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孔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拉图与孔子.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柏拉图与孔子的人治思想比较研究 专 业 姓 名 导 师 准 考 证 号 考生身份证号 安徽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制二 年 月 日摘要:柏拉图和孔子虽然在时空上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是在政治伦理思想上却有很多值得联系和可比较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二人思想的比较,可以得出中西方政治伦理思想以及中西文化与哲学的鲜明不同;其次,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能够得出二者政治理论思想中超越时间、思想和文化疆域的共同本质与共同使命。本文试图超越历史与时空探究政治统治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试图得出政治伦理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内在的伦理秩序的结论,不管是柏拉图还是孔子都认为伦理秩序能够决
2、定政治秩序。 关键词:柏拉图;孔子;人治思想目录1.引言11.1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1.3论证方法11.4国内外对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22.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具体内容32.1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32.2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43.柏拉图和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比较53.1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相同点53.2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不同点64.结 语7参考文献8致 谢91.引言1.1选题背景孔子和柏拉图都处于人类文明形成的奠基性阶段,在这一时期的东方,华夏大地正处于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集权的社会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派在各
3、国游说试图建立维护本阶级的社会制度,同时我们也开始在积极探索维护封建社会发展的方式,这一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仁政”,刚好可以成为封建统治的一把利器。同样,在遥远的西方社会,柏拉图所处的时代也正是由城邦制度向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说二人的思想奠定了未来几百年,几千年社会的发展方向,由此形成了当今东西方社会思想上独特的方向。1.2 选题意义在本文针对于以西方为代表的人物柏拉图和东方文化的奠基者孔子为例,试图去探讨东西方在“人治”思维上的差异性,最重要的意义有一下四点:一、丰富思想理论研究,用人治思维的视角去看待柏拉图和孔子的思想在理论上是一种丰富和拓展。尽管他们二人在时空上分属于两个不同
4、的地域和时空,但在人治思维上却跨越时空走着相通之处。二、试图阐释东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的异同,通过对两个重要人物思想的探究,得出两个地域文化不同的缘由,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更好的认识到东西方制度。三、本文试图阐释人治思维在政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对柏拉图和孔子人治思想的探究,挖掘政治思想的本质。无论是东方政治还是西方政治,毫无疑问它们都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治秩序。四、笔者对古人的经验的研究是为了给当代政治发展提供启示,挖掘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现代思维,同时有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依据,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1.3论证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国
5、内外学者对于柏拉图和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对前辈经验的学习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性的感知,并且学习和借鉴某些学者重要的观点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二、历史分析法,本文主要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大家柏拉图展开研究的,这也就决定了所有的论述必须要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之中,用当时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两位大家对于人治思维的发展。三、归纳法,本文在第三部分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归纳法,通过对柏拉图和孔子人治思维的具体内容进行总体性的归纳,讨论了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分析了二人在正义论、仁政论中的人治思想。四、比较法,本文的第四部分就采用了比较法展开论述,针
6、对于第三部分柏拉图与孔子人治思想的具体内容、重要意义以及影响和作用的比较,为本文最终结论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论据支持。1.4国内外对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目前我国学着对于柏拉图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柏拉图的国家政治思想是以哲学思想为依托的,他认为只有少数哲学家才能统治城邦,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有序和谐的运转。就此而言,柏拉图实际上是权力阶层,也就是贵族阶层,维护了贵族阶层的利益。二、柏拉图试图将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相统一于国家治理之中,但他过分的关注于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之间的相关性,却忽略了其中固有的矛盾。使用哲学思维统治国家却不能使得所有的个人成为正义的化身,国家的正义与个人正义
