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3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543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之我见以巴黎圣母院为例摘要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建筑最具代表性和美学价值的艺术风格之一,本篇将以巴黎圣母院为例,从其时代背景、空间架构和宗教美学等角度简要分析其特征,从而见出该时代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哥特式 建筑 结构 宗教 美学从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至14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历史上一般称作中世纪。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从头做起。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纪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5页。
2、这种情况直到11世纪封建制开始走向繁荣才有所转变。 西方美学史教程李醒尘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第76页。11世纪始,欧洲大部分庄园逐渐发展成城市,甚至有些城市已经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哥特式建筑也正是发端于此。“哥特”原指“野蛮人”,哥特式建筑因其高耸的尖塔等设计,呈现出一种粗犷而富有挑战性,宏大又神秘的视觉效果,而被称为“野蛮人的艺术”。哥特式建筑在发展初期是一种受轻视和排斥的建筑风格,但随着宗教对其进行接受和再创造,它也逐渐获得普遍的审美接受。哥特式建筑率先在法国兴起。11世纪中,法国教堂建筑已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形,如圣丹尼教堂,它是最早用
3、四尖券巧妙解决各个拱门的结构问题,用巨大的彩色玻璃作橱窗而为今后诸哥特式建筑所效仿。巴黎圣母院是这一时期哥特式建筑最出色的代表作,亦是法国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它的各部分是在1163年至1235年分别竣工。本篇将试图从巴黎圣母院所呈现出的特点,分析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的特色。一是对称布局,结构严谨;高耸入云,气势恢宏。中世纪时,正值宗教信仰发展的高峰,这一时代的建筑比同时期的绘画和建筑更严格地表现出神学的理念,哥特式建筑作为普遍的视觉艺术,更是作为教会代表性建筑之一,更突出表现在它能将不同的部分进行结合或统一,从而或隐或显出单个甚至多个对称性布局,这与各种部分结合在一起所彰显出来的美的多样性
4、形成强烈的反差。鸟瞰巴黎圣母院,可观其平面呈横翼较短的拉丁十字形,这正是天主教十字架长短的比例。教堂东向是圣坛,圣坛之后一个半圆的外墙。西向是正大门,大门两边各有一对高达60米的方塔楼。十字形交叉处是一个大大的穹隆,穹隆之上则是一个高而窄的尖塔,该塔达90米。这是从外观所见的大教堂。教堂内部的东西方向都排着两长列高为24米的大石柱,直通屋顶,且柱子之间分布的距离不到16米,屋顶离地面却有35米。因此,诸多柱子形成了一个极其窄而高的空间。更具视觉冲击的是,这两列柱子的外侧两边还各有一列稍矮的石柱支撑着上一层的侧廊。二是使用骨架券拱顶和飞券,这一创造性结构不仅增强了建筑受力,开阔了空间,还使建筑物
5、更具动感。巴黎圣母院在设计中多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秀长的束柱分担了之前罗马建筑中仅仅用厚壁支撑拱顶重量的设计,进而大大减少了墙壁的厚度,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世界建筑艺术史郑永安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61页。建筑物因为更具有抽象几何性而远高于绘画和雕塑之上,成为承载中世纪的时代精神的代表,而巴黎圣母院内部更为狭长,又具有窄高的空间,造成逼仄的空间感,这无疑归于一座座高耸、瘦长的束柱的排列组合。由此,巴黎圣母院不仅在平面上完善了拉丁十字的形象,在内部细节上也十分注重空间架构的完整统一,使整座建筑形体性状高直,给人敦实感和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感受。三是新旧时代精神的交融,宗教色彩浓郁,又
6、带着世俗世界的精神,不仅充分表现在外饰上,而且也体现在建筑物的内容中。建筑说到底还是一种艺术表现的行为,它应然地具有审美价值,哥特式建筑诚然如是。作为中世纪神学的表现手段,哥特式建筑不可避免地浸润在宗教信仰中,不管是教堂内壁的绘画作品中的圣经故事,还是教堂外部和整体设计的构想,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不仅表现为哥特式建筑带上了神学的时代精神,还潜藏着欧洲建筑的建构传统和欧洲艺术的工艺传统。首先是教堂四周内壁橱窗上的绘画,极具宗教色彩。每一层拱券上都刻有一串圣母、圣婴,大主教或者圣徒的像。中间那个门洞还被一根上面刻有基督雕像的柱子一分为二。三个门的上方,横向的水平线上也有一排雕像群,他们共二十九
7、位,全是法国历代的君主。在这群雕像的上面,正中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圆如巨轮的“玫瑰花窗”,它先用工字型铅条盘出花纹,然后嵌上五颜六色的玻璃。 世界建筑艺术史郑永安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56页。在走廊两侧,玻璃窗上还有按照天主教的圣经故事,绘在彩色玻璃上。其次是对玻璃的使用,是欧洲传统工艺和阿拉伯新兴工艺的结合。当阳光透过彩色的橱窗照射进入教堂,或夜晚的灯火照亮这座高大的教堂时,教堂一时金碧辉煌,灯火、石柱和人融为一体。总而言之,哥特式建筑的美不仅表现于建筑物本身,还表现于构造其的方式。巴黎圣母院作为哥特式建筑美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因为气势恢宏的建筑结构闻名于世,其中的内部雕刻也极具审美价值,哥特式建筑正是借助它,方才越过时间的界限,穿越历史,走到现代。亨瑞奇胡布希在我们应该建造什么风格中指出“风格”一词“是建筑的本质性概念”,“是普世的本质性元素,而风格正是在这里展现出来”。 转引自建筑文化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细读亨瑞奇胡布希的论著朱涛著,第253页。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正是中世纪最具普世的艺术风格之一,而巴黎圣母院正是它彰显的途径之一。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西方美学史教程李醒尘著;3、世界建筑艺术史郑永安编著;4、建筑文化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