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以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为例 (3).doc
《中西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以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为例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以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为例 (3).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音乐学专业)系 别: 教育学院 专 业 方 向: 音乐教育 学 号:学 生 姓 名: 题 目: 中西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以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为例指 导 教 师: 职 称: 副教授 20 年 月 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国音乐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786E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音乐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音乐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对于当代学生的教育,现在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传统学科上,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音乐作品的共同呈现上
3、,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团队合作,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特别是在合唱中,合唱对学生统一性和合作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多声声乐作品是合唱的一种形式,音色的训练是合唱声部融合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训练的过程,队员们学会了相互协作与整体协调,使不同的音色、旋律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良好的团体合作精神,培养出了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声部融合”作为合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为了更好的促进声部融合的训练,笔者尝试从音韵学的角度切入,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侗族大歌”、“阿卡贝拉”这两种代表中西多声声乐的作品中分别从音韵学
4、特征与教法进行研究,从而启示我们,音韵学中包括的语言以及音乐中的旋律对多声音乐教学中声部融合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该问题的深层研究对我今后从事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音韵学;侗族大歌;阿卡贝拉;合唱训练;音色训练;声部融合目 录摘 要I前 言1一、何谓中西多声声乐作品中的“音韵”问题2(一)音韵学中的“音韵”概念2(二)中西多声声乐作品中的“音韵”研究侧重3二、“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作品简介及音韵特征3(一)“侗族大歌”作品简介及音韵特征31.“侗族大歌”作品简介32.“侗族大歌”音韵特征3(二)“阿卡贝拉”作品简介及音韵特征51.“阿卡贝拉”作品简介52.“阿卡贝拉
5、”音韵特征 6三、“侗族大歌”、“阿卡贝拉”音韵比较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 6(一)“侗族大歌”与“阿卡贝拉”音韵比较6(二)“侗族大歌”声部融合训练 71.语言训练 71.1已有语言训练方法 71.2基于符合语言音韵特征的语言训练新方法 82.音色训练 82.1基于符合语言音韵特征的声部融合音响的新界定 82.2已有的音色训练方法 82.3 基于符合语言音韵特征的音色训练新方法 9(三)“阿卡贝拉”声部融合训练 91.语言训练 91.1已有语言训练方法 91.2基于符合语言音韵特征的语言训练新方法 102.音色训练 102.1基于符合语言音韵特征的声部融合音响的新界定 102.2已有的音色训
6、练方法 102.3 基于符合语言音韵特征的音色训练新方法 11结 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第10页前 言目前,在国内对于多声声乐作品教学的文章很多,但是很少会将音韵学的内容作为主要论述对象来研究。因此,笔者在知网上输入关键词“侗族大歌”得到1313条结果,输入“阿卡贝拉”得到125条结果,输入“侗族大歌语言特征”得到4条结果,输入“阿卡贝拉语言”得到6条结果,输入“音韵学概念”得到61条结果,没有查到国外文献。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三种方法来进行课题研究。第一,文献研究法。笔者在图书馆以及知网上大量搜索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总结,了解并学习有关合唱训练、音韵学语言学知识、侗族大歌以及
7、阿卡贝拉相关内容,这对笔者后期进行论文写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第二,比较研究法。笔者通过查找侗族大歌和阿卡贝拉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侗族大歌与阿卡贝拉在语言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其风格特征也有所差距。这对读者研究歌词语言在合唱声部融合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法。笔者通过查阅翻看语言学以及音韵学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关于语言学和音韵学的定义、侗族大歌的语言从属以及歌词语言对于歌曲风格特征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这对笔者研究歌词语言在合唱声部融合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一定的作用。一、何谓中西多声声乐作品中的“音韵”问题(一) 音韵学中的“音韵”概念音韵原本是指我国
8、古代诗歌中诗文的语言韵律,也是指在发音的过程中声音的转折起伏。在中西声乐作品当中的音韵问题实际上也是关于声誉转折起伏的问题。因此,关于音韵的研究又称声韵学。 林熹 耿振生.音韵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出版2008年3月,第1页.“回顾中国音韵学的发展历程,自东汉服虔、应劭为汉书作音注始,距今已有一千八九百年。中国音韵学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传统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汉语言文字学这个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鲁国尧“多元”“争鸣”“创新”的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 11 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 6 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J 古汉语研究,2004( 4) 我国的音韵学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可以被分为两个
