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 (2).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画芥子园画谱艺术赏析【摘要】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需要吸取百家之长,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我国十七世纪的芥子园画谱从出现之初就被作为国画启蒙教材,它对后来我国国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芥子园画谱是一本集各家之所长的绘画技法大全,也是一本初学国画者必看的图谱,在这本画谱中,包含了画史、画论和画评的各种精华,是中华传统美术的艺术宝库,是中华传统美术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芥子园画谱的深入研究和赏析,进一步发掘这本国画精粹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关键词】国画;芥子园画谱;美术“五四运动”之后,东西方的文化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然后又进一步融合
2、,形成了近代中国独有的文化,它既不同于纯正的传统文化,又不是完全西方文化的翻版。而中国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使我们自然而然地与世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西方文化在这过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近代、当代百年来无数艺术先驱的不断努力,使得当代中国美术呈现出一篇繁荣和活跃的新气象。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就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各家之所长,虚心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最终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所以,我们必须对中国当代的艺术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迫切需要去粗取精,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辨别与过滤。因
3、为文化发展周期长的特点,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在中华灿烂的文化海洋中,芥子园画谱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对这本画谱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国人重视与学习传统创造一个好的开端。芥子园画谱堪称是国画艺术的一本精选全书,它覆盖三科,纵横久远,它不仅详细地对各科的画法进行解释,明确标出绘画步骤,而且还详列了几百年来诸家画法只精华,这正符合了中国画学中追求师承、师法古人的宗旨。例如卷一的“树谱”,开篇用详细的文字解读了“起手四岐法”,然后又用明确的图录详细展示了不同数量的树是怎么画的。根据树的不同形态,还进一步创新,总结出如“露根画法”、“鹿角画法”、“蟹爪画法”等心的绘画技法。
4、讲解完树干树枝的画法,又接着讲解树叶的画法,如“胡椒点树”、“菊花点树”、“小混点”以及“介字点”等方法,然后又分别标注了不同画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完画法,又对“王维树法”、“郭熙树法”、“范宽树法”等名家画法进行了解读。分析了中国画中画树技法的风格特点。然后又介绍了一些诸如竹子、梧桐、芭蕉、柳树等特别的树的画法。由此可以看出,芥子园画谱对于中国国画的学者来说,无疑是难得的精品。一、 面向大众的文人趣味 宋代大诗人苏轼提出了“士人画”的言论,而元四家则将这一思想传统进行了继承和传播,而明代的吴门画派则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随后董其昌又提出了“南北宗论”的说法,所以,之后各个年代,文人成为国画的
5、重要组成,无论是哪个画派,都存在同样的特点。详细研读芥子园画谱中的美学观点,内容立意,立场决定以及图例的选择可以发现,文人画思想成为这本画谱的主旨。文人画对芥子园画谱的编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历代文人画思想反映出的山水人物画需要清新淡雅,如鹤舞九天、飘逸似仙,又要像春华一样妖娆妩媚;绘画情趣要体现出闲情雅致,画风清高等特点,都在这本画谱中有所体现。满清入关以后,中原大地渐渐趋于统一和稳定,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从明末开始,各个画派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很多文人学士都开始从事绘画艺术,出现了许多国画绘画名家,如苏杭名家“扬州八怪”等。他们对普通市民欣赏国画,学习国画
6、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朝统治者又对临摹与仿古画风青睐有加,所以中国画出现了明显的程式化,这种现象又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绘画艺术的传授,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了芥子园画谱中。;李渔在画谱序言中写道;如此神奇的一部传世珍本,如果不能流传于世,真乃天地间的一大憾事。因为编排这本画谱的本意就是要传之于世,那么它必然要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和理解,所以编者将这本画谱设计得深入浅出,易学易懂但是又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高品位,从而使这本画谱为广大国画爱好者所接受,流传百世。二、 汲取传统美术文化的精髓 灿烂的五年中华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内涵与造型上的笔墨是构成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精髓的主体。从另一个