7、都又赖于社会公共秩序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城邦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公共秩序并不完善足矣使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相契合。三是柏拉图始终是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这尽管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决定了他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的失败,以思维至上的理念会导致他脱离现实社会的实际,不能以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社会发展,所以柏拉图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唯心主义哲学和社会政治相结合的模式,理性与管理相融合。研究柏拉图思想必须要回到古代社会的语境之中。历来我国学着对于孔子人治思想都集中在“仁政”方面,陈开先就曾经发表过文章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他重点提到了孔子仁学思想是道德个人主义,一直不懈探索一种中庸和谐之道,
8、孔子试图用这种理念去构建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由此也引发了学而优则仕的热潮。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面临着制度与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磨合,从孔子思想着手去探究是最佳的方向。郭志民,吴俊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为政以德,他们从从正名、正己、守信、养民、教民、举贤等六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孔子之言政治,亦以道德为根本”。张培国等人则是朝着以礼治国的方向进行研究,孔子提倡复兴周礼,实际上是要将“礼”与“仁”结合起来。著名学者王涛则提出了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与传统的“周礼”并不相同,而是一个以仁为核心、包含多层次含义。当前许多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探究柏拉图与孔子思想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二人的比较研究
9、挖掘东西方文化制度。著名学者陈佳扬就发表过文章孔子与柏拉图之比较,在文中曾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和柏拉图是分别屹立于东西方的两位思想文化巨人。尽管他们的国别各异,生活的时代和道路不同.但是无论是政治抱负、哲学思想还是兴学业绩.这两位历史文化巨人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众多研究中学者们普遍有一个共识便是:柏拉图虽然重视“德性”但是在其后期思想转向中更加赞赏法治。有学者认为:“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偏向于抽象思维和怀疑精神,其洞穴隐喻对后世影响巨大,孔子的经验主义偏向于实用主义和保守主义。”我们在探讨二者人治思想时必须要回归当时的历史语镜,这样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研究。本文试图阐释柏拉图和孔子在
10、人治思维上的思想内涵和具体内容,挖掘二者在政治思维中的相通之处。利用历史人物比较的方法,阐释柏拉图和孔子在人治思维上的不同点,试图发掘中西方政治不同的原由。通过跨时空和跨文化的交流得到两者政治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作用,找孔子与柏拉图对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发展路径形成的影响。2.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具体内容2.1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是在古希腊民主制度逐渐瓦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刚刚结束战争,古希腊城邦文明的光环已经逐渐消散,共和制度开始被专制政权所取代,专制制度时代霸主们野心勃勃,不安于城邦日常的管理,开始对外扩张,海外贸易殖民扩张日益兴盛,柏拉图在
11、第七封信中写到:“一切现存的国家都治理得不好,他们的政制,如不采取剧烈的措施和很好的机遇是不可能改革的。”希腊遭遇了最大的危机便是政治上的统治阶级的野心膨胀,他们不再单纯的满足于在巴尔干半岛上行使权利,同时斯巴达人强大的军事力量对雅典政权不断施压,内部权利阶层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内忧外患的雅典政权在斗争中不断被瓦解,政权不断被更迭,民用内部矛盾重重对使得昔日辉煌的雅典逐渐失去霸主的光环。其次,雅典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对比于希腊依靠垄断和运行建立起来强大的经济体系体系,这一时期的雅典经济则是十分的不景气,这主要源自于斯巴达压迫之下百姓没有精力去经营种植,加之双方常年的战争导致了雅典人口锐减,百姓
12、民不聊生,奴隶饱受非人的折磨,以至于大量的逃亡出现。贫富阶层差距悬殊,旧有的经济模式不断瓦解。最后,雅典败落的原因还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政治上内外交困,经济上极勤极弱的局面必然会导致社会问题,财富不均,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却饥不果腹,底层百姓苦苦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这一点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相似礼崩乐坏,旧有道德体系遭到破坏而无法恢复,新生的统治秩序又混乱不堪。柏拉图的人治思想就是安邦定国,使百姓各司其职社会和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发展最为丰富的时期,周王室衰微使得诸侯国蜂拥而起,整个社会开始对于周王朝的权威产生质疑,权利阶层矛盾激烈,周王朝仅仅成为一个权力的象征,真正的霸主在春秋五霸手中掌握