9、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我国音韵学在学科理论上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音韵的发展历史研究。历代千百学者为之殚精竭虑,前赴后继,论著堪称汗牛充栋。这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古代曾受到梵语语音学的影响,近现代又接受了西学的精华。在中国境内,除了丰硕的汉语音韵典籍外,还有大量域外对音音韵典籍,对中国音韵学的本体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音韵学研究的繁荣。鲁国尧 中国语言学的愿景像珠峰一般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M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第 23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9可以说,中国音韵学研究史就是一部“一本”“多元”“争鸣”“创新”的历史。王力 汉语音韵学M 北京: 中华书局,1956音韵学,对于声乐领域中
10、的声乐理论研究来讲,多少带些“神秘”,带些“高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我们汉语的学习基础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有26个字母,是每个国人从小学开始都会学习的一种语言基础,汉语拼音和其他语言的学习基础对比来看,看起来并不复杂。而我们古老的音韵学也是在汉语拼音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语言学和音乐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特别是语言学中的音韵学,它是沟通语言学与音乐学的桥梁,也是搭建音乐学学科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韵学自成体系,讲究从声、韵、调的角度下手。所谓的声、韵、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包括b、p、m、f等,其中声母
11、又可以划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等等。韵母包括a、o、e、i、u、v等,可以划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声调包括四个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那么,音韵学中的“音韵”问题跟中西多声作品又是什么关系呢?下文将浅析笔者对中西多声声乐作品中的“音韵”研究侧重在哪些方面。(二) 中西多声声乐作品中的“音韵”研究侧重如今,扣人心弦的声乐作品越来越多,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西方多声声乐作品无论在歌词、旋律、和声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距。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能够通过它的歌词、歌曲和表演形式来打动观众的心。其中歌曲的演唱或者吟唱都是建立在发音的基础之上的。音乐和文学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科,歌曲中语言
12、的表达便是通过音乐的声调和旋律来传达文字中的故事和心情。汉语文字的博大精深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像日语是以平假名和片假名所组成的语言,其很多词语都属于外来词,只是发音与外来词相同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又例如英语,是由各个不同的字母所组成的词语,再由词组成的句子,这些词和句子之间,甚至是组成此的字母之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是汉语言就不同,每一个字都有它自身的特殊含义,每一个字组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词,以及不同的词所组成的句子都会形成其独特的含义,可以表达作者内心的世界和情感。而在汉语的发音中,句子语言的抑扬顿挫、押韵度、排比手法等等都能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和表达含义。所以,语言是“音韵”研究的重点方面。
13、虽然说音乐不分国界,其感情的传达和声音的表达是共通的,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声乐作品和西方声乐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的。从音乐作品的调式结构上来看,我国声乐作品主要以民族歌曲为主,作品中充满着各个民族自己的特色,不论是语言特色、节奏特色还是发音方式等特色。而国外的声乐作品则大多采用统一的调式结构,即大调结构或者小调结构。从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来看,我国的音乐作品大多会以主旋律加上问答等具有冲突性的表演形式进行,而西方的声乐作品多以和声的方式进行。 张中笑、杨方刚.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9.不同的旋律表现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旋律风格特征,所以,旋律也是“音韵”研究
14、的重点之一。笔者认为导致中西方多声声乐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音韵”之间的差别,即声乐作品中歌词的差别。接下来笔者将从“侗族大歌”、“阿卡贝拉”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二、 “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作品简介及音韵特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们自己特的民族歌曲,这些歌曲作品大多是以多声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但国内外的影响更为广泛还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了,但是它真正得以通过完整的音乐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人们发现了以合唱形式歌唱的侗族大歌,这是我国大陆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侗族大歌真真正正以正式
15、的表演形式被呈现在国人的面前,是在一九五三年。而侗族大歌通过国家走向世界的大舞台,是在一九八六年。这一年是一场国际之间的音乐交流大会,每个国家都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他们独特的音乐,传达着他们的心声。而当我国的侗族大歌在舞台上亮相,从它的第一个音符响起,一直到歌曲结束,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吸引,他们不禁赞叹侗族大歌中蕴含的纯净的民族特色带给人心灵深处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冀洲.侗歌在巴黎第1页,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无管是从旋律、多声状态以及流传的长久性和国内外知名程度都成为笔者选择侗族大歌的原因。阿卡贝拉是一种起源于教会的音乐形式,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阿卡贝拉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多声声乐作品的音韵特征与声部融合训练教法研究以侗族大歌、阿卡贝拉为例 3 中西 声声 作品 音韵 特征 声部 融合 训练 教法 研究 侗族 贝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