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行为.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行为.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行为摘要:由于具有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持股规模、持股偏好等投资行为,不仅可以通过“用脚投票”对股票市场的波动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可能通过“用手投票”对上市公司治理和业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之后的“全流通”条件下,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偏好进行系统研究就显得非常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股票市场;持股偏好引言:股票市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运行状况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它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国股票市场成立初期,股票市场波动剧烈以及效率低下,原因之一在于投资者的特点,即以散户投资者居多,缺乏专业机构投
2、资者,这比其它一些新兴市场更突出。因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97年11月14日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将超常规、创造性地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1999年以来,管理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着力培养专业的证券投资基金,同时也允许国有企业等买卖股票,后来又开放社保基金、QFII等入市,接着又让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我国目前的机构投资者主要由投资基金,社保基金、QFII、券商、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企业年金构成,但和投资基金相比较,其它机构投资者均入市不深,它们持有的股票数量相对较少,或只能通过投资基金入市。一、机构投资者的界定及特征(一)机构投资者的界
3、定 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定义,国外比较权威的或全面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的定义:机构投资者就是许多西方国家管理长期储蓄的专业化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管理着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基金和投资基金或单位信托基金,其资金的管理和运用都由专业化人员完成。因为这些机构要负责确保基金受益人获得满意的回报,故他们必须根据每天的情况来考虑如何安排其持有的结构和规模。二是按布朗卡托的定义:“所谓机构投资者,是对应或有别于个人投资者,总体上基于这样的事实而存在,即资金由职业化人员或机构管理,广泛投资于不同领域。管理的资金种类主要包括私人养老金、国家和地方退休金、共同基金、封闭性的投资信托基金、人
4、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银行管理的非养老基金和慈善研究或捐赠基金。” 就上述两种定义的不同点而言,虽然各自包含的机构范围基本相同,但实际上是有所差异的。因为按布朗卡托的标准,日本、德国和韩国的银行也算是机构投资者。由于英国、美国等众多国家的银行被禁止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若从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机构投资者当然不包括银行。(二)机构投资者的特征 就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相比较来讲,机构投资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信息成本较低 信息是保证投资成功的前提,投资者投资于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存在一个收集有关该企业和证券的信息问题,而收集加工信息是需要花费时间和费用的,而且需要投资者具备专
5、门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至于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机构投资者的从业人员大都经过高等教育和专业训练,他们是证券投资分析专家,知识全面,思维敏捷,工作勤奋,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家从事信息加工的成本一定会比一般的投资者要低得多。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各类金融工具,也使投资者需要获取的信息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各种金融工具的特性不一样,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千差万别,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所需获得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而通过机构投资者间接入市,只需获得有关机构投资者的经营管理信息就够了。 (2)投资结构组合化,风险分散合理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个人投资
6、者由于资产规模太小,一般难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来规避风险,而机构投资者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投资于各行业及不同企业。这种分散化的投资策略可以大大降低单个行业或单个企业的非系统性风险,从而有效规避“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 (3)规模效益较高 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递减,使机构投资者更易于达到较优的投资规模。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而引起企业投资和经营成本降低从而获得较多利润的现象,机构投资者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它雇
7、佣经济、金融、会计、审计、法律等方面专家来完成投资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提高了运作效率。此外,投资者谈判和签订合同、监督和管制合约履行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而机构投资者的出现使众多的个人交易为机构交易所替代,个人投资者可以将这些工作交由机构投资者去完成,从而大大节约成本。 (4)投资行为规范化 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督,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一方面,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本身通过自律管理,从各个方面规
8、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 (5)监督公司力量较强 个人投资者大多无力承担交易后高昂的监督成本,除了“用脚投票”以外,很难直接介入公司控制权。但是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结构的事例时有发生,这是机构投资者监督公司管理层的主要策略之一。由于监督成本可在部分“终极投资者”之间分担,且具有重复操作的技能优势,使机构投资者更有机会、也更有能力介入公司管理。对于单个的投资者来说,交易后由于监督成本很高而使单个投资者无力或不愿意承担监督公司经营之职。 从上述分析可知,机构投资者通过专家操作有效地分散风险,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专门进行投资业务的经营机构。从分工的角度看,这种制度安
9、排无疑是符合经济原则的。二、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分析(一)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在证券市场中,一般而言,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内在投资价值上下波动的,并且,这种波动会受到一定的市场制约,当其价格波动偏离价值太多时,便受到投资者套利行为的抵制,从而使价格逐渐向价值回归,这构成了股票价格稳定的内在机制。证券市场波动程度并不是简单地指股票价格变动的幅度与速率。因为股票价格的变动既可能源于基础价值(Fundamental)的变化(如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利率发生了变化等),也可能是纯粹的价格波动。但是,由于受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的基本素质是不断变化的,这决定了股票内在投资
10、价值也将不断改变,因此其价格必然会随着内在投资价值的改变而相应改变。既然这种随着内在投资价值改变而引起的价格波动本身并没有偏离价值,甚至更准确地反映了价值,那么,我们并不能因为波动幅度较大而认为价格不稳定。同样道理,在一个证券化率较高且证券市场较为完善的国家里,证券市场是其经济晴雨表,反映着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我们应结合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来动态地讨论证券市场的稳定。当一国经济长期强劲增长时,证券市场表现为股指的长期缓慢爬升;而当一国经济遭受外来冲击或出现经济危机时,证券市场则表现为股指的长期下跌。因此,从动态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证券市场的稳定并不能仅仅看其波动幅度,更为重要的是要看这种波动
11、是否动态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如果反映,则即使有所波动也应认为是稳定的;反之,如果没有反映,即使波动较少也是不稳定的。(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募集资本和扩容应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目标,中国上市公司首先应当建立能够确保所有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充分、平等行使权利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不仅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也是中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首先,解决国内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需要机构投资者的介入。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脱胎于国有企业,改制的“路径依赖”导致国有股和法人股一直占绝大多数。这一现状导致以下问题悬而未决: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证券市场 机构 投资者 持股 偏好 行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