13、。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所在的时代背景形成的原因也有三个,首先,王室没落霸主各自为政,试图在纷乱的社会背景下问鼎中原,孔子为周游列国试图说服诸侯国实行仁政。其次,在经济方面,井田制的开始也意味着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新兴贵族阶级的产生开始对土地的扩大,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贵族们开始容忍奴隶的逃亡,同时以劳动报酬的方式吸引劳动力,这也是奴隶制度向着封建制度转变的一个过程。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些严重的社会问题,百姓对于神的敬重开始衰弱,同时也导致巫鬼的猖獗,在这一时期孔子曾言“敬鬼神而远之”和“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土地制度的转使得百姓思想开始转变,孔子的思想就是试图去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同社会。2.2柏
14、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2.2.1 正义论中的政治伦理思想 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正义学说,在他创作的作品理想国中谈到,正义是至善。它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实事求是,有债必还,以正义的思想对待朋友,第二种就是把强权当做是正义,带走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第三种则是提出了“正义是至善”的观点。柏拉图把正义当做是一种道德标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强权即是正义”的观点给出了这样的解读:“每一种统治者全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此类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便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的罪,又有不正义之名。因此,我
15、的意思是,在任何国家里面,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政府当然有权,所以唯一合理的结论应该说:不论在什么地方,正义便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深入的解读了所谓的“正义”是有权力阶层的所决定的,强者主导着权力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在柏拉图的解读中正义成为统治阶级统治百姓所采取的一种工具,掩盖着其中的不正义的成分。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治,治国安邦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损害百姓利益的角度出发,正义都是被权利阶层定义的,就此而言,所谓的正义实则只是从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角度出发。2.2.2 仁政论中的政治伦理思想孔子人治思维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治与德政”,在古代中国“国家”是一个政治组织,是一个家的一
16、个放大版,在这个国家上层政治体系中严格着遵守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体系,孔子提倡的人治思想是“内圣外王”他坚定的认为只有将人伦等级处理好才能使得政治体系变得和谐完善。同时,孔子又提倡“德治”,为政以德并不是完全抛开法制提倡德治,而是在法制的根基上去采用德治。德治的主要方式就是维护“礼”,孔子曾言:“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个礼预示着对于礼法的维护,一方面是对于个人道德思想的提升,一方面是对于具体礼法的约束,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也要严格遵守祭祀制度。孔子始终认为人可以凭借个人德行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孔子弟子孟子后来的思想学说中发展成为民贵君轻的观念。3.柏拉图和孔子政
17、治伦理思想的比较孔子和柏拉图虽然在时空上相隔数万里,文化上相差很多,倒是他们在探索人治思想上却又着某些相似之处,古老的古希腊城邦和文明的东方封建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家”还是孔子的“仁政”对人类幸福以及社会和谐的终极目标却有着太多的一致性。 3.1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相同点3.1.1血统的转变柏拉图和孔子的人治思想都诞生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下,就得社会秩序土崩瓦解,新的社会秩序在时代中被急切的需要,柏拉图和孔子都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肩负起了为各自文明的社会构建起全新的秩序的历史使命。经济基础的超导致上层建筑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旧有的社会秩序中社会制度本身就是社会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准,然而
18、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血缘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孔子和柏拉图都在提倡以个人品德和智慧来划分社会等级。劳动力的解放和土地关系的改变引起了社会政治结构和秩序的改变,在旧的政治秩序里,血缘是决定社会资源分配和阶级划分的唯一标准,而柏拉图和孔子的人治思想学说中都提倡道德、智慧等非血缘因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1.2伦理秩序决定政治秩序 柏拉图的思想中试图将正义定义为完全的正义,所谓完全的正义是相对于相对的正义,相对的正义是指统治阶级不得不采用强制手段维护国家政权,而完全正义则是依赖以社会各个阶层的智慧和品德来维护。这一点上与孔子仁政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孔子曾言“导之以政
19、,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试把政治思维与个人德治所结合起来。所以不论是孔子和柏拉图他们都强调对于政治制度内外的伦理秩序的保证。柏拉图所提倡的内外社会秩序决定整个现实社会秩序。孔子所提倡的礼为本也是在强调对社会秩序的重视。3.1.3民众的解放 柏拉图所处的古希腊时代和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都出现了一个新兴的社会阶级,孔子和柏拉图也察觉到了这种阶级的变化。在古希腊平民的权利开始有所扩大,这也使得贵族权利得到一定的遏制。在柏拉图人治思想中有着极为明显的民主思想。在古老的东方,孔子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努力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由此可见百姓的社会权利有所扩大,孔子为重视
