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浮生六记》中夫妻之情的情感内蕴.doc
《论《浮生六记》中夫妻之情的情感内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浮生六记》中夫妻之情的情感内蕴.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浮生六记中夫妻之情的情感内蕴摘要 浮生六记是清中期文学家沈复唯一一部流传至今的自传体性质的作品,在这部篇幅不长的作品中,沈复花费了大量笔墨记述了与其妻陈芸的夫妻情感和日常琐碎生活,于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温情与真情。对夫妻之情的描写既是全书的亮点,也颇具研究价值,便于我们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掘其更深入的文本价值。书中所记述的夫妻之情有三个不同的感情层次,一是两小无猜的纯美爱情,二是互为知音的知己之情,三是患难与共的夫妻深情。究其情感成因有来自个人、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情感成因的分析,我们得以对当时苏杭一带中下层文士的生活风貌和社会状态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在情感的表达上,沈复则通过对
2、陈芸的刻画、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以及叙事技巧的巧妙穿插为读者呈现出了一段平凡却真实动人的情感。关键词 浮生六记 情感内蕴 文化 夫妻之情 On the Emotional Connotation of the Couples Feelings in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Abstract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is the only autobiographical work by Shen Fu, a litteratist in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which h
3、as been handed down till now. In this short work, Shen Fu spent a lot of ink and ink describing the couples emotions and daily trivial life with his wife Chen Yun, revealing deep warmth and true feelings between the lines. The description of lov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is not only the highlight of
4、 the book, but also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s to take it as a starting point to further explore its deeper textual value. The lov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described in the book has three different emotional levels, one is the pure and innocent love, the other is mutual bos
5、om friend, the third is the husband and wife share weal and woe deep feel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emotion, we can have a more accurate grasp of the life style and social statu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lass scribes in suzhou and hangzhou at that time. In terms of the expression of e
6、motion, shen fu presents an ordinary but truly moving emotion to the reader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Chen yun,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lyrical modes and the clever interweaving of narrative techniques.Key words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Emotional implication, culture, emotion between coup
