,最后一部分就是对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对策。第二章 低碳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2.1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相关理论2.1.1 低碳经济的内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一个复合词,一是“低碳”,二是“经济。低碳是针对当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导致的高碳排放量而提出的,其最终要达到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化石能源依然是
16、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源,这就要求在最低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到达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发展低碳经济,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好找,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二是从积极调整原先的经济结构,有资源消耗性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2.1.2 低碳经济的理论依据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资源被大量的消耗,在六十年代有国外学者提出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问题,首次将“脱钩这一概念引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中来,是最早的关于低碳经济
17、的研究。所谓脱钩理论其主要是用来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发展初期的时候,经济总量随着资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而增长,但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变化,经济增长时物质消耗并不同步增长,而是略低、甚至开始呈下降趋势,出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通过对四十二个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的“脱钩”理论。经济学界对这种现象给予了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从环境赋予商品性质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在相对贫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对生活资料的需求的远远大于对环境这种商品的需求,对环境的需求低,导致
18、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环境的日益恶化,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基本的生活资料都得到满足了,人们开始重视环境这种商品,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以往的发展观与消费观改变被改变,这样使得环境的质量得到提高。还有一种解释是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的,认为在初期随着经济规模增大,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量消耗资源,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废弃物被排放到人们生活的环境中,使得环境的整体质量下降,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由于技术水品的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不断升级,从能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温室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量得到控制,还有相关的净化技术和清洁能源
19、技术的产生,这些都降低了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2.2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相关理论2.2.1 土地利用的内涵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其目的是从土地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保护土地的良好生态系统,即实现经济目的和生态目的。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是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优化利用是在土地利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
20、了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结合土地资源的本身特性,更加合理的安排和空间布局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2.2 土地利用相关理论1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威廉发现一定面积的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土地生产物的数量就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英国威斯特在其资本用于土地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此后西方经济学家以英国的马歇尔、美国克拉克、萨缪尔森、德国奥多尔布林克曼等的著作作为代表,对这一规律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拓展。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的规律在正常情况和一般条件下,应该是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
21、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是递增然后趋向递减。在递减后,如果出现科学技术或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再度趋于递减。至于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则是递增的,但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因此,要使土地产出更多的产品,提供最大收益,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土地报酬规律的作用,合理组织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土地报酬递减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理论基础,所谓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22、,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方式。2区位原理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旨在探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和法律。区位理论将土地区位直接或间接作为影响一、二、三产业及城市区位配置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场所和载体,从事的活动不同,使之在空间上表现出的利用类型不同,使得不同地块之间不仅有距离和方位特征,还具有与各种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因此,可把土地区位作为条件分析研究一、二、三产业及城市的空间配置,又可以把一、二、三产业及城市的空间配置、自然因素等作为区位条件,来分析研究这些条件在土地上的分布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低碳化下的天津市土地优化利用对策研究 1 产业 碳化 天津市 土地 优化 利用 对策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