7、角度来说,这两者是相互包容与相通的,笔墨只是精神内涵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精神内涵通过笔墨表现出来,而笔墨又以精神内涵为导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来分析画谱题材选取中的精神内涵。芥子园画谱分为山水卷、人物卷、花卉翎毛卷和兰竹梅菊卷四卷,横跨覆盖三科,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比兴、写意以及暗喻等象征形式通过这种公式化的绘画题材联系在一起。画家寄情于山水的闲情逸致通过山水画中的山居图表现出来;而画家的高尚情操又通过四君子图传达出来;画家的高风亮节又表现在了人物画八仙八贤中。我们再来看画谱中画史、画论、画评的精神内涵。这本画谱详细阐述了六法、六要与三品、重品等技法。例如在阐述三品的时候是这样表达的
8、:所有的气韵都来自与自然之作,人如能得窥一斑,就可以称得上神品了。如果在笔墨上有超群的技艺,色彩的把握又相当到位,情趣的表达游刃有余,那就称得上妙品。能按照标准与规则表达出自己的特点的,也可称为能品。古代画家对绘画格调的重视可见一斑。绘画格调是画家精神的主要体现。包含了强烈的意蕴和情感指向。中国古典审美观念是以儒、庄学说为依托的。我们来分析芥子园画谱中关于笔墨特点的阐述。在这本画谱中,详细阐述了笔墨的含义:笔墨二字,有笔也有墨,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作为画家怎么可能没有笔墨呢,但是如果只能画轮廓而不动皴法,就不能称为笔;虽然懂得皴法,但是在下笔轻重上不会把握,不能表现出明暗之分,就是无墨。笔
9、墨宁可不成熟,但是千万不能呆滞,宁可有霸气,也不能有世俗之气。绘画艺术中的笔墨分为工具、形态、结构和气韵四个方面。中国画是以笔法和墨法为基础的。虽然芥子园画谱以图解技法为主要内容,但是它的文字和图解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画谱形成以完整而调理的理论和标准对绘画技艺进行详细传授。主张由简入繁、从易到难,先尊法度,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发挥。绘画技艺的提高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提升,循序渐进才能终成大器。我们详细分析芥子园画谱的内容就能看出,每一集的图解都是从简单入手,先介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图例,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加深层次,最后再辅以名家名作予以详细分析。另外,以文人画思想作为这本画谱的主导思想,再加上董其昌“
10、南北宗论”学说的影响,使整个画谱的内容更加偏向于“四王”的思想,虽然也有马远、范宽等所谓的“北宗”画家的作品,但是仍然是以“四王”的绘画思想为主导的。三、 审视芥子园画谱的历史价值 以前虽然也有不少关于芥子园画谱的论述,但是都是一些画家的自叙以及一些美术学者的论调,并没有人进行过详细深入的研究,即使是有些人去详细评论,也是只看缺点不看优点,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笔者将在此从客观角度对这部画谱进行详细论述。首先,芥子园画谱在分析各科绘画技法和讲解图例的时候体现出强烈的文化审美倾向,它不仅对具体物体的绘画技法进行了讲解,如画树、画人物、画山水等不同物体的具体技法,同时还通过大量的文字在图解过程中
11、分析了这些技法产生的美感效果。如在“人物屋宇谱”中的“点景人物”中就有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何锄归”等饱含诗意的语句来进行描述,使得画谱更让人喜闻乐见。例如“画匠还波涛”中也用“巨浪排山”、“山水有奇峰”、“潮如奔白马”等诗句来解读图例,而且这种现象在画谱中随处可见。第二、芥子园画谱在论述画理的时候非常直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根本的意思,如“目无全牛”“胸贮五岳”“胸有成竹”等语句,或者是绘画要承前启后,不能拘于成式,也许前人怕后人不懂得变化,自己先创新了;或许前人怕后人不能坚守前人的风格,自己就先坚持不变呢,变与不变都是有道理的。虽然这些理论更多的是由前人在画论、画评中已经说过
12、的,但是它能提高学画者的认识和对绘画艺术的一个总体概念,或许这些概念和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但是总比那些两眼摸黑,被繁冗的内容搞得焦头烂额的人要强得多。第三、芥子园画谱在论述绘画的具体画风和技法的时候并不是直接论述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作品,而是通观中华文化中上千年的美术文化的发展过程,给初学中国画者更多的认知和理解。如讲述画风画技的变化时就从很早的历史连贯地论述。不同物体的不同画法都进行了详细论述,芥子园画谱编者对画谱的完美要求以及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虽然这部画谱主要讲述的是一些图解技法和画风特征,但是它又不是单纯停留在技法层面上的论述,而是对绘画的创作规律和要求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
13、的理论。在经济文化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理论和时间上都对绘画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对芥子园画谱的深入研读就显得更为重要。结论: 中国画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在清代时期终于修成正果,走向成熟,这个时期,各家各派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画的绘画艺术理论。而芥子园画谱就是其中一部最为完整,最有启蒙价值的画学理论著作,这部画谱一问世,就受到许多学画者的青睐,不仅风靡于当时的社会,而且影响了以后两百年的中国美术文化。许多名家就是通过对这部画谱的修读而走向成功。新文化运动将这部书列为右倾,认为它的思想过于保守,许多学者开始吹毛求疵,对这部画谱进行抨击,然后别人跟着起哄,将这部中国绘画艺术的经典教科书丢在历史的尘埃中。建国后,中国绘画艺术又引进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芥子园画谱彻底被人们遗忘了。但是在我们继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对芥子园画谱这部书有一个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使这部历史奇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参考文献:1 陈传席 中国绘画美学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1 版2 阮荣春 胡光华 中华民国美术史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 年 6 月第 1 版3 周积寅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