7、le 目 录引 言1一、情感表现1(一)两小无猜的纯美爱情1(二)患难与共的夫妻深情2(三)互为知音的知己之情2二、夫妻情深的成因分析3(一)从个人角度看3(二)从社会角度看5(三)从文化角度看8三、夫妻之情的表现手法10(一)叙事特征10(二)抒情手法的运用11(三)人物刻画12结 语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2引 言浮生六记的书名取自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1 李白:李太白全集下,【清】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版,第1292页。作者沈复亦借此题寄予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书中记述了与陈芸琴瑟相和、缱
8、绻情深的闺房之乐;记述了普通文士在清贫生活中的闲情逸趣、对美的鉴赏;记述了人生浮沉、漂泊无依、坎坷离愁之苦;记述了各地风景名胜、奇闻异观、游历之快。全书文风朴素自然,不事雕琢,但贵在一个“真”字,如冯其庸评浮生六记道:“我喜欢这本书,第一是因为作者沈三白写得很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事真情亦真,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与妻子陈芸的夫妻深情,二人之间并非只是普通的夫妻之情,更有着一种超越夫妻关系的文化情感。 自浮生六记的手稿为晚清文人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发现以来,对此书的研究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早期对浮生六记的研究多集中在考证方面,主要研究的问题有:对沈复生卒年的考证、对
9、沈复游历琉球时间的考证以及对于足本后二记真伪问题的争论。随着浮生六记的研究进入兴盛期以来,其研究方向与研究角度逐渐多样化,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一时期的研究类型粗略分为三大类,即艺术成就研究、陈芸形象研究、思想内容价值研究。近几年对浮生六记的研究则更为细化深入,研究视野也更加开拓,除了陈寅恪、俞平伯等老牌学者,也出现了一批例如张蕊青等的中青年学者,将对浮生六记的研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研究方向涉及到沈复思想、写作手法、文体论争、英译本研究等多个方面。但纵观这些研究,似乎对于夫妻之情的研究较为稀少且不够系统,部分论文中虽提及了夫妻间的情感,但研究并不深入,只是浮于表面,故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拟
10、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对夫妻情感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和探究,通过文法研究等方法探究隐藏于夫妻情感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情感,发现浮生六记更多的文本价值。一、 情感表现沈复与陈芸风雨相伴二十三载,时间的流逝,生活的磨砺从未使两人的情感日渐褪色,而是使他们的情感更加坚固并赋予了这种感情更多的层次与内涵。对夫妻情感进行剖析,笔者发现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相识相知时的纯洁爱情,二是互为知音的知己情,三是历经磨难却依旧患难与共的夫妻深情。(一) 两小无猜的纯美爱情中国古代婚姻向来由父母为子女做主,讲求的是门当户对,嫁女与娶妻大多考虑的是利益与权利的联合,因此青梅竹马的自由爱情显得格外珍贵。沈
11、复与陈芸之间虽有父母之命,但却基于二人间两小无猜,相互倾心的情感基础。更为难得的是沈复与陈芸的结合完全是出于喜爱,未曾掺杂利益上的考量,彼时沈复尚是衣冠之家,虽算不上大富,但到底吃穿不愁,放到今天来说也算是个中产家庭。而那时的陈芸却是“四龄失怙”,“家徒壁立”,一家三口皆仰仗陈芸的女红度日,沈复下定决心非陈芸不娶只因叹其才思隽秀,柔和淑婉,好在沈母亦爱陈芸之柔和,便未加阻拦,顺水推舟促成了这段佳话。因此这段感情的开端便纯洁而美好。婚前亦发生了一桩趣事,二人因堂姐出嫁之事再次相聚,陈芸料到沈复不爱吃甜腻的枣脯,便暗自为他藏了粥,岂料为堂哥发现,陈芸大窘。虽是一件小事,但沈复只用三言两语便写尽了初
12、恋的青涩甜蜜和未出阁少女的娇羞,脉脉温情跃然纸上。二人婚后,无论是新婚之夜的浓情,沈复求学归来后的重逢,还是共尝虾卤瓜,臭腐乳时的趣味对话,沈复皆以细腻的笔墨写尽了这份情感的纯美,似一块未经雕饰美玉,在漫长的时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二)患难与共的夫妻深情婚后沈复与陈芸虽琴瑟和鸣,但亦离不开柴米油盐的琐碎和为生计的担忧。夫妇二人的生活始终是清贫的,如沈复言“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捉襟见肘。” 1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沈复没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常常难以维持生计,父母亦对二人多有误解并将他们多次赶出家门,再加上沈复兄启堂的离
13、间,夫妻俩失去了大家庭的帮助,无依无靠。但尽管在外颠沛流离、吃尽苦头,陈芸却依旧不曾对丈夫有丝毫怨言,不但对沈复不离不弃,在病中还想方设法为沈复谋生出谋划策。在好友华夫人家养病之时,陈芸便早早想到居此非长久之计,待病稍有起色便提醒沈复自己曾典钗换金借予他人,正巧这人所在地靖江离华夫人家不远,可前往索还。陈芸素有血疾,听闻绣经书可为家庭带来收入,因此在病重期间,她依旧强忍着不适一连绣了十天。陈芸为夫筹划前程,沈复亦不忍妻子担心,为了让妻子安心,他佯装备骡马,实则馕饼徒步外出谋生计。然天妒情深,陈芸到底没能逃脱病魔的利爪,血疾复发的陈芸在弥留之际所言字字句句都透着酸楚与无奈,有作为母亲没能抚育孩子