20、到了“民”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在战国后期更是出现了“民贵君亲”的人本主义思想,孟子甚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柏拉图和孔子在他们的思想中都有重视劳动者,承认普通劳动者或者平民社会地位以及政治权利的观点和倾向。3.2柏拉图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不同点3.2.1城邦秩序与天下归仁 在柏拉图的人治思想中的道德被当做一种信仰存在的方式,是一种理论上的观念。不同的是孔子的人治思想中的道德偏重于实践,大同社会倡导的是个人品德的提升,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尊卑有序和谐大同,柏拉图的治国试图以教育培养百姓,一个为善的国家必须是正义、勇敢、智慧、节制等道德并存的,他们是为统治者、卫士、生产者三个阶级所分成或同有的道德。
21、“正义”是共有的道德,表现为“各治其事而不过分作为”。3.2.2哲人与圣人柏拉图人治哲学王思想实际上是哲学与政治的统一,哲学是对于真理智慧的追求,在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阐释了哲学的作用是探究如何管理好一个国家,实现城邦百姓的幸福和维护共同的利益。柏拉图哲学是至善的理念。而孔子哲学却是以圣人之道,不单单只要求君主各尽其能,还要求士大夫们发挥其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孔子所追求的是一种圣人的人生态度,圣人成为个人道德实践的标准,孔子周游列国,对政治体制体察入微,他曾参与过鲁国政治制度的改革,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孔子本着正直的执政理念而遭到诸侯们的排斥和冷落,相比较柏拉图而言,孔子更像是一个理想的圣徒。4
22、.结 语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轴心时代”一定是诸多时代中最显赫的,因为再也没有哪一个时代能让思想如此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真正的政治家又可以如此浪漫和激情迸发。这个时代里贤者在世,英雄辈出,而整个人类的主流文明都面临着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劳动力解放的社会变革。总的来说,在人治观上孔子求“有道”的观念在当下社会中又较强的实践价值,这与与柏拉图求“正义”的纯粹理性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说孔子的“为政在人”是人文的、内化的、勉力践行的,那么柏拉图的“贤人政体”则是理性的、外制的和思辨的。孔子与柏拉图追求的理想制度都未能脱离等级与特权的社会和历史局限性。只是孔子强调人际关系和内化作用
23、,维系的是以血亲纽带为基础的宗法特权,最终难免走向人治,而柏拉图则更重视理性的制约力量,支持的是以经济为基础的阶级特权,较之前者更容易走向法治。在当下中国的国情不可不免带有人治思想的影响,但我们必须要承认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法制思想开始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里,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更为完善的法制制度来保证,由此可见只有将二人的思想融汇贯通的运用在当今中国的社会治理里中国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参考文献:1 余纪元.论柏拉图的回忆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2 许午.柏拉图的城邦文明论和“理想国”设计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6卷第01期3 郭长刚.柏拉图社会政治学说的人性基础齐鲁学刊199
24、6年第04期4 任彩红,彭金富.“哲学王”何以可能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引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5 李革新.止于至善论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中的善恶观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6 刘自学.论柏拉图的政治伦理思想思想及其波普对它的批判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7 梁家荣.仁礼之辩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04期8 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8期9 罗安宪.中国孔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09期10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01期11 南怀瑾.论语別载,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03期12 徐百
25、军.柏拉图反民主思想:阐释、分析与评价,学术论坛2007年第1期13 申林.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长江论坛2011年第4期,总第109期14 严宏.语境中的“正义”论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特征,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致 谢时光如梭,一晃几年过去,我也将学习完成本专业,几年来,通过了必修的课程及相应的考试,现在即将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了。在整个学习与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要感谢很多人,首先我要感谢我最尊敬的指导老师,从论文开始的查阅资料、修订大纲、论文初稿、修改直接完成终稿,老师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此外,平日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对我的论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帮忙查阅资料、对论文的修改也提出一些见解,这些都为我的论文顺利完成提供了很多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温暖陪伴,才让我的学习如此充实,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建议,才让我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我还要感谢母校。是你们给我一次人生成长的机会。学校严谨治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态度,让我学到了扎实的知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个人能力带来莫大的收益。9
限制150内