14、的遗憾,也有为人妻对夫君的担忧和对自己的责备,唯独没有丝毫抱怨与不满。沈复亦许诺:“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2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字字句句都浸透心酸与悲凉,陈芸之死也将夫妻间至死不渝的深情推向了高潮。常说患难方能间真情,沈复与陈芸二人间的同甘苦,共患难的真情是两小无猜纯美爱情的进一步升华。(三) 互为知音的知己之情陈芸与沈复的关系,已超越了相敬如宾的夫妻之情,更多的是一种知音之情。沈复于书中言“其癖好与余同,且能查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3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
15、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这样的心意相通为二人的相处平添了不少生活乐趣,陈芸为沈复的闺中良友,而“良友”关系的形成亦来源于深层次的文化情感。陈芸虽为女流却通文墨懂诗书,亦有高雅情趣,炎炎夏日便陪同沈复 “课书论古,品月评花”消暑。于沧浪亭,我取轩中同沈复谈诗论赋,联诗遣怀,趣味颇丰。沈复受性灵派的影响颇多,为人爽直不羁,爱好自然随性,不喜过多雕饰,陈芸亦是一位诗意的生活家,不爱胭脂粉黛,常素净淡雅,爱好搜集残书破卷。生活虽清贫,但却不失美感,做活花屏,做梅花食盒,布置盆景皆不在话下,表现了不俗的审美与诗性,而诗化亦是性灵的外在表现,暗合了沈复的文化追求与价值观。沈复也未曾以那个时代
16、传统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妻子,而是给了陈芸足够的尊重与平等,不重男女之别,甚至有如“卿来世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 1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等语,表现出了超乎于时代的先进思想观念。沈复知妻喜爱外出游玩,便鼓励陈芸女扮男装陪同自己一览洞庭君祠的繁华热闹,带领陈芸同游太湖,领略山水之秀美,而这一行为在一定层面上则是夫妇二人对于封建礼教的反叛。文化情感的体现亦表现在二人的对话中,彼时陈芸爱吃虾卤瓜和臭腐乳,而此两样为沈复最恶,沈复便以蜣螂和狗来打趣妻子,陈芸亦不甘下风,将两种食物喻为无盐,虽貌丑而德美。夫妻间的趣味对话俗中透雅,趣味尤甚。尤其是陈芸最后的那句“情
17、之所钟,虽丑不嫌” 2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更是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远超俗世生活,是基于世俗生活的文化对话。二、 夫妻情深的成因分析沈复并非酸腐文人,他天性落拓自由,不喜约束,且有超乎时代的平等观念。陈芸亦非普通闺阁女子,不但精通女红,能操持家事,同时也略通诗词,盆玩之道,颇具慧心,在清贫的生活中也把每一天过成诗,是个活脱脱的生活美学家。二人兴趣相投,观念相似,自然是珠联璧合,夫妻情深。但二人间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并非仅仅是个人原因,也受到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一) 从个人角度看1.对本真的追寻沈复于乾嘉时期写作完成浮生六记,这一社会大背景下的文学
18、创作摆脱了文以载道,宣传教化的传统使命,再加上性灵说,心学等的出现使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将目光渐渐由对外在事物的追寻转向了对内的探索,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黄卓越在闲雅小品集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中年的天真3 黄卓越: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中年的天真,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中认为中国文人在明清时期恢复了天真,性灵开始复归,从而走进了“此心安处是故乡”的彻悟中。沈复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浮生六记中沈复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本真的追寻。“本真”的追寻首先体现在著书的目的和内容中,在卷一中沈复就提到了写作浮生六记的原因是“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苟不记于笔墨,未免有辜
19、彼苍之厚”,“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1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不同于大多数文人著书立说是为流传后世或是使书中之理明于后人等的目的,沈复写书只是因不忍辜负苍天待他之厚,所以才将真人真事付诸笔墨,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并且浮生六记最初也是以手稿的形式被清代文人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发现的,若真的想要传于后世,恐怕也不会在光绪年间才被偶然发现并且已失掉了后二记,此为沈复本真的一方面。纵观全书,书中的叙述虽平淡朴实,文字不事雕琢,但读来却令人动容,自被发现后,不断被刊印并畅销海内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一个“真”字,沈复本真的生活态
20、度在创作中就表现在对真实际遇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流露中。卷一闺房记乐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记录了沈复与妻子陈芸二人平淡却甜蜜的生活,自古以来文人喜欢描述才子佳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记录名妓狎玩之事,但以如此深情描写自己的夫人,且将闺房之乐置于卷首,实在罕见罕闻。最为难得的是书中也有对于性爱的大胆展示,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对闺房之事通常是难以启齿的,若是稍有涉及,不免会有淫秽之嫌,但沈复却敢于突破礼教的束缚,展示性爱之美,这也是沈复本真个性的张扬。三白对于本真的追寻还体现在其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多样化的审美之中,封建社会通常强调秩序以及三纲五常、尊卑之别,女子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而沈复在同妻子
21、交谈时却说:“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 2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在女性不得随意抛头露面的年代,为了能让妻子一览水仙庙神诞时“花光灯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的热闹之景,沈复鼓励妻子戴男冠,着男装,悄悄携她共赏胜景。这是对封建礼教的突破和挑战,是率性不拘的本真美的体现。沈复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仅以四处做人幕僚为生,再加上家庭内部的矛盾,自己与妻子也不被父母喜爱,夫妻二人的生活可以说是清贫的,但他们并非如普通夫妻一般,整日困于柴米油盐而失了生活的乐趣,在捉襟见肘的生活中,二人亦是安贫乐道,常常在一起品诗论文,作画饮酒,相与观赏良辰美景,寻物外之趣,即
22、便被家人赶出家人寄居萧爽斋时,也不改其乐,追寻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大有魏晋风度。作为一名文人,沈复亦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情趣和格调,不喜随波逐流,在浪游记快卷首,沈复自评曰: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3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在插花方面,他强调“起把怡紧”“瓶口怡情”,使成品看起来自然而有疏瘦古怪之美,有世外之趣,在种花盆景方面,他认为剪裁盆树时“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 4 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种水仙时,他手边没有灵璧石,便创造性地用炭代
23、替石头,再取大小五七枝黄芽菜植与盘内,黑白分明,竟颇有趣味。无论是养花种草、插花盆栽还是垒石叠嶂,沈复都有着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并且追求一种自然真实又带着古怪疏离的美感。沈复既能将陈芸视作知己,惺惺相惜,可见陈芸亦是性情中人,本真的追求在她的身上也有着充分展现。陈芸身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大环境中,但她并没有受到这一思想的束缚,从小便展现出了不俗的文学资质,在幼时学语时,口头教授她琵琶行她便能立马背诵下来,家中清贫,无人教她识字,她便从书院中偶然得到的一卷琵琶行里挨字而认,始能识字,后又在刺绣的间隙中自学吟诗作对,且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妙句,才思隽永,灵气动人。然陈芸之慧心不
24、仅在笔墨,亦在女红,陈芸家境并不好,全家几乎都靠着她做女红来补贴家用,尽管家徒壁立,陈芸依旧靠着她的一双巧手让弟弟上学能够修脯无缺,如此德才兼备,实是封建社会下的理想女性。她不像普通女子那般无趣,只知柴米油盐,也不像一些大户小姐那般端庄自持,尽管能识文段字,她亦不曾自命不凡,而是贤良又活泼,聪慧又可爱,尽显性灵真趣。陈芸的个性与审美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沈复有相似之处,在品诗论文上,陈芸有着自己的独到看法,她认为杜甫的诗锤炼精纯,格律严谨,而李白的诗潇洒落拓,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喜爱,所以她更爱李白胜过杜甫,陈芸喜爱李白诗活泼洒脱的情感实际上也暗合了当时盛行的性灵思潮中“不拘格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浮生六记 夫妻 情